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非典型的救赎之战
上图:汉密尔顿第五次称雄上赛场,上海无疑是他的福地。左图:杆位起跑的汉密尔顿一路领先,扼杀悬念。均本报记者陈龙摄
■本报记者 谢笑添
过去这三天,“上赛道”上演的种种画面,仿佛预设剧情般环环相扣。先是第二次练习赛在突如其来的一场浓雾中取消,原本阴雨的天气又在一天后骤然放晴,阴差阳错间,所有车队都失去了测试本赛季加宽雨胎数据的机会。而昨天正赛前才渐渐平息的一场大雨则让剧情更为戏剧化———围场内所有车手都意识到天气即将转阴,却又不得不向湿滑的赛道妥协,除了不信邪的红牛二队车手小塞恩斯外均换上那套陌生的雨胎。
充满变数的局面下,即便期待中的奔驰与法拉利“银红对决”成了汉密尔顿杆位发车后的全程领跑,但无论是维斯塔潘史诗级的超车表演,还是安全车早早出动后各车队截然不同的进站策略,已足以令见证了本赛季揭幕战沉闷场面的F1车迷们感到惊喜。
“上海,F1最好的时代(F1atitsbest)。”正如美国赛车运动专栏作家本·史蒂芬斯所评论的这样,上海多变的天气又一次让F1运动一扫颓势。唯一遗憾的是,那些在澳大利亚站曾引发的质疑与担忧,却也都在这里一一坐实。
精彩场面缘于意外
尽管没有像一年前那样在发车时就发生激烈碰撞,刚刚过去的这场中国大奖赛同样混乱场面频现。第3圈时,湿滑的赛道让威廉姆斯车手斯托尔与印度力量车队的佩雷兹轮胎相撞,前者的赛车滑入场边沙石地退赛,触发虚拟安全车出动。就在满地碎片被匆匆清理完后,更离奇的一幕发生了:同样的位置、类似的方式,继排位赛后,索伯车手乔维纳奇又一次在最后一弯后撞向隔离栏。这一次,则换来了安全车与黄旗的同时出现。
接连发生的两起事故,令不少车手选择早早进站更换干胎,也如蝴蝶效应般为而后比赛的走势改变埋下伏笔。如果不是在紧追汉密尔顿的情况下过早进站,法拉利车手维泰尔或许就不会在出站时落于队友莱科宁的身后,“芬兰冰人”始终无法超越里卡多而导致两辆志在冲冠的法拉利赛车被一辆并不快的红牛压制十余圈的蹊跷画面也不会发生。
赛道宽阔、连续高速弯密布的“上赛道”上,车手们从来不缺超车机会,但对于已渐渐掉出第一集团的红牛车队而言,混乱的雨战却几乎是登上领奖台的唯一机会。放眼整个一级方程式世界,红牛仅有的绝对优势就在于其极其适合湿滑路面的底盘调校,而这与队中擅长雨战的维斯塔潘以及昨天这条半干半湿的赛道完美契合。试想,若缺少了这位荷兰年轻车手发车圈连超九车的疯狂表演,这场正赛也就未必会令那么多车迷称道。只不过,以上这种种精彩画面无一例外建立在同一前提———外部因素的变数与意外。
种种担忧依然成立
精彩的场面之外,如果说这场F1中国大奖赛还有什么令人惊喜的迹象,无疑是法拉利证明了自己在阿尔伯特公园赛道所展现出的速度优势并非昙花一现。对于法拉利而言,此番之旅多少有些苦涩,错误的进站策略,以及当旗下两位车手被里卡多压制时,未及时利用车队指令让莱科宁为速度更快的维泰尔让路,令“跃马”彻底失去了赶超汉密尔顿的机会。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断刷新场上最快圈速的却一直是维泰尔。就连汉密尔顿在赛前也坦承,“法拉利才是更快的那支车队。”
如果没有意外,奔驰车队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将在本赛季终结,但遗憾的是,这也是澳大利亚站传递出唯一的积极信号。告别了狭窄的阿尔伯特公园赛道,在去年创造了F1历史单场超车次数纪录的“上赛道”,后车依然在追赶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维斯塔潘的疯狂表演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这一尴尬现状,但事实却是,即便握有单圈逾一秒的优势,后车的超越依然得依赖被追赶者的主动出错。正如ESPN所描述的那样,“更宽的车体让尾部气流对后车影响变得更大,只有数秒的绝对优势才能保证超车。”
本赛季的另一大变化则在于,作为轮胎供应商,倍耐力将所有品种的轮胎加宽,硬度也超过往年。这一改变在提升轮胎耐磨性的同时,让一次进站策略的使用变得更为频繁。事实上,若撇去开局阶段因赛道渐渐变干所导致的那次换胎,不少车队在绝大多数圈数内均只使用了两套轮胎,甚至就连超软胎也足以应对近20圈的高速磨损。
在超车本就愈发艰难的当下,过于单一的进站策略将进一步压缩各车队的调整空间。遗憾的是,根据倍耐力方面的反馈,轮胎的配方与材质在赛季中并不会进行调整。
机械事故、驾驶失误、突发的天气状况,倘若有朝一日,赛车运动的精彩都只能依托于这些偶发因素,它的魅力与影响力将注定不断下滑。
失落的艺术
■本报记者 谢笑添
在职业体育的世界中,F1车手可能是被误解最深的群体。毕竟,在这片赛道上主导成败的永远是冰冷而高效的机器。即便传奇如舒马赫、塞纳,也不可能开着索伯与汉密尔顿们的奔驰抗衡,那么他们又因何伟大?
看似刁钻的疑问并不难解,若有闲情回看昨天这场中国大奖赛的录像,答案就会明了。身处半干半湿的“上赛道”,面对事故频发的混乱局面,车手们的每一次失误都被放得比以往更大———仅仅是过高速弯后踩油门时习惯性地稍稍修正方向盘的小动作,就足以令乔维纳奇和他的索伯赛车又一次撞向护栏;从后排发车一路逆袭的红牛车手维斯塔潘,之所以在维泰尔的紧追下只领先了两圈,也不过是因为刹车点选择的些许偏差造成的轮胎锁死。其实,把维斯塔潘作为反例多少有些不公平,除了那个略显托大的弯角,这位F1史上最年轻的分站赛冠军整场比赛的表现令人赞叹:在每个行业的顶层,天赋实在太过重要。
前车混乱的尾部湍流仍是追逐者们完成超越时的阻碍,当多数车手依然挣扎着试图在传统超车线路中寻觅机会时,不满20岁的维斯塔潘却表现得如猎豹般敏锐果决。他的走线算不上多变,过弯时偏爱在外线慢慢逼近,但凡察觉到些许缝隙,就会在第一时间发起攻击。雨后的弯道处处藏匿陷阱,即便十数圈后沥青路面已在与轮胎的高温摩擦下渐渐干燥,油漆材质的路肩却依然湿滑无比,但有些车手就是能在找准每一次刹车点的同时,巧妙地避开所有危险。
“与生俱来的第六感。”这是赛后红牛车队领队霍纳的感叹。类似的特质,在汉密尔顿、维泰尔、舒马赫们的身上同样能找得到。驾驶技术就像是失落的艺术,它无法帮助车手跨越引擎或底盘之间的天然差距,却主导了他们究竟能将冰冷的机器开出怎样的极限。伟大的车手们从未将其遗弃,但在每场赛后,当人们一次又一次地为奔驰的发动机或是红牛的底盘赞叹时,这门艺术却总被人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