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角料”变身社区种植园

2017-01-06信息快讯网

新年伊始,杨浦区五角场创智天地伟康路129号对面的“创智农园”真是热闹:室外,小朋友快乐地铲沙子、挖沟渠、堆沙堆,捡拾鹅卵石,还在菜园和果树间追逐嬉闹;室内,由回收的集装箱改造而来的教室里正举办“社区营造沙龙”,热心环保、绿化和社区建设的居民和专家激烈地“头脑风暴”,讨论如何让社区变得更美。

2000平方米的“创智农园”原本是创智天地社区剩下的一块狭长“边角料”,如今变身都市风景线和农耕乐园———附近居民在此租小块地种菜吃,孩子们也来农园学种菜、识五谷、采摘和收集种子,甚至还可以下厨,在实践中亲近自然和土地,学习用永续循环方法保持持久绿色和生态平衡。

租一平方米菜园种自家的菜

开放式的“创智农园”,最北端的“一米菜园”用栅栏围起,其它部分与街区相连。30多个一平方米大小的菜园子用种植框分隔,租给附近居民,租种人根据喜好种上蔬菜瓜果;园子里菜色五花八门,跟菜场卖的一样丰富,只是这里的菜“卖相”都不大灵,卷心菜和胡萝 卜叶子上会有虫眼。这是因为农园采用永续农业理念,不用化肥、除草剂、催长激素等,抛弃不自然的植物生长方式,通过垃圾分类、沤肥,收集雨水和狗狗大便等用于浇灌、施肥,用醋、辣椒汁、草木灰等除虫,以套种方式使植物间相生相克、互惠互利。

虽然菜长得不够水灵和硕大,但居民还是很认真,一早一晚必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浇水、除草、捉虫、施肥。邻居们还频频提起一桩趣事儿:有个爷爷每天早上带着小孙子的尿液来园子,倒进一个塑料罐里发酵,定期浇地,结果他家的菜长势最好,大伙儿还挺羡慕这“童子尿”浇出来的蔬菜哩。

小朋友们对这小小菜园也特别上心,时不时还会带着亲朋好友前来观赏和采摘。曾女士住在农园旁的一栋楼里,她家租种了一块“一米菜园”,8岁的儿子每天写完作业都要来农园玩一阵,看看自家菜,有时还顺手采摘一些带回家。他栽种下了胡萝卜、蒜苗、西兰花和花菜等,亲身的体验培育出对蔬菜的“感情”,现在他一日三餐都不怎么挑食了。曾女士说,都市里有这样一方土地调剂生活、缓解压力实属难得,以前小朋友只有到市郊或外地才有机会接触农村、农活,匆匆玩乐一次也只是浅尝辄止,“现在,我们自己动手种菜,全家人都静下心来体验劳作和收获,真是乐在其中。”

除了菜园,“创智农园”还种植了一大片香草和十多种果树,以及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农园内的道路由碎石子铺成,像海绵一样吸水;有十多平方米的沙坑,有松树皮堆成的锻炼场,供孩子们尽情玩耍。每逢周末,农园还会开办自然课程。去年7月至今,每个周末都有三四十人来赴“自然之约”,其中多数是孩子。

2040年建成2040个社区花园

近年来,上海住宅区、产业园区、校区、街道社区等正在持续进行微更新,增加绿地,改善环境,营造更多宜居的通透空间,也让邻里关系更亲密。

留耕文化另一发起人、同济大学景观学系教师刘悦来博士长期从事景观设计和自然教育,他带领团队在全市十多处设计建造社区花园,推广和探索社区自组织景观。在杨浦区四平路街道鞍山四村第三居民小区的中心广场,刘悦来团队发起“社区百草园”,吸引了近千名居民参与,大家纷纷从自家拿来各种花草,一起种在早已光秃的小区公共绿地上,浇水、施肥、捉虫子,还合力竖起铁丝堆肥桶,把绿地护栏涂上好看的图案。居民们以“绿”为媒,成了熟人。现在,小区的孩子们组成志愿者队伍轮流值日,浇水、除草,维护百草园的美好生态。

两个月前,在自家小区,刘悦来以500元预算设计了一个“苔藓花园”,在光秃秃的公共空间种花草、堆肥、做护栏。如今,已有20多名居民参与进来,从围观的“吃瓜群众”变成了亲力亲为的“种瓜群众”。

刘悦来说,十多个社区花园都由居民自主打理,“黄发垂髻,怡然自乐,都市桃源,近在咫尺”。现在,刘悦来和一众志同道合的同伴们组成“上海社区花园促进会”,计划每年在全市打造约100个社区花园,“力争到2040年在全市建成2040个社区花园。”

让生活方式由里而外都是“绿”的

在专家看来,建造社区花园能够以小积大,空间、原材料都可以慢慢扩充,技艺和资金也不是大问题,关键是居民要走出家门,打开心门,积极参与其中。

去年,上海开展了社区空间微更新项目,主办方曾在一个小区修建花箱,但不到三天,花草就已被人搬空,连土都被挖走了。主办方很沮丧。刘悦来坚持鼓励大家,重新购置箱子和花草,更广泛地向居民宣讲介绍,还组织小区的孩子们组成志愿者团队做“护花使者”,维护花箱。后来,大家都争着浇花、养护。

“实话实说,上海社区花园还有一段路要走,只有这种社区自治自理的机制深入人心,居民发自内心地参与其中,社区花园才能普及开来。那时,以花园为媒介和场所,人与人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亲密。”刘悦来说。专家也提醒,目前爱好侍花养草的居民很多,但多数还停留在买土壤、买肥料,这只是绿化的初级阶段。理想状态下,社区绿化也应该实现永续循环,垃圾分类、雨水收集、生物除虫———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由里而外都是“绿”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