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脑卒中发生率年增8.7%

2017-03-12信息快讯网

本报讯 (记者陈青)昨天,第九届东海颈动脉与脑卒中高峰论坛暨全国颈动脉外科专家研讨会在沪召开。国家脑防委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院长、本次大会主席余波教授表示,60%的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引起,若患者颈动脉狭窄率大于75%,五年内发生中风的可能性可达30%—75%。因此,通过干预颈动脉狭窄病变来防治脑卒中意义重大。

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持续上升,而我国每年用于脑卒中的治疗费用约为120亿元。

据统计,在颈动脉狭窄程度大于75%的患者中,一年内发生中风的可能性10.5%,五年内的可能性为30%—75%;颈动脉狭窄程度在70%—90%且合并脑缺血的患者中,一年内将有26%—28%发生中风。余波认为,早期的动脉硬化只需药物治疗,便可减慢斑块的形成即可有效预防中风。可一旦斑块继续长大,导致血管狭窄,即使规范使用药物,也为时已晚,此时则需要通过外科手段干预。有数据显示,首次脑梗塞后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脑卒中的一年复发率可由5%—20%降至2%。专家建议,50岁以上人群最好能在体检时增加颈动脉彩超项目,以便尽早发现问题。

余波强调,颈动脉狭窄本身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不易发现,一些病人在早期可发生“小中风”,即感觉突然麻木、上肢或下肢无力、面部痉挛或单眼突然发黑等,症状可能只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就自行消退。严重者将导致脑梗塞,引起死亡或偏瘫、失语、偏盲等神经功能障碍。反复腔隙性脑梗塞除偏瘫、失语外,还可发生血管性痴呆,后果严重。

据悉,在脑卒中发病率及死亡率上,我国远高于欧美国家,属于高发地区,然而我国的卒中防治计划起步较晚,相关知识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率较低,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在国内开展范围受限,2008年,由国家卫计委成立的“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号召全国建立三级脑卒中筛查防控网络,普及颈动脉内膜切除术。2016年,全国共实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3000例。

与会专家强调,脑卒中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高危人群筛查、内科规范用药、外科与介入治疗、康复治疗、专科护理等多方面内容。但目前我国脑卒中防治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仍是脑卒中防治工作深入推进的瓶颈。医务人员尤其基层医务人员作为脑卒中防治的主力军,迫切需要加强脑卒中防治适宜技术的规范化培训。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