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说你的人生将由人工智能决定,你信吗
眼下,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也成为电影创作中的热门话题。《黑客帝国》《人工智能》《终结者》等影片展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以及对人类自身的影响。图为科幻电影《超体》剧照。
《未来简史》海外版。
这两天,神秘围棋高手Master在线击败包括聂卫平在内的多名世界围棋冠军,连胜约60场次,掀起了又一波围绕人工智能的热议。有业内声音称,Master就是阿尔法狗的“马甲”,通过与人类顶尖棋手对弈,学习整合大量现有对局棋谱,从而迅速提高棋力。不难发现,人工智能及其衍变的大数据算法,已如盐化水般融入多个领域。人们好奇,高度发展的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人类?
巧合的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新书 《未来简史》 中,对此提出了颇具颠覆性的观点:机器学习和人工神经网络兴起后,越来越多的算法会独立演化、自我改进,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这些算法分析的数据量堪称天文数字,远超出人力范围,它们将学会人类苦苦寻觅的模式、采用人类想不到的策略。更耸人听闻的是,作者认为,人类进程一定意义上来说将由算法来决定,未来,人的作用将大大降低,更多的人生重要决定交给机器去抉择。
人工智能果真所向披靡吗? 有学者对赫拉利的观点持保留态度,认为书中过度放大了数据的支配作用,并将其笼统模糊地用于解释人类文明演变的方方面面,有可商榷之处。
人的惰性容易被人工智能放大?
就在两年多前,赫拉利写了一部《人类简史》,引发30个国家争相购买版权。如果说《人类简史》关乎我们从哪里来,那么《未来简史》就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探讨,新书简体中文版即将上市。
眼下,人类对人工智能日渐依赖。比如,谷歌利用大数据能比传统卫生机构更快察觉到流行病的爆发;一些叫车软件因为有强大算法,只要几位管理人员,就能管理数百万司机数据,大多数的命令由算法自动下达,几乎无须人为监督。美国甚至研发了一种“注意力头盔”,戴上之后能让人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关掉”各种没用的无聊想法,让佩戴者更专注地投入学习和工作中。因此,《未来简史》 预测,计算机算法将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比如消费时,人们经常犯错,导致自己的利益受损,但计算机会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按照赫拉利的观点,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的惰性会被放大,个体将把决策权拱手让出。计算机与人类的角力划出一道“此消彼长”的波浪线:第一步,算法相当于我们身边的先知,有什么问题问它,但决策权依然在人类手里;接下来,算法相当于我们的代理人,计算出一个整体的方向和原则,它去执行,涉及到执行中的一些小决策,算法说了算;而到了最后,算法很有可能成了我们的君主,人类索性什么都听它的。
科学专栏作家万维钢认为,《未来简史》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知道,十来年前,人工智能概念仅限于计算机,如今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应用在汽车、家居、娱乐、医疗等多个领域,比一般的感官能给出更靠谱的数据。美国旧金山此前实验雇用一位机器人药剂师,处理了200万个处方,无一出错,令美国药剂师1.7%的犯错概率相形见绌。哪怕是艺术创作领域,似乎也难以逃脱被人工智能追赶的危机感,加州有位教授整合出一种算法,能够按巴赫的风格作曲,没听过计算机创作的曲子的人通常猜测它写出的旋律过于工整呆板,但随机实验表明,不少观众认为计算机编排的曲子比巴赫更像巴赫,令人哑然失笑。
“升级控”小心“数据迷信”的副作用
按照 《未来简史》 的逻辑推演,如果把每个人都想象成一台处理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信息交流,那么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套数据处理系统,人类历史,就是给这个系统增加效率的历史。不过,《未来简史》 也讨论了大脑智能升级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比如智力翻番了但敏锐细腻的感知能力可能会降级。就拿美国的“注意力头盔”为例,在强制外力的操纵下,注意力的提升,往往是以牺牲评判能力、容忍度等感知力为代价的,常戴头盔,或许考试能力会变强,但对许多知识也失去了判断与质疑的能力。
如今,研发人工智能的企业所获融资节节攀升,有统计数据称,仅过去5年,人工智能投资总额就增长了10倍,从2011年的9400万美元增至2016年的10.49亿美元。有一桩横亘在眼前的矛盾是,不同机构或企业研发的人工智能缺乏通用的标准,没有标准,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会变成一座座孤岛。更糟糕的是,当多套人工智能系统共同向一个目标使劲时,甚至会相互“打架”。试想,当一辆无人驾驶汽车试图躲避碰撞时,却无法与其他无人驾驶汽车相互沟通,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不同的数据系统对企业决策做出不同的预判时,会不会导致流水线停机?
因此,有海外书评人提醒,赫拉利过于倚重技术导向,将数据的支配和主导模式,用于解释人类文明演变历程有失偏颇。包括 《经济学人》 杂志在内,一些评论反问:用数据处理来对待万物,那么进化的最高价值就简化为信息的流动与处理,人类的使命难道仅仅是为了创建一个包罗万象的数据处理系统然后融入其中吗? 而让人容易产生绝望情绪的预言,本身也并不新鲜。
翻至 《未来简史》 的全书结尾,赫拉利设问:如果算法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社会的日常生活又将呈现怎样一番面貌?“技术并不决定未来,我们的未来有很多可能性。我们更应该思考,在这个新技术的背景下,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HRI-JP语言处理软件开始供给用户进行试用测试
专为行业领先智能驾驶舱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