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争议,那还叫全明星评选吗

2017-01-23信息快讯网

在祖国格鲁吉亚之外,扎扎·帕楚利亚的声名并不显赫,却因一年前险些挤进全明星首发阵容而引发了一场变革。在过去完全由球迷主导的全明星投票中,这并非孤例,然而与前人的不同在于,几乎每个赛季,格鲁吉亚人总能徘徊在首发阵容的边缘。那些疯狂涌向这位前达拉斯小牛内线的选票并非恶作剧,在格鲁吉亚饱受内战折磨的黑暗岁月,帕楚利亚不仅并未如同其多数从事体育项目的同胞那般逃离祖国,反倒毅然地接受国家队的每一次征召。

温情的故事惹人动容,只是倘若格鲁吉亚人真被突兀地选进名单,无疑将成为对这一投票体制的嘲讽。为了避免被嘲讽,全明星投票规则本赛季全面改革,网络投票不再是唯一主导,改由球迷投票(占比五成)、球员及媒体投票(各占四分之一)加权而成。然而上周,当又一年的全明星首发阵容出炉,争议却依然没有平息。

“非理性”投票的价值取向

争议的源头无疑是拉塞尔·威斯布鲁克的落选。场均三双却无缘全明星首发,这多少有些匪夷所思,毕竟上一个打出类似数据的球星还需追溯到45年前的奥斯卡·罗伯特森,而那时联盟各队场均攻守回合数达到了124.9个,攻防节奏较之如今快了足足三成。在球员及媒体投票环节,威少均列榜首,但在权重最大的球迷票选中,雷霆球星却以较大劣势落后于数据明显下滑的史蒂芬·库里,也正是后者将其挤在了最终名单外。

尽管权重不比往年,但有了球员及媒体投票作为对比,今年关于球迷投票不够理性的抨击反而愈演愈烈。考虑到帕楚利亚在这一环节再度位列西部前场球员前二,而已在MVP预测排名中跻身前五的伊赛亚·托马斯的球迷选票数,甚至不及老态愈发显现的德怀恩·韦德,这些质疑并无任何不妥。在北美四大联盟中,类似现象早已由来多时,去年的NHL(北美冰球联盟)全明星赛上,“小人物”约翰·斯科特毫无来由地入选更是引来了部分媒体关于“球迷投票正在摧毁全明星赛”的忧虑。

就在主流舆论建议取消球迷投票的同时,“福克斯体育”等媒体则发出力挺现有投票规则的声音。这些声音并不否认体育迷有过于冲动和感性的“通病”,却认为这也正是全明星票选的价值取向所在,“全明星要的是最受欢迎的球员,否则和赛季末的最佳阵容评选有何区别?”在依然将全明星阵容作为球员能力认证标准的如今,这样的看法无疑有些偏激,只是换个角度而论,在剔除球迷选票后,是否就能保证所谓公平?

至少在球员间,这样的观点并不成立。球员的选票中,多位因伤赛季报销的球员赫然在列,更有球员曾匿名透露,“关系好才是多数球员投票的唯一标准”。

不存在一条最佳出路?

任何评选都难以完全规避争议,即便是作为权威人士的各队主帅,其评选的全明星替补阵容同样屡屡因有“遗珠”而备受批评。相较而言,媒体评选或许反而是争议更少的反馈渠道,赛季末由记者主导的最有价值球员等重要奖项评选(球迷投票仅占一票)即是最好的证明。

这并不意味着重视高阶数据的美国媒体比球员、教练们的印象更客观、准确,区别则在于选票的分配机制以及对其个人声望的影响。在赛季末这场意义重大到足以改变球员职业生涯高度的评选中,除分发给全国性媒体的35个投票名额外,每支球队亦能获得3张选票用以分配给所属区域的地方性媒体,以保证平衡。更重要的方面则在于记者或电视评论员们的所有投票均将在奖项出炉后向公众公示。

尽管未有明文规定,但倘若选票过于离谱,持有者往往将失去评选资格。对于新闻行业从业者而言,这样的过失对其职业声望的影响无疑要远远大于球员与教练。随着三年前纸质投票被电子计票取代,过去媒体投票中那些勾错人选,或将“最有价值球员”看成“最佳进步奖”的过错则再也找不到合适的借口。

然而,外界时常忽略的是,即便被赋予荣誉认证的特殊意义,全明星赛的本质为极度商业化的表演赛,而球迷投票无疑是为其造势、制造传播效应的最佳模式。可以预见的是,在最有价值球员等奖项评选中那种严苛、科学的方式永远不会出现在全明星赛的舞台之上,外界也很难为其找到一种真正能规避争议的方式。

事实上,所谓争议即是舆论的产物,亦是这场商业秀最重要的部分,从来不需要规避。联盟唯一所需防范的,不过是帕楚利亚入选全明星这样太过令人感到尴尬的出格场面而已。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