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求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宜家徐汇商场门口,多部门联合建立“P+B”(共享停车+共享单车)模式,希望缓解周边停车矛盾。袁婧摄
本报讯 (记者张晓鸣) 最近,宜家徐汇商场在夜间开放100个停车位,主要面向田林地区和徐家汇地区居民。然而,不少周边居民发现,停车位离自家小区还是太远。记者昨天获悉,徐汇警方在商场“共享停车,错时停车”基础上,为缓解居民出行难,升级打造了“P+B”(共享停车+共享单车) 模式。
宜家徐汇商场位于漕溪路近田林东路处,恰好是田林、徐家汇几个大型居住社区的交界点,针对周边金谷园、爱建园、田林新苑等小区内居民的停车需求,商场对周边居民推出了250元包月、单次收费每晚20元的夜间错时停车方案。方案实施后,针对不少市民反映的从自家小区到停车场距离仍较远等问题,徐汇警方会同区建交委、田林街道、城管等,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引入摩拜单车,把“共享停车”升级为“P+B”(共享停车+共享单车)。居民将私家车停在宜家后,“最后一公里”交通由共享单车解决,原本15分钟的步行缩短为5分钟的骑行。此举有望满足潮汐式用车需求,进一步提升“共享停车”的受益人群范围,缓解周边更大范围的停车矛盾。
不过,从全市范围来看,“共享停车”推广并不顺利。去年9月,市交通委联合住建委、市教委等七委办局出台《关于促进本市停车资源共享利用的指导意见》,让商圈、政府部门、医院等在夜间对周边居民开放停车位,缓解夜间停车难问题。但实际情况却是居民的接受度普遍不高,出租率仅30%。究其原因,对居民来说,停车距离和价格是两大因素。而对于车位产权方来说,如果停车居民到约定时间没有及时将车辆驶离,会给白天在此上班的人带来新的“停车麻烦”。一些企业表示,虽然开放夜间停车能增加一定收入,但也可能带来一些“后遗症”。
按照计划,今年上海将建成50个“共享停车”示范点,包括商业性停车场、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学校、医院等不同性质场所的停车场。“十三五”时期,初步预计可释放3万个共享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