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重拳整治“新衙门作风”

2017-03-30信息快讯网

■本报驻鄂记者 钱忠军通讯员 于小龙

针对一些单位和干部服务不到位、进取不积极、工作不落实、担当不主动等“新衙门作风”,武汉市日前打出整治组合拳:1026名市管局级干部联系服务千家企业形成定期走访联系机制、万名处 (科) 级干部联系服务万家小微企业、万名机关党员干部联系服务万家困难群众活动。

“新衙门作风”成阻碍赶超发展“绊脚石”

上周,武汉市在全市机关启动万名处(科)级干部联系服务万家小微企业、万名机关党员干部联系服务万家困难群众活动。首批干部代表和自己负责联系的企业负责人现场对接后,随即分赴各企业开展对口服务工作。

“实现作风转变在基层、本领提高在基层、服务群众在基层、工作落实在基层”,“万名处级 (科) 干部联系服务万家小微企业”要求市区机关处级干部主动联系服务小微企业,帮助企业创新工作思路,缓解要素制约,破解发展难题。

“万名机关党员干部联系服务万家困难群众”,要求全市机关单位党支部组织所属机关党员干部深入社区,每名处级 (科) 党员干部联系服务一名社区困难群众,给予困难群众真情实意的关爱和帮扶,提高困难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作为武汉市今年机关党建工作重点,“双万双联”活动是武汉市大力整治“新衙门作风”,打好全市机关作风建设的组合拳之一。本月,武汉市启动“千名局级干部联系服务千家企业”活动,向社会公布了武汉1026名市管局级干部与对接企业名单,按要求,他们要与对接企业形成定期走访联系机制,把企业当成自己的“责任田”。

今年新春上班第一天,武汉市委市政府就召开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会上市委剖析了“新衙门作风”具体表现,即:“只微笑不办事”“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兑现承诺不严肃”等现象。为此,武汉市提出要从领导干部带头抓起,从群众关注热点抓起,彻底杜绝“小鬼难缠”,认真整治“庸懒散慢”,严肃查处“吃拿卡要”,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

服务企业成转变机关作风标杆性工程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骨干企业更是肩负着武汉赶超发展的重任,武汉市把服务企业作为转变机关作风的标杆性工程,让企业来检验机关作风。

3月6日,武汉市启动“千名局级干部联系服务千家企业”活动,发动全市市管局级干部,“一对一”联系服务1026家企业,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活动结对的主要是规模较大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成长性企业或重大项目。

按要求,结对干部在活动启动后一周内深入企业和项目建设现场,摸排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于职能范围内可解决的,要以最高效率办妥;涉及职能部门的,将下发督办单,限时解决;涉及到体制机制的共性问题,将汇集相关部门共同协商,研究新对策,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结对干部每周至少电话联系企业 (项目) 一次,做到“企业有事随时到,企业无事不打扰”。

同时把服务企业列入单位考绩、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设立投诉信箱,开通举报电话,开设社会评价专栏,强化效能监督。对拖拉不办、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通报批评和问责。目前,结对干部到企业收集到的2567个问题,大多集中在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周边环境、行政审批服务和融资难等方面,其中一些急难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武汉天马微电子公司第6代LTPS液晶显示屏生产线项目预计4月试生产,设备正进入安装调试阶段,由于许多大件设备超高超宽,若按正常程序办理运输许可证件,周期较长难以保证准时试生产。对口联系该公司的武汉市委一名干部走访企业后,协调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在政策范围内开辟绿色通道,保障运输安全便捷,确保项目得以按时试生产。

万名处(科)级干部联系服务万家小微企业与万名机关党员干部联系服务万家困难群众活动启动后,他们向接受对口联系服务的小微企业与群众,发放了 《致小微企业的一封信》和 《“双万双联”工作手册》。

武汉市直机关工委还将配套建立考评、抽查、督办、通报、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机制,活动推进落实情况纳入市、区直机关党建责任目标考核。

(本报武汉3月29日专电)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