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镇遗址考古展今向公众开放 文物揭开古港面纱

2017-03-10信息快讯网

青龙镇遗址考古展今向公众开放 文物揭开古港面纱-信息快讯网

青龙镇遗址考古展今起开展,将展至5月30日。

汇集100余件文物精品的“千年古港——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展”今起在上海博物馆向公众开放。这距离2016年9月9日青龙镇隆平寺塔基地宫文物的成功发掘,仅过去了半年。

百余文物揭开古港面纱

“千年古港——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展”分为东南巨镇、盛世佛光、丝路遗珍三个部分展陈。唐宋时期的青龙镇被称为“东南巨镇”,到南宋时期,青龙镇因海上贸易的兴盛,市镇规模越发可观,镇上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时人誉之“小杭州”。在展览的“东南巨镇”部分,主要通过出土文物展示当时的生活概况。考古发掘发现了唐宋时期的佛塔、铸造作坊、水井、灰坑、墓葬、炉灶等多种遗迹,为复原青龙镇的市镇布局奠定了基础。展览也给观众留下了悬念:青龙镇遗址考古发现了大量的水井,在井底出土了三面鹦鹉衔枝绶带铜纹镜及铁鼎、银箸、银折股钗、瓷器等多件文物,这些精美器物为何会丢到井里?当时发生了什么故事,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盛世佛光”部分通过出土建筑构件及地宫出土的精美文物等来展示青龙镇佛教文化的发达。文献记载青龙镇曾有“七塔”“十三寺”,其中以隆福寺、隆平寺、胜果寺最为著名。隆平寺塔的发现为复原青龙镇市镇布局提供了关键坐标,文献记载隆平寺塔还兼具航标塔的功能,因此它也是青龙镇作为海上贸易港口的重要实证。

“丝路遗珍”部分通过青龙镇出土的各地窑口的瓷器,展现青龙镇的贸易概况。近年来,青龙镇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瓷器,唐代以越窑、德清窑、长沙窑为主,至宋代则渐以福建、浙江、江西的瓷器产品为大宗。

经过修复文物更显精美

这些文物在去年12月8日的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已经亮相,不过现在和当时的面貌相比有很大的差别。上博考古研究部主任陈杰介绍,此次展出的文物经过了修复处理。比如水晶佛珠下面的吊坠原本已经发黑,经过处理后,文物本身的纹样显现出来,更觉精美。很多金属器物、瓷器经过谨慎处理和修复,给观众呈现出唐宋文物最精彩的一面。

此次展出的木贴金椁和木贴金卧佛像是复制品。据介绍,有机质文物的保护和处理周期非常长,现在还不具备展出条件,因而用复制品让大家对整个地宫文物有较完整的了解。此外,工作人员还把塔基的两个柱础石搬到了现场,柱础石非常沉重,在安装时使用了机械手段完成。展厅中还有地宫复原场景,观众可以观看3D动画了解塔基的独特建筑方式。为配合展览,上海博物馆还同时推出《千年古港: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精粹》图录,以及相关教育读物《考古·古港——上海青龙镇的发掘与发现》。

据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昨天揭晓,排名前25项入围2016年度终评,上海青浦青龙镇遗址位列其中。终评会将于4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