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突变基因,关掉癌症“发动机”

2016-12-27信息快讯网

研制鼻咽癌疫苗,引进国际先进的基因检测平台……我国科学家表示,如果加大对临床试验的数据采集和共享,有望通过基因测序技术让更多癌症患者受益。

中医提倡“治未病”,西医也在研究通过基因提前治病。一批国际知名的生命科学学者和临床医学专家,近日共同交流基因测序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探讨如何在临床转化上取得“中国突破”。

通过数据分析预测病变趋势,有望提前治病救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医院院长曾益新带领的团队正在研究开发鼻咽癌的疫苗。他曾苦寻多年,找到了鼻咽癌的数个易感基因。

曾益新表示,这些易感基因驱动了鼻咽癌的发生,如果定位这些基因,有针对性地研制药物阻止基因突变,就好像关掉了汽车的发动机,有可能终止鼻咽癌的发生。

美国杜克大学讲席教授、泛生子基因首席科学家阎海说,泛生子今年正式引入目前全球测序通量及效率最高的测序系统,为癌症基因组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有力支持。把癌症病人和健康人群的海量数据对比分析,预测出病变趋势,有望通过医疗等手段提前治病救人。

基因测序的先驱、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认为,每个个体独特的基因组合,预示着个体特征及其接受的疾病治疗方法,通过基因测序发现位点突变,可以从分子层面更科学地解释疾病发生机制。

前沿科技+海量数据=中国优势

通过数据共享来加速全球抗癌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中国首个国家基因库今年9月已正式投入运营,美国则已启用抗癌“登月计划”首个大型开放数据库,美国、英国和荷兰的研究机构还合作建立了新的癌细胞培养模型库。

北京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表示,北京肿瘤医院正在和国外的癌症中心及药物研发企业合作,获得每一个患者的基因数据,构建精准医疗数据库,按照不同临床试验所需目标患者的基因类型来匹配临床试验。

季加孚说,我国集中了各类癌症人群,有利于数据采集和进一步展开研究。如果能打破顶尖研究机构和基层医院之间的屏障,使国内更多患者参加临床试验,最终会有更多的癌症患者受益。

专家表示,基因组学提供的海量信息,可以用来判断癌症的发生原因、发展状况和可能的变化趋势,并可依据已知的基因序列和功能设计药物。我国作为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在国际舞台上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华社记者 董瑞丰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