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态势持续健康稳定向好

2017-03-07信息快讯网

本报特派记者 刘栋

城市的永续发展是永恒主题

经济增速下降,一方面是一种冲击,一方面也是倒逼改革、倒逼转型升级的一次重大机遇O一个城市的持续发展关键是经济的持续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城市的永续发展,经济持续调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永恒的主题

上海经过多年的调整,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为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6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体会议,并向中外媒体开放。韩正、应勇、殷一璀等代表回答了媒体关注的诸多热点问题,涉及经济转型升级、上海自贸区建设、食品安全监管、城市“补短板”、共享单车规范发展、沪台关系等话题。

关键词:经济发展

三次调整推动上海经济转型向好发展

记者:从2008年开始,受金融危机影响,上海GDP增速一直低于全国平均增速,您是否会有所担心? 而2016年,上海GDP增速第一次跑赢了全国,这意味着什么? 原因是什么?

韩正代表:2008年,过去快10年了,我们今天还记忆犹新。这场金融危机对上海经济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因为上海经济外向度比较高,对外依存度也是全国比较高的地区。上世纪90年代初,一直到2008年,上海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两位数;2008年以前连续16年,上海平均经济年增长率是12.7%。但2008年第一次跌到了个位数。

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经济增速下降,一方面是一种冲击,一方面也是倒逼改革、倒逼转型升级的一次重大机遇。一个城市的持续发展关键是经济的持续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城市的永续发展,经济持续调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永恒的主题。

我粗粗回顾一下,近10年,我们走了一条什么路? 大体经过了三次调整。2008年左右,上海第一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传统工业的调整。当时我们深深感到,传统工业模式走不下去,这种危机倒逼我们转型升级。当时上海钢铁业、煤化工业都还是支柱产业,我们下决心把中心城区的钢厂全部关了,同时把具有一定含金量的、对GDP和税收贡献还比较大的钢厂也转移了;煤化工的耗煤量降了三分之一……这种调整,肯定会对一定时期经济增长有影响,但同时调整过程留下了很多新的发展空间。

到“十二五”之初,上海走了第二步。我们提出上海经济发展要减少四个依赖,即减少对重化工业增长的依赖、对房地产业发展的依赖、对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对投资拉动的依赖;同时每年对1000项左右高耗能、有污染的产能进行调整,调整出来的空间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促进上海经济转型。

十八大后,按照中央要求,上海进一步进行了第三阶段调整。我们提出,上海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质量、效益、结构优化为导向的发展,市委市政府把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考核指标、政策举措,都集中到如何促进效益好、质量高、结构优的路子上来。同时,我们提出要守住人口规模、建设用地、生态环境和城市安全四条底线。

经过这么多年调整,转型出现了一个非常好的局面,从去年整个运行来看,出现了经济持续保持健康稳定向好的态势。我们经过十年调整,单位GDP能耗降低了45%以上;去年PM2.5年均浓度降到了45微克/立方米;居民收入、政府财政收入等,每年都实现预期的增长目标。上海经过这么多年的调整,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为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今年还将淘汰落后产能1000项左右

记者:近日多家研究机构报告显示,上海在“三去一降一补”中,“三去”的问题不多,但是“一降一补”的任务较重。上海怎么解决“一降一补”的难题?

应勇代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在去产能方面,上海去年淘汰落后产能超过1100项,今年还将淘汰落后产能1000项左右。上海要坚定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

在补短板方面,上海开展了“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去年完成了前两批200多个地块的环境综合整治,全市拆除违法建筑5100多万平方米,今年还将继续完成300多个地块的环境综合整治,拆除违法建筑5000万平方米以上。上海去年开展了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经过治理,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都大幅下降,城市交通通行能力和市民满意度大幅提高。去年市人大常委会修订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 《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这是继最严的食品安全条例之外又一个“最严的条例”。今年还要继续推进整治。

今年,上海补短板还要开展471条共631公里长的城乡中小河道和702条段村沟宅河的综合整治,实现年底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和水域面积只增不减的目标。

关键词:城市管理

上下齐心持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到,像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化管理。超大城市管理是一道世界级难题,上海将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个难题?

应勇代表:这是城市管理者每天都要面对、时刻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上海是一个超大型城市,常住人口超过2400万,机动车达到300多万辆,轨交运营里程居全球城市之首,每天超过1000万人次通过地铁出行。只有不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才能让广大市民满意。

2014年,上海市委的一号调研课题是“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近年来,上海牢牢把握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直到今年,这项工作仍然是市委重点推进和督查的工作,相信全市上下齐心、形成社会合力,这个目标就能实现。

关键词:食品安全

“最严”《食品安全条例》加大食品安全执法力度

记者:上海今年初通过了《食品安全条例》,这个地方性法规的细则是怎样落地的? 在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食品安全怎样做到监管到位?

殷一璀代表:食品安全一直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些年市委市政府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关于食品安全有大量决策,做了大量工作,上海食品安全总体上是全国最好城市之一。为什么还要修法? 一方面,新修订的国家 《食品安全法》,为我们的食品安全立法打开了“更严”的空间;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领域也出现了新的监管空白点。监管空白,主要是因为出现了新业态。各位记者你们很辛苦,经常要吃外卖;现在网络食品也很多,还有中央厨房要配餐等等,都带来新的问题。

因此,今年1月我们修订了新的《食品安全条例》,3月20日就要实施。人们说它是“最严”条例,所谓最严,严在全过程、全环节、全覆盖的监管,尽量把空白去除掉。同时,所谓“最严”,绝不是列一些不可操作的法条,一定要有可操作性,并支持政府在这方面的科学管理、创新管理。本着这样的思想,人大对这部地方性法规进行了精细的修改,修改比例达到93.8%。

《条例》 施行后,上海食品市场的准入将比以前更严格,一些空白将得到填补,对违法者的法律责任追究有了很多新规定,相关执法力度将大大加强,关于行刑衔接、备案后监管等难点问题的配套文件,目前也都在制订之中;上海市人大已经连续六年进行食品安全执法检查,今年还将继续进行。相信有市委的重视,市人大、市政府一起努力,一定能让上海成为食品最安全、消费最放心、人民满意的城市。

关键词:双城论坛

沪台两地要加强民间交往特别是年轻人间交往

记者:台北和上海一直互动非常多,今年会不会继续举办双城论坛?

韩正代表:两岸一家亲。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沪台两地交流频繁,特别是2010年以来,上海与台北两市连续七年成功举办“双城论坛”。两地以后更要加强民间的交往,加强年轻人之间的交往,加强文化交流。希望上海与台北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各领域的合作交流,为两市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本报北京3月6日专电)

韩正应勇新春慰问驻沪部队,感谢广大官兵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汗水
上海地铁已覆盖13个区 你是只怎样的彩色"水母"
上海网络骑手月入八千 两个多月被撞5次
上海数学教学法风靡英国 学生不会算数将成历史
上海白玉兰戏剧奖创新评审机制
上海进出口货物占全国近三成
老城改造首先要满足人的需求——专访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
“越抄越火,越火越抄”的IP乱象还会持续多久
【经济观察】移动支付“打怪升级”
【经济观察】以科技为名:支付之门的前沿之战
【经济观察】大数据投资靠谱吗
全市第五次补短板现场会动员部署今年“五违四必”整治,韩正:再狠抓一年巩固向好态势
宋方敏:习近平国有经济思想研究略论
上海自贸试验区还将加强“三个联动”
从“国家账本”看2017年国计民生
史上最虐心!上海2017最新工资报告出炉!
雪铁龙全新SUV上海车展亮相 四季度上市
在上海你根本吃不到一顿正餐
东风雪铁龙全新C5上海车展发布 6月上市
上海植物园牡丹已绽放 花期比往年早一个月较罕见
天哪!上海最富的区和最穷的区经济差距接近30倍!你在哪个区?
今年经济开局呈现“稳进好”
申城明起迎来5天持续阴雨 最低气温将逐日回升
今年上海实体经济增速有望加快
中国还是世界经济的"稳定之锚"吗?这个高规格论坛给出了答案
六位诺奖获得者把脉世界经济 热议中国改革
上海经典平价美食 标价3-10元让你吃到爽
学龄人口持续增长 现有教师连轴转师资缺口亟待填
稳中向好!一图带你看懂4月经济数据
《上海经济年鉴·2017》出版发行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