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中国冰球有挑战更有机遇

2017-01-16信息快讯网

36年前,落户北京的冰球世锦赛C组比赛见证了中国冰球最辉煌的时代。那一年,中国国家男子冰球队以该组别亚军首度跻身B组。然而,这股冰球热并不持久,十余支专业队的盛景转瞬即逝,中国男冰世界排名每况愈下,去年更是被降至乙级B组 (第五级别)。

在这样一片职业冰球从未扎根过的荒漠里,建立隶属于世界顶级联赛的职业队无疑是一个跨跃性尝试,正如去年6月才刚刚诞生的北京昆仑鸿星。作为中俄合作发展的重要成果,这支KHL(大陆冰球联赛) 球队诚然拥有着雄厚的政治资本,但与任何小众领域的拓荒者一样,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不确定性。而与传统意义上的职业俱乐部不同的是,在昆仑鸿星肩上,还担负着助推中国冰球整体发展的重任。

冰场难觅成最大阻碍

作为足以与NHL(北美冰球联赛)分庭抗礼的顶级冰球联盟,KHL联赛版图已横跨中国、俄罗斯、芬兰等八国,汇集大批天赋异禀球员的同时,也在场馆建设、球队交通等方面建立了极高的准入门槛。根据规定,KHL俱乐部辗转各城市间必须包机,而球员5万美金的最低年薪线看似宽松,但对于拥有多达25名外援 (外援大多拖家带口,这部分费用也由俱乐部负担) 的昆仑鸿星而言,球员薪资的支出数额庞大。但这还算不上最艰巨的挑战。

“国内没有这样规模的冰场,必须改造与升级。”在上周由懒熊体育举办的中国体育产业嘉年华上,俱乐部总裁廖志宇回顾了这一路的艰辛与不易。几经权衡,球队将目光放在了北京的乐视体育中心和上海的三林体育中心,前者除冰场外的其余基础设施条件优越,但从未举办过冰上赛事;后者冰场条件合规,却在戒墙、赛事控制系统等方面无法满足KHL的硬性指标。从推广冰球的功能性而言,乐视体育中心无疑是更好的选择,然而除了逾2000万元的改造资金外,昆仑鸿星所需面对的还有高昂的租金以及场馆内密集的商演。“一年前,那里的商演就已大多排满,由于冰层与地板间的隔热层不够好,无法实现联赛与商演间的连续举办”。据廖志宇介绍,为了那场极具历史意义的揭幕战的举办,乐视体育中心不得不连续推掉两场商演,而在11月,由于技术无法满足与CBA联赛的背靠背举办,球队又不得不将比赛搬回上海三林体育中心。

青训体系初见雏形

如今的昆仑鸿星迫切需要一座综合性冰球基地,但俱乐部的投入不可能毫无节制。在即将过去的这个赛季,球队的预计支出接近两亿元人民币,而主要收入来源则是近一亿元的商业赞助。除了冰雪项目的良好前景,KHL在欧洲的影响力同样是吸引部分资金涌入的原因。跳过昆仑鸿星、直接赞助KHL以开拓欧洲市场的海尔就是一个特殊的案例。

然而,由于在国内影响力有限,昆仑鸿星如今的票价策略依然以推广为目的,而转播权同样缺乏市场青睐,仅仅是以资源互换的方式交由央视与腾讯。“作为创业公司,俱乐部的赞助情况很不错,但在市场化包装与商业开发方面,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这也是下赛季的发展目标。”在廖志宇看来,成熟的商业模式需通过市场反馈方能建立,但在此之前,昆仑鸿星已在为中国冰球人才体系的培养上有所进展———过去半年,俱乐部先后与哈尔滨冰球一队、二队和国家U20、U18青年队达成合作,并在北京当地收购了一家业余俱乐部,通过先进体制、聘请外教、安排参加国际赛事,帮助青年梯队球员成长。

国内冰球存在着一个颇为有意思的现象,金字塔底部的青少年培训产业发展得极为迅猛,而在顶部的职业联赛环节却近乎荒芜。“许多孩子在12岁以后就没球可以打了,不得不选择回到学校,或者去海外留学。”令廖志宇颇为欣慰的是,一支隶属于世界顶级联赛的俱乐部能为其中的佼佼者提供发展出路,“而冰球培训市场的火热同样有助于冰球推广,通过孩子带动更多家长了解这项运动。”

在一些媒体看来,在中国冰球水平远远落后于KHL联赛标准的情况下,昆仑鸿星所能提供的机会毕竟有限,需要建立高水平的全国联赛。廖志宇同样持有类似的看法,但在她看来,最好的时机或许不是现在,“暂时的建议是不要关起国门打比赛,而是送更多国内球员去海外参加高水平联赛,快速缩小国内外球员的差距。”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