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需遵循三大规律

2016-12-16信息快讯网

核心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才能事半功倍;科学育人、立德树人,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这三大规律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明了方向。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所产生的本质、必然的联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清晰地指向个人品德和社会发展,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着力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更要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服务。

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最关键的是要促进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可以说,坚定四个自信,是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

此外,我们在进行信念教育的时候要着力把握好坚定理想信念与增强忧患意识的关系。首先,坚定信念内在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信念是基于理智责任感的自信,它内含着忧患意识。信念中若无忧患意识,个体或者因看不到问题而变得盲目乐观,或者因没有责任意识而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总之,若缺少忧患意识,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导致信念倒塌、理想动摇;增强忧患意识有助于鞭策人们居安思危,对社会生活中的矛盾性、曲折性保持清醒的认识,勤勉刻苦,从而更加坚定信念。

其次,增强忧患意识以坚定信念为前提。增强忧患意识又非悲观主义,是信念坚定前提下强化忧患意识。当前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问题,很多是因为不能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负面现象。很多人因为看到过多负面现象于是动摇信念,否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及其发展前景。我们不能因为忧患过度,只是看到问题、看到差距,因而变得悲观消沉、甚至放弃信念。科学的忧患意识应以坚定信念为前提,在看到问题、差距之后油然而生责任意识及使命感。当务之急是要正确把握坚定信念与增强忧患意识的关系,要注重强化忧患意识中责任意识的教育。

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把立德树人作为各项工作中心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教书育人规律为核心,把立德树人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教书育人,一般是指学校各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教书的过程也就是育人的过程。

从教书育人的规律来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要贯穿于高校全部课程,不管是哲学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不应该忽视对大学生道德品行的关注。上海大学以思政课综合改革创新为重要突破口,挖掘整合各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积极拆除“学校和社会之墙,各学院、各专业、各部门之墙,教学与科研之墙,教与学之墙”,逐步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只有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穿于高校全部课程,才能实现总书记所说的“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把促进学生更好成长作为最终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只有以学生的现实情况为出发点,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才能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当代青年学生是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的一代,尽管他们关注自我发展,但并非是无暇去“仰望星空”的一代。众多的青年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不同的角度在关心时事、关注国家,他们有着燃烧的激情,渴望肩负起时代的重任。“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上海大学推出的“大国方略”课程,契合了青年学生思想上的迫切需求,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促使他们对中国梦和中国道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所处的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奉献的神圣使命感。

青年学生极有个性,也喜欢追问、质疑。我们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着力开展“问题解析式”教学方式,从着重讲“是什么”的知识性内容,转向着重讲“是什么”背后的“为什么”以及“应如何”,实现了思政课教学内容与重大理论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困惑问题的有效对接,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青年学生喜好标新立异,互联网上源源不断的信息资料也容易导致他们对社会的认知碎片化。我们吸引多学科专家建构组合式授课团队,在富有学理性的课程讲述中,引导学生完整、全面地认识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实和未来。

总之,我们既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又要在适应学生对象的基础上,以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教书育人规律为牵引,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实现超越,促使对象强化理论思维能力,提升道德情感水平,促进价值认同。

文/陶倩 曾琰(作者单位分别为上海大学、华东政法大学)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