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为什么爱买包? | 意外
前阵子咱们意外发了篇《手机可以看时间,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手表?》的文章,咱们意外大后宫有男士真爱就不服来辩了:你们女人买包包时的架势,不比男人买手表时更狂热吗?
意公子一听,嗯,是个好思路,于是就有了今天这么一篇内容:
明明布袋就可以装东西,为什么还要买那么贵的包?
然后意公子看到了一幅画。
唐代壁画《近事女》局部,右边树上就挂了个包
这不跟LV同款吗?!可别以为这是假的,还有出土的呢。
出土的唐代人偶和包
这么看来,喜欢包包好像是女人的天性啊。然而包在古代其实是男人们的心头爱,连朝服上都必须有包:
“朝服肩上有紫生袷囊,缀之朝服外,俗呼曰紫荷。”
——《宋书·礼志五》
比如禄东赞参见唐太宗的时候都带着包:
《步辇图》局部
连兵哥哥上班的时候都带着包:
兵哥哥都要带个小荷包
不仅兵哥哥,连小鬼也背个单肩包,当然这只鬼也是男的。
这表情,是不爽呢,还是不爽呢?
看来对于包,男人们还真是有一种执念在里面。
▼
早在三千多年前,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包”这个字。
先秦时期包不叫“包”,而是叫“佩囊”,据说是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
唐代壁画,左下角这个装满箭的就是箭囊
和现在一样,佩囊里面主要放钥匙、印章、凭证一类必须随身带的东西,挂在腰上。
中国古代是男权社会,钥匙、印章、凭证主要都在男人手上,所以他们都非常喜欢带佩囊。
* 唐代阿史那忠墓“提鞶【pán】囊给使图”,画中人手上拎着的“鞶囊”就是皮包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男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装贴身物品,于是开始探索包的其他功能,比如身份地位。
* 汉画像石上的汉代官吏,腰上挂了个方形的包,就是虎头鞶囊
汉代出现了一种叫“绶囊”的方形包,画虎头形象,称“虎头鞶囊”,皇帝常常用来赏赐臣僚,因此包在这个时候开始有了身份地位的象征,在图案、色彩上都有规定和讲究。
这种讲究越来越细化,隋唐时期,什么人用什么包都有很详细的规定:
“鞶囊,二品以上金缕,三品金银缕,四品银缕,五品、六品彩缕,七、八、九品彩缕,兽爪鞶囊。官无印绶者,并不合佩鞶囊及爪。”
——《隋书·礼仪志》
“随身鱼符者,以明贵贱,应召命……皆盛以鱼袋,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
——《新唐书·舆服志》
其中最上档次的包是“金鱼袋”,用来装鱼符。
不过唐朝之后,鱼符被废除,鱼袋仅仅是一个空包了。
* 宋代《春游晚归图》局部,图中骑马的人腰上挂着的就是金鱼袋
不过和身份地位相比,包精致好看才是男人们最关心的事,毕竟一个个都是傲娇小公举呢~
他们恨不得什么东西都能用包装起来,什么笔墨纸砚、扇子玩具、衣服鞋子全部都塞包里,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囊”。
比如当年唐僧背过的装衣服书籍行李大件的背囊:
《玄奘负笈图》中,唐僧背着的那个就是背囊
还有上朝的时候手里拿着的“备忘录”笏板,也有专门装它的笏囊:
* 唐墓壁画上的唐代官员,他腰上的长条就是用来装笏的佩囊,又称笏囊,根据笏囊的颜色可以区分官级
当然还有广为人知,香薰附体、表情达意的香囊、荷包:
壁画上一只画风清奇的吉庆如意荷包
*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中,这个骑马的小哥腰上带着个圆圆的小荷包
明朝的时候有了折扇,于是就有了“扇囊”:
到了清朝,甚至还出现了专门装眼镜的包:
任何东西,只要能带走,全都要用包装起来带身上,不能带走的,也能“打包”带走,真可谓“包治百病”。
敦煌壁画上的包,简直一个包库了有木有~
那什么时候开始,包成了女人的专利呢?
这还得从西方的包讲起。
▼
15世纪后期男式服装中必备之物是一个小荷包。
16世纪开始,女士们开始使用“Chatelaine”来携带包袋,因为挂在衣服外面,并且还有明晃晃的链子,因此很多人用各种金银珠宝来装饰,用来显摆,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地位。
17世纪,女士们直接在裙子上缀一两个大大的衣兜,因为裙子庞大、花纹繁复,布兜毫不突兀。
她们这样不怕伞间戳到菊花吗?
18世纪末,连衣裙流行简单、高腰、剪裁合身的款式,无法安放宽大的衣兜,因此随身的小东西被转移到了手提包袋里。
看起来西方社会似乎一直都是女人在用包,然而事实是:在西方社会中,包是男人们的命根子。
因为他们都是这样对待包的:把布兜袋缝在裤裆外面,往里面塞满棉花等填充物,有的上面还绣着精美花纹、镶嵌着珍珠宝石,来凸显男性特征。
* 伦勃朗的画,像上面白箭头对准的那个鼓起来的地方就是一个塞满了棉花的布兜
而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古代不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包都是男人们的心头好,主要为男人们服务。
然而19世纪之后,一切都开始急速变化,甚至都颠倒了过来。
19世纪,工业革命之后出现了火车。于是人们有事没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然后催生了火车旅行包。
包的原材料从布、皮革、金银珠宝扩展到混合纸浆、混合皮革、钢铁等。
20世纪,香烟出现,紧接着出现了专门为女士服务的装烟盒的小手包。
1929年,奥斯卡金像奖第一次颁发,引发全民热潮,然后就流行专门存放粉底、唇膏的化妆袋和包饰,各大品牌赶紧跟着推出各类化妆包。
二战期间,物资短缺,女士们用粗糙的帆布料做袋子,于是市面上出现了购物袋和单车袋。
二战之后,经济恢复,女装变得性感而妩媚,包也紧跟女装潮流,主打性感妩媚风格。
而包的厂商更是盯紧各类女王、王妃、女明星等社会名人,做出各种各样的包来迎合女性的口味。
奥黛丽·赫本让LV这款Speedy火了
像LV品牌的创始人路易·威登,原本就是服务皇后的工匠,香奈儿品牌的创始人香奈儿,自己就是女人,主打的就是女性市场。
回顾中西方包的历史,意公子发现包从一开始主要为男性服务,转变为主要服务女性,这就奇怪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因为女权运动。
▼
可以说,没有女权运动,就没有今天你手上的包。
在19世纪40年代以前,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者遭到全社会的打压和排挤。
反女权的漫画
女性在生活中没有任何权利:
不仅不能参与政治、不能上中学,也不准离婚、不准流产、不准工作,甚至不能牵马、不能穿长裤,女性根本不能自己做决定,一切都要听男人的。
工业革命之后,纺织业大大发展,需要很多女工。女性的价值被发现,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1913年美国妇女普选游行的宣传画
由于女权主义者的争取和女权运动的影响,到1920年,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升,在西方大多数国家都已经能够参与政治。
女性的解放让商人们从中发现市场和商机,而女性也以追求自由独立为荣,在穿着打扮上自然也有新的追求。说白了其实就是从此开始肆意买买买啦~
后面的事情大家就很熟悉了,商家和女性陷入热恋,互相迎合,包自然而然由为男性服务转变为迎合女性了。
▼
如果不写这篇文章,意公子也不会发现,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包居然还有这么不平凡的过去。
可以说,包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女性的解放史。
从一开始穿什么、用什么都由男人决定,包的款式和种类也全都凭男人们的喜好,什么都必须听男人的,去取悦他们;
到女性自己决定穿什么、买什么,包的款式类型也全根据女性的喜好而设计。
这一路,包替我们见证。
而今天女性买这些包,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是一种自我的坚持,坚持女性独立的生活态度。
女性自己决定自己买什么,决定买或者不买,决定自己的喜好,女性自己决定自己的一切,绝不是任何人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