理想的大学教育:比学识更重要的是生活与情怀

2016-12-09信息快讯网

 

■胡建君

从小学一路读到博士,现在留校做大学老师,我想,自己这一辈子大概都不会离开校园了。做了这么多年的学生,再设身处地地思考师生关系,我一直觉得,学识之外,情怀尤为重要:教师的素养、性情与授课方法,最终决定了学生的状态、听课热情与教学效果。

在上海大学,我平时的教学任务较多,目前给学生授课的有古代汉语、诗词格律、中国美术史、艺术传媒、通识课“艺术的故事”、“苏轼与中国文人画”等等。虽然课程庞杂,但在我看来,百川归海,触类旁通。最近几年,我一直在教学中悄悄地做着一个实验,就姑且称之为“理想教育”实验吧。简言之,就是在教学中贯穿以性情与爱好的养成,鼓舞学生们打开自己的视野与思维方式。这个实验的目标是:当学生学习完这门课程后,依旧能自觉持续地学习,保持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并将研究的热情维系终身。

有人或许会说,这听上去太理想化了,在真实的教学环节中可能实现吗? 要知道,如今的大学课堂,很多同学多数时间是“低着头”,是对着手机度过的。但是,不去试试,又怎么知道这不可能呢?

这一次,老师带学生“出走”课堂

包括上大在内,如今的一些高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倡导学科交叉,纷纷推出了联合大作业的项目。所谓联合大作业,就是让不同专业背景和学科兴趣的同学在一起学习,共同完成一个课题或项目,倡导大学生通过联合大作业,加深对专业的理解,自主学习,并锻炼团队合作或沟通能力。

上学期,我申请的“上海大学植物地图”教学计划,被列为“上海大学跨学科联合大作业”项目之一。作为一名教师,主动参与这个教学项目,其实我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平时,我授课时经常是一种自由而广阔的状态,我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并不是孤独的,不是照本宣科,不是枯燥刻板的知识传递,有时哪怕只是传递一种信心,也能打动学生。但是,就我所从事的人文学科来说,要让原本学生认为枯燥的学科变得精彩丰富,最理想的状态是以自然天地为师,将各学科有机地融会贯通。跨学科联合大作业的推出,让我有了启动新的教学实验的可能性:我又一次准备尝试,带着学生从课堂“出走”。

按照我给学生设计的“上海大学植物地图”,整个教学实践包括课堂讲学、户外采风、作业设计、综合展览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的一草一木———通过自然教育的形式,再循序渐进地渗透到了诗词格律、艺术传媒、中国美术史、艺术的故事等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

从学生的背景来看,选择参加这个联合大作业的,除了来自上大美术学院、文学院的,还有音乐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各个专业的70多位同学。于是,我给各专业的学生布置了不同的作业:让生命科学院学生带领大家熟悉植物的属性,美院学生为植物摄影或形诸图画,设计系的同学为植物标签设计Logo,雕塑系的同学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植物雕塑,文院中文系、美院史论系的同学为植物写作诗词,音乐学院同学为植物谱写歌曲并在课程展览开幕式上演唱……即便在美术学院,国画、油画、雕塑、版画、史论等各专业学生,最终交出来的作品也不一样,总共六十余件优秀作品,涉及彩铅、白描、工笔重彩、油画、版画、雕塑、手工皮具等多种形式,大多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学生们的创意,超乎我的想象。

在以上这些工作完成之后,文学院的一位同学开始牵头制作文字版的校园植物地图,美院的两位学生执笔完成手绘版植物地图。他们于上海大学宝山校区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百余种,根据其自身特性、地理位置等,绘制出内容详实的两种地图,另外借助互联网的传播渠道,介绍校园各个方位绿化植物的名称、科属分类、地理分布、生态意义等。所以,这份跨学科联合大作业,形成的“副产品”还包括一套名为 《诗经植物笺纸》 的书,目前已由上海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以手工植

物纸制作完成,在课程展览中,

大家都在笺纸上写下留言。

在学生们的诸多成果作品陆续在课程展览上呈现后,我又带着它们回到课堂,与诗词格律、美术史与艺术传媒等课程教学进一步连接,深入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与审美内涵,赋予校园植物

以新素材的形式,敦促学生完成新一轮更有创意和内涵的课程作业。如此,大自然与整个校园成为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各学科的交流深化成为持续有效的长期任务。

能识校园草木鸟兽之名,“博物学”启程就在当下

从酝酿到正式推出“上海大学植物地图”教学计划,前后耗时半年左右。这背后,也包含着我的一些观察与思考:上海大学宝山校区的绿化植物品种多达260余种,在全上海高校中排名第二。一年四季景色各异,花开不断,是一个理想的学习和休闲场所。然而在学校里,大多数绿化植物没有铭牌标识,多种常见花木师生们分不清楚。比如,有人将垂丝海棠误认为樱花,也有人将榆叶梅误认为杏花。还有的老师和学生喜欢拍美图,但遇到喜欢的植物却不知其名,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其实,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不仅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如果不识花木,可能走过路过熟视无睹。一旦相识,把它们融入课堂教学,一一呼唤其名字,这些寻常草木就成为师生的兄弟姐妹一样,共同沐浴阳光,蓬勃生长。

所以,能识草木鸟兽之名,并赋予其美术史与文学史的内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一件以小见大、十分有意义的事。比如,我带学生们去校园中寻找 《诗经》 中的薇草,那些柔弱如婴儿手指的小草触发学生们的诗情画意,他们用相机留下影像,用画笔去描绘它,用诗歌去赞美它,并发掘其背后的文学与美学内涵,从而对整部 《诗经》、宋人白描及植物学产生探索与交流的兴趣。学生们在联合大作业的过程中,自主建立了微信群,并在课程结束后,依旧切磋、频繁联系,相互激发灵感。最近他们为学校衍生礼品的开发出谋划策,将手绘的植物图案印上了丝巾,赏心悦目。

记得我们通过网络发布电子版上海大学植物地图、在校园中发放手绘版直观的上大植物地图后,一些老师和学生反馈说,能够耳濡目染地了解一些关于植物的文化与知识,并通过有效的课堂与课外教学,将诗词、摄影、手绘、手作、植物学、博物学融汇一体,这不仅激发学子对母校的热爱,更培养对于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的认同。

“复兴博物学这一古老的学科,在自然中体悟生命的意义,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我们将用一生时间去成就,而启程就在当下。”一位学生给我的留言,进一步启发了我的思考。

其实,在学科越分越细、越分越多,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局限于一隅之间、一室之内的同时,博物学这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渐渐远离了公众的视线,曾一度如同博物馆里的文物一样古老而了无生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开始有了隔阂。然而,对自然的亲近能够让人切实感到这个世界的美妙,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每个生物都有她自己的故事。当我们的目光捕捉到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将会惊喜地发现一个色彩斑斓,生生不息的新世界。在无声的交流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性情变得优雅,胸怀变得开阔,视野变得斑斓,从而,将美好的生命更好地投入生活与学习。

记得联合大作业完成后,我又一次有幸受邀,到上海大学一门面向本科生的通识选修课“创新中国”上,和学生们分享古代文人生活方式与当代设计创新。在课堂上,我给更多学生展示了植物地图的成果,并希望学生们在课后为远方的友人手写一封书信,或者手制一件带有温度的礼品。课后的互动环节,学生感慨良多。我想,很多学生和我想到一起去了:在浮躁的快节奏的当下,认识到传统文化底蕴的重要性和优雅情怀的难能可贵。互联网时代对教育的模式冲击很大,但温情而系统的大学教育依旧不可或缺。未来的大学教育,应该更关注于人文修养,除了系统的专业学识之外,更重要的是生活与情怀,使学生内心优雅、人格完善、怀有大爱,使自我教育成为维系一生的主动追求。

(作者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纽约教育局:公共演讲,美国人从小练到老
培养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11岁跑友“满世界留脚印” 父亲:常识比知识重要
松江大学园区七校招聘会上学生遇奇葩面试官 问闺蜜数量
习近平对江西丰城电厂坍塌事故作重要指示 李克强作批示
不合理的教育质量监测:我们能通过反复过秤来催肥吗?
培育卓越青少年:生命教育与生涯规划始于幼儿期
11岁跑友“满世界留脚印” 其父:常识比知识重要
老兵不死 理想永存
承认并尊重房产是居民重要财产权
英国大学最受女生欢迎的热门专业
上海法学教育要紧跟国际前沿
国外也拼学前教育:澳3岁请家教 英抢报名校预科班
何时不再“谈性色变”?——大学性教育问题调查
大学的本质在于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大学的本质在于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习近平就巴基斯坦民航客机失事向巴总统致慰问电
连课外阅读都存功利之心,“空心病”就不难理解了
经真实环境磨砺,他们也能上大学
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大学毕业生众筹百万拍网剧 上线1个月点击5680万
让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持续引发热烈反响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深入人心
构建多维立体化综合性大学思政课教学新模式
细数美国总统家的小孩都去了哪些大学?
韩正调研虹桥机场一号航站楼改造工程,强调把航班准点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上海多校使用全国首本男生性别教材 教育部门表态
“影子校长”体验衔接理想与现实
让法学教育跃升到“精神培育”
金铭家庭背景曝光 报考北京大学之后竟又从艺
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需遵循三大规律
百脑汇上海店携手PaGamO 两岸三地共创电竞与教育尖峰赛事
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上层不玩中国高考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