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镇遗址考古 发现神秘地宫从一块残砖开始

2016-12-13信息快讯网

青龙镇遗址考古 发现神秘地宫从一块残砖开始-信息快讯网

各种待修复的文物

青龙镇遗址考古 发现神秘地宫从一块残砖开始-信息快讯网

塔基用砖的侧面有大量用模具印上去的文字本版图片

青龙镇遗址考古 发现神秘地宫从一块残砖开始-信息快讯网

“2014年的某一天,我们在考古现场挖到一块残砖,上面有‘舍入塔内’的字样,于是我们估计附近有古塔的塔基遗址。”昨天,上博考古队员在青龙镇遗址发掘现场讲述当时的故事。顺着印有四个字的这块残砖,考古队员终于在青龙镇通波塘边,挖掘出一个上海地区规模最大的古寺塔基和神秘地宫。

隆平寺古塔高约50多米

记者来到刚刚向世人露面的青龙镇隆平寺塔基遗址,这片不到1000平方米的地方已经被铁丝网围护了起来,头顶上还有航拍器不断飞来飞去,塔基上有个几十平方米的大棚,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到大棚下面的大坑——也就是这几天媒体热炒的神秘地宫。

这个地宫并不大,直径也就四五米,深度目测也只有4米左右,上面还覆着呈十字状的两块大木梁。“这种建筑样式在全国考古发现的古塔塔基里也是罕见的,因此它为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新的材料。”上博考古部主任陈杰说。

塔基直径约十几米,根据塔基与塔高的比例关系,陈杰推测当年隆平寺古塔的高度应该在50多米。“史料记载,隆平寺古塔一共有七层,除了用来寄托信仰之外,还用来作为港口标志。宋代,这里是吴淞江入海的相接处,江面宽达20多里,来往船只要准确地停靠到青龙港,需要有标志,所以隆平寺古塔当年也起了灯塔的作用。”

残砖提供了重要线索

隆平寺古塔塔基遗址在被发现以前,曾是一片葡萄园,承租到期后,农业部门准备收回来做绿化。十几米处远处有一座尚在使用的元代古桥迎恩桥(也名香花桥),据史料记载,迎恩桥北面就应该是隆平寺所在地。所以,考古队向当地政府申报挖掘,但又不敢划太大范围,所以先期申报了400平方米,没想到,就在这400平方米的地下有了重大发现。

考古队员王建文告诉记者,2014年他们偶然挖到的这块残砖提供了重要线索。挖下去后,发现有地基,而且是八边形的。中国古代建筑除了寺庙的塔基之外,一般很少有八边形的,考古队一下子找到了方向,于是将挖掘面积扩大到了700多平方米。很快,塔基和神秘地宫就被发现了。

塔基遗址将实施回填

在隆平寺塔基遗址上,陈杰提醒记者,你们脚下踩到的砖头,大多是宋代的。记者在地宫边上一段塔基用砖的侧面,发现了大量用模具印上去的文字,上面印着是谁向寺庙舍砖多少块。文字上大多是“某四娘”、“某九娘”,说明是这些女性当年向寺庙捐赠了砖头。王建文说,根据砖上文字,捐赠最多的人共向隆平寺捐了八万四千片砖。

塔基旁边几米处有一口古井,也是这次发掘出来的。王建文告诉记者,发掘出来时,里面全是水,把水抽干后,才发现井的周身很漂亮,它是用砖交叉着搭出来的,更考究的是,每块砖边上都是经打磨后砌缝的。王建文曾顺着梯子下到井底,发现好多砖头上面用矿物质颜料写着供奉者的名字,她们大多只捐了一片或几片砖。井里砖的式样也和塔基用砖差不多,说明这口井和古塔是同一个年代建造的,当时应该也是塔的配套设施。

陈杰表示,在考古任务告一段落后,隆平寺塔基遗址将实施回填,未来如何保护、开放,将根据青龙镇遗址保护的整体规划而定。

残瓷中可能有古塔构件

青龙镇遗址考古已经从2010年持续进行到现在,最重大的发现除了隆平寺塔基遗址,就数6000多件出土瓷器和几十万块碎瓷片。记者来到青龙镇四个存放出土瓷片的仓库中的一个。这里,上百个塑料框里存放着各类瓷片,还有些瓷器已经用石灰进行了粘合复原,它们被摆放在仓库里的金属货架上,考古人员正在现场对每一件瓷片进行精确的测量、记录。

记者看到,每一块碎瓷片都被赋予了一个编号,标明它是从青龙镇的那个地块出土的,属于什么类型的瓷器。这些出土瓷片中,有几块建筑构件显得比较特别,它们是印有图案的瓦当,还有上了釉的琉璃瓦。王建文说,这是在隆平寺塔基遗址附近挖到的,估计就是隆平寺古塔坍塌后掉落的构件。

陈杰说,青龙镇一直到宋元交替之际还是个大港口,只是吴淞江淤塞严重,当时身为青龙镇人的水利官员任仁发,向朝廷要求疏浚吴淞江,延长西路元代水闸遗址就是任仁发疏浚吴淞江时留下的历史痕迹。但是任仁发还是无力回天,吴淞江淤塞导致海岸线东移,元代以后,上海的港口移到上海镇,随着黄浦江疏浚拓宽,一跃成为主流,吴淞江反而成为了支流,于是,今天的上海港,就是在黄浦江上了。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