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长阳古稀老弄堂暖香袭人

2017-02-16信息快讯网

 

于忠和(左)和周仲良查看弄堂公共空间的花草树木。本报记者李静摄

杨浦区长阳路539弄有一条“花香弄堂”:101户人家在150米长、4.5米宽的道路两旁,每隔半米摆放一盆鲜花,给近70年历史的老弄堂种植了两排特殊的“行道树”,一年四季有绿,瓜果花卉飘香,引得远近“花友”“绿友”纷纷闻香而来“取经”。

每天早晨,82岁的于忠和就闻着这浓浓花香出门去打太极拳;下午3点多,他定点拿着长把水瓢,用自制小拖车拖几桶从自家水管收集的废水给这些花草树木浇浇水,翻翻土,换换盆,再添些自己沤的有机肥……数年如一日。

家家户户养花草,从没占用公共空间

长阳路539弄林园弄堂于1949年建成,是解放初期的商品房,房主多是当时的大学教授等知识分子。小区属于新式里弄,有34栋三层砖木结构公寓楼房。于忠和说,老邻居都是书香门第,家风家教极好,家家户户养花草,但无论家里多挤多紧张,从没占过弄堂公共空间。

几年前,居民们集体打起了弄堂的“小算盘”———既然家家户户都养花,何不放几盆到弄堂主干道? 全票通过后,首先搬出来的是一些高大的桂花、茶花、铁树,随后便一发而不可收,红紫白粉各色花卉,高矮胖瘦各种品种不断加入,俨然一座小植物园。现在,四季桂、茶花、梅花暗香浮动;春天,月季花、紫藤花、彩椒点缀生活;夏天,蔷薇花、百子莲、绣球花竞相争艳;秋季,金橘、枇杷、文旦、火龙果让人垂涎……

“花香弄堂”目前已有300多盆花卉植物,每户都有几盆,多的人家放了三十来盆,其中不乏“明星”品种。85岁的周仲良老人有棵养了40多年的茶树“白雪塔”,花开全白像皑皑白雪,无瑕疵,树高两米多;还有一棵养了30多年、俗称“抓破美人脸”的茶树,白瓣间夹杂一缕红条,花如其名,看起来颇有故事,这两棵一摆出来,引来很多“花痴”粉丝拍照留念。

其实,这里的每一株植物都系着一段暖人心的小故事,“这是一个房客送来的,他正好是花木虫鱼店老板,拿了好几盆很大的植物,还送来几个大花盆。”于忠和指着一棵仙人柱说,“开了花很漂亮。”有居民把惊艳一现的昙花搬出来邻里共赏,还有人每次都多买几盆花和几个花盆,分送给邻居。

“有机”“循环”蔚然成风

长长的弄堂,所有居民一起打理养护花卉草木,像一场热闹的聚会。只要不下大雨,居民每天都来浇灌自家的花木,如果有人出远门,其他人就会帮忙浇水。很多居民陆续搬走了,留下的植物就由大家共同照看。每天,一片欢声笑语中,邻居们人手一个水壶或水盆,浇完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再一起给主人缺席的花草浇水,其乐融融。

于忠和家住三楼,年纪大了拎水不方便,他就在底楼自家排水管下面接了水桶,每天积累十几桶水,夏天一天都不够用,“净水器污水管子排出去的废水每天也有好几桶,现在都拿来浇花了。”还有很多居民专门收集洗菜洗碗的水和雨水浇花,循环利用。

花草越养越多,于忠和和邻居们的疑问也越来越多。“有了虫害,农药商推荐的我们一般都看不懂,万一用了不合适,弄堂里有好几个小朋友,摸到吃进去就惨了。”于忠和说,“花木修剪、每年4月前后的翻盆、平时的施肥等方面,我们还有很多问号。”去年下半年,杨浦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四次组织专家来弄堂开讲座,于忠和经专家点拨,开始用大缸装豆腐渣、菜叶子、鱼肚做有机肥,顶部用土封死,缸口扎紧,充分发酵又堵住腐臭味,来“家访”的专家纷纷点赞。他笑呵呵地说,“有机生活”和“循环利用”现在成了弄堂里盛行的“新家风”。

“花香弄堂让这里更像一个大家庭”

林园弄堂于1990年选出自治管理小组,利用弄堂口一处七八平方米小店的出租租金,支付小区路面损坏、翻修、下水道疏通、公共空间照明、灯具维修和卫生清洁等费用,所有公共问题都是居民商量着来做。周仲良在这里住了68年,是自治管理小组发起人,一直负责自治管理工作,账目记得一清二楚,对弄堂的公共事务也如数家珍。他说,社区绿色自治就是小区现在的公共生活重点。

杨浦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管理指导科负责人裴蓓经常到社区指导居民植绿,是“花香弄堂”的常客。“现在提倡社区居民绿色自治,主动行动改善环境,绿化部门授之以渔,提供必要的技术扶持和水壶、喷壶、铲子等工具。”裴蓓介绍,目前,杨浦区的“绿色楼组”“百草园”等绿色自治活动,居民都热火朝天地参与,彼此之间越来越熟悉,绿色成了社区和邻里最温暖的颜色。

除了居民参与弄堂自治,弄堂口修鞋小店的租户田巧林等“邻居”也加入了自治力量。20多年前,田巧林租下林园门口的集体产权房修鞋配钥匙,平时,他抽空养护公共空间的花草、修路灯、整理垃圾厢房、为居民代收快递,还免费修鞋子、配钥匙,为所有孤老免费上门开锁、修电器,“这里人好环境好,有能帮的都相互帮衬着。”弄堂所在的江浦路街道辽昆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爱珠说,“大家生活好了,就希望环境更美一些;花香弄堂让这里更像一个大家庭了。”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