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更迭,什么样的教育让孩子未来不被淘汰?
编者按:科技发展迅速,既有职业正在不断消亡,未来的人才要不断更新技能才能适应社会变化。2000年来,美国高技术工作所占的就业份额持续下跌。那些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工作者,不得不从事着要求较少认知技能的工作;那些教育水平低的劳动者,则被直接挤出了劳动力市场。那么,在未来,人们就业需具备什么样的核心素养呢? 《经济学人》1月14日专题预测了今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人才难以被机器所取代的能力——社交技能和持续学习力,并进一步分析了教育与就业更加紧密联系的方式。
文凭还是铁饭碗吗?
传统观念认为,培养一个取得大学学的孩子,似乎就能让他们自然而然的进入到指向高收入工作的航道中。
但现实明显更复杂,教育的前景,尤其是高技术相关专业,显得不如以往清晰。根据纽联储系统数据,1982年至2001年间,取得了学士学位的美国工作者的平均工资上涨了31%,那些高中毕业生的工资未增长。但在随后的12年中,大学毕业生的工资跌幅却大于比他们受教育程度低的同龄人的工资跌幅。同时,大学的学费却在不断上涨。
这就滋生了关于学位的质疑。大学学习对大多数人来说依然具有意义,但是教育和收入之间的机械关系已经被打破。最近皮尤研究中心一项调查显示,在现代经济发展背景下,仅有16%的美国人认为四年的大学教育能使学生充分胜任一个高薪职位。这一方面可能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循环效应及经济余波;另一方面可能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供给问题:随着越来越多人拿到大学学位,其含金量相应降低了。
2000年来,高技术工作所占据的就业份额在美国持续下跌。具有大学教育背景的工作者正在从事着要求较少认知技能的工作,替代着那些教育水平低的劳动者。
据加拿大经济学家的研究,在2000前的20年间,随着IT时代基础建设的进程,劳动力市场对认知技能的需求激增;然而如今互联网科技已基本到位,这种需求就逐渐消逝了。
下一个技术的突破口在哪里?很难猜测,但明确的是高技术职位在减少,就业市场正趋于混乱。无论技能丰富或技能欠缺的劳动者都会陷入困境:受高等教育的人很可能找不到满意工作,缺失幸福感;其他劳动者则面临着被挤出劳动力市场的危机。
除高技术职业外,其他重复性低薪工作也面临危机。科技悲观派学者如牛津大学的Carl-Benedikt Frey 和Michael Osborne 在2013年发布了一项著名数据,认为美国现存的职业中有47%容易被自动化。有较乐观的观点认为部分自动化(partial Automation)是趋势:职位本身不会消亡,只是职位中某些任务的完成将被完全自动化。
据数据,1996年到2015年间,美国普通办公室工种的雇佣人数比例由25.5%下降至21%,有700万岗位消减了。据麻省理工大学Pascual Restrepo的研究,2007-08年的经济危机使情况更糟:那些不需要技巧的通勤工作在2007年至2015年遭遇了55%的大跌。
在美国,有49%的最高薪职位都要求应聘人经常使用编程技术。
即使是那些难以被替代的职位,也越来越要求人们持续掌握新技能。研究表明目前劳动力市场最紧缺的是一种要求多种技能结合的“混合型工作(hybrid jobs)”。在美国,不仅是技术部门,其他很多部门也要求员工能够编程。这些“混合型工作”内部也在急剧变化。比如,在过去五年中,对数据分析师的需求增长了372%;其中,对于数据可视化技能的需求则激增了2574%。
未来雇主看重什么样的核心技能?
在未来,什么样的技能能使一个人保持竞争力?除了那些基于特定行业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外,什么样的基础技能是未来社会所提倡的呢?实际上,那些机器难以习得、能发挥人脑独特优势的技能就是答案。
1. 社交能力
上图哈佛大学的David Deming展示了劳动力市场早已更青睐具有社交技能的应聘者。
1980年以来,具备较高社交能力的人所占据的就业份额越来越大,而那些重视社交能力的职业的薪酬增长也是最快的。不止是对那些离顾客很近的工作(如护理、医师)而言,在其他工作中,社交能力也非常重要。其主要价值在于促进更有效率的团队的形成,促进合作。未来的工作越来越多需要由承包商和自由职业者完成,合作和沟通将变得更加重要。
2. 持续学习力
另一项在找工作和升职中越来越重要的技能是一个工作者的持续学习力。技术发展难以预测,“混合型”工作增多,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来获取新的技能。有先见性的大公司,如Infosys、Alphabet、Facebook、UTC等,均强调员工的学习力。
这样的态度正变得更普遍。比如微软正鼓励的发展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其表现评测标准中添加了对雇员是否从其他人处学到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工作中的评估。再如AT&T,一家有大约30万雇员的电信和媒体公司,建立了由每位雇员私人管理的职业档案,包含他们掌握的技能和培训记录。其认为人才的持续成长符合公司在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极速变换的技术需求。
随着继续学习能力变成公司的优先考虑,两个问题需要注意。首先,公司能够基于判断一个求职者的求知欲(curiosity)来筛选人才吗?如果可以,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实际上,数据评估方法正在被尝试。例如人力资源咨询公司Manpower正在测试一个能给人们学习力(learnability)打分的APP;创业公司Knack能提供一系列游戏化的心理测试,捕捉参与者的决策数据,发送到云端,与25000人的数据对比,分析玩家的能力。
第二个问题是训练人们主动去学习是否可能。成像技术正在解锁具有好奇心的人的脑海中到底在想什么,2014年神经科学杂志Neuron上发表的研究表明好奇心明显能形成更好的记忆力。然而,像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的特质能否被培养现在很难被了解,而有效学习策略也会对个人而异。但是,通过让人们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更加有意识,让他们了解学习力的重要性,产生更多的个人驱动力,人们变成有效学习者会越发容易。
职业教育vs普通教育
现实中,雇主往往对于入门的应聘者也要求具体的实际工作经验。学校教育应该更重视教学术知识还是教实用技术这一话题并不新鲜。而无论问题在于雇主还是学校,社会都需要一种能使个体顺利就业的途径。
在欧洲国家,这些途径很明确:有三分之一到半数的高中以上学历者在走上职业道路(见下表数据);职业教育已将课堂和实习相结合,为学生进入特定行业做准备(如医学和法律等领域)。
图为2014年各国学生参与职业培训项目的比重。
但是,很多国家都还缺乏职业教育的传统。从学业到职业,需要一种平稳过渡的方式。目前火热的纳米学位和General Assembly那样的职业学校所提供的训练营模式,就是一种有效过渡方式,因为他们专注于雇主的要求,把找到工作而不是取得学位作为成功标准。
这种训练在人们事业的起步阶段尤为重要,因为这不仅是缺乏经验的阶段,也是收入增长最快的阶段。来自纽联储经济学家关于美国工资增长的研究显示薪资增长最快的阶段是25-35岁;在45岁之后,只有2%的终身劳动者能够获得收入增长。
但是,职业教育擅长让毕业生找到工作,却不能帮助人们适应工作世界的变化。2015年胡佛研究所一项跨国研究表明,接受职业教育的人相比接受普通教育的人更易随年龄增长推出劳动力市场。
总之,职业教育有利于人们顺利进入职场,但在这个强调持续学习能力、自由职业者增多、人们需要从事“混合型”工作的年代,人们的职业道路变换莫测,需要不段地进行“再教育”。许多政府和企业在提供劳动者终身学习的途径,如新加坡的“未来技能计划”,以及一些大公司为雇员提供的提升技能的内部通道,以及鼓励学习新技能的政策。而对于个人而言,持续学习、不断规划职业路径、合理利用资源,就是不被淘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