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力量助推CBA时代更迭

2017-04-10信息快讯网

■本报记者 谢笑添

算上与广东队的此番抗衡,这已是新疆男篮的第五次CBA总决赛之旅。前四次,这支曾屡次深陷舆论漩涡的球队无一例外地铩羽而归。对于队史首冠,他们那种如鲠在喉般的渴求,或许唯有曾六次与总冠军擦肩而过的辽宁男篮才能切身感受。

每个人都明白,这一次面对青黄不接、两三年前就已老态尽显的广东队,将是新疆队的最好机会,但又有多少人能想到,他们能赢得如此利落干脆———上周五,一场117比109的险胜之后,这支被贴上“土豪”标签的队伍连胜四场横扫广东队,终于梦圆。

新疆的夺冠还远远谈不上所谓的王朝建立,但对于喊了二十余年职业化的CBA联赛而言,意义深远得多。它让这个球员流动渠道依然匮乏的联赛第一次感受到,资本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其格局的。

一掷千金与孤注一掷

除了那颠覆外界认知的球队包机外,在新疆历史性的夺冠后,两个“唯一”广为外界热议———唯一在两支CBA球队夺冠的球员李根,以及同样在主教练界创下这一纪录的李秋平。对于这个创立了22年的联赛而言,还有什么事实比这更能证明球员流通的闭塞? 然而,这样的环境之下,新疆男篮却走在了一条极端相反的道路上。

“与连续三次总决赛输给广东的时期相比,俱乐部只剩下西热力江、可兰白克两名球员。”夺冠夜后,几乎所有媒体都曾提及资本的力量给新科总冠军带来的改变,但只有知名篮球媒体人苏群的这番对比揭示了所谓“改变”究竟有多彻底。

其实,新疆并非CBA史上首支以大资本投入而为外界熟知的队伍。作为去年联赛冠军,四川男篮投资人周仕强正是以极高的单场奖金彻底“驯服”了作风懒散的外援哈达迪。只不过与川军相比,新疆男篮无论是投入规模,还是对联赛文化的改变,都要大得多。在外援年薪依然停留在十多万美元水平的年代,砸百万美金从广厦手中“截胡”超级外援昆西·杜比;在本土球员自由市场依然无从谈起的环境下,相继许以高薪从辽京两强手中“抢”得周琦、李根———种种与所谓传统背道而驰的做法,让向来投入不计成本的新疆男篮看起来有些孤注一掷的意味,甚至正如《体坛周报》 所言,一度“挺招人恨的”。毕竟多数CBA球队依然处于亏损的状态之中,新疆的大手笔彻底拉高了行业的薪资水准,甚至被一些人视作CBA溢价合同的“元凶”。

与场外争议不断截然不同的是,在执法水平饱受诟病的CBA赛场上,新疆男篮无疑是近年来最令人信服的冠军。就连《南方都市报》这样的广东本地媒体亦不吝赞美,称这支“经历了十年打磨”的球队“让人几乎看不到弱点。”

“烧钱时代”的完美结局

回顾在过去这个赛季的浮浮沉沉,《北京青年报》 等多家媒体都敏锐地指出,这是新疆男篮近年来第一次彻底修复了外援布拉切与主教练之间的紧张关系。在竞技体育的世界,几乎所有被贴上“土豪”标签的球队都曾陷入凝聚力不足的困境,而新疆走出泥潭的时机其实有些微妙。

今年秋天,当联赛的大幕再度拉开时,CBA将进入全新的商务周期。在体育版权市场蓬勃到已然虚热的当下,联赛很有可能迎来每年十亿元人民币量级的商务开发收益。根据“懒熊体育”估算,每支球队的分红保守估计也将超过5000万元,基本告别如今大规模亏损的“烧钱时代”。而在该媒体看来,倚仗资本力量的新疆队能夺冠,就是这个“烧钱时代”的最美好结局。

这样的逻辑并不难理解,在球队难以盈利、必须由投资人砸钱运转的大环境下,这座冠军无疑宣告着投资者所有的付出并非换不来任何回报。只不过,若逆向理解,随着联赛商业价值的攀升,或许也将会有更多类似新疆这样大手笔投入球队出现,而这正是部分媒体对新疆男篮未来担忧的缘由。在“网易体育”看来,除了随时可能赴美挑战NBA的本土核心周琦外,在CBA各强队间实力差距并不悬殊的情况下,新一轮“军备竞赛”的开启或许将是新科冠军眼前的严峻挑战。

没人能断言未来,但至少如今,新疆男篮已改变了外界对其“有钱失败者”的刻板印象,更重要的是,正如《体坛周报》 所指出的那样,“遥远的丝绸之路上,总是缺少一座最振奋人心的体育冠军奖杯。这个冠军的意义,远远不是一座金杯,一座至尊鼎,一面面金牌,是从北疆到南疆的欢乐和振奋。”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