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VR眼镜 唤醒“来自星星的孩子”

2017-04-03信息快讯网

戴上VR眼镜 唤醒“来自星星的孩子”-信息快讯网

 

孤独症儿童戴着VR眼镜,借助移动手柄,敲击眼镜幻面中的音乐盒子。本报记者唐闻佳摄

本报讯 (记者唐闻佳)头戴时下流行的VR(虚拟现实)眼镜,镜片画面上是五颜六色的音乐盒子,孤独症患儿借助手柄,每敲击一个盒子,就能奏出一个悦耳音阶。这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为孤独症儿童自主开发的一款全新干预应用。昨天是世界孤独症日,普陀区展翼儿童培智服务中心的孩子成为这款应用的首批体验者。专家称,希望借助VR技术,突破儿童孤独症干预工作面临的困局。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也称自闭症,是一种儿童早期起病的神经发育性疾病,主要症状为社交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隘、重复刻板行为。全球发病率为1%左右,2008年,联合国把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日。我国虽然尚无全国流调统计,但临床医生正接到越来越多被家长带来寻求治疗的患儿。

目前对孤独症的主要干预包括教育和训练。不过,对孤独症儿童的日常干预训练需大量人力、物力,许多患儿因资源受限未获足量的康复,错失回归社会的可能。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少年精神科主任杜亚松教授告诉记者,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训练临床上多年以来以ABA为主,即应用行为训练。美国有研究发现,一周坚持ABA训练5天、每天训练8小时,4年后,孩子可以去正常学校就读。但是,此类应用行为训练也被指责“过于刻板”。比如,孩子会说一个“妈”字,奖励一块饼干。如此简单的发声,孤独症儿童要练习半年甚至一年。而且,由于人力不足,ABA训练很难普及。

市精卫中心的医生和交大的专家历时1年开发了这款儿童孤独症VR干预应用,希望孩子戴上VR眼镜,可以随时随地接受训练,提高治疗效率。这款应用目前内置3款治疗场景:气球大作战、小小音乐家、我是大画家。这是医生与技术专家经反复测试后推出的,兼顾安全性与治疗效益。

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翟广涛教授说,这些场景设计旨在达到三个目标:第一,训练视觉、听觉、手脑协调、专注力等;第二,通过场景重现、完成任务的工作,提升孩子的自信心;第三,音乐、绘画的场景旨在开发儿童创造力。初步验证显示,这样的应用有助于增强孤独症儿童的协调能力、行为能力。

这个领域尚无国外成熟经验可借鉴。目前这一研发团队正在探索开发更多治疗场景,包括超市、游乐场、地铁等。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