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成商家曾遭“恶意商标”侵权,因维权成本过高店主无奈私了

2017-04-10信息快讯网

 

超8成商家曾遭“恶意商标”侵权,因维权成本过高店主无奈私了-信息快讯网

破洞、呼啦圈、一脚蹬、打地鼠……这些本是司空见惯的名词,却被人注册成了商标。不少网店店主千辛万苦经营出的“爆款”商品,随时可能因为侵权而被迫下架,而要想继续销售,需要支付动辄上万元的“授权费”。

有一类人被称为“知识产权流氓”,他们披着知识产权的合法外衣,干着职业碰瓷的非法勾当,以此敲诈勒索、讹人钱财。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恶意商标”。来自某网站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2016年有超过81%的商家遭受“恶意商标”投诉,且有18%的商家一年被投诉超5次,商家纷纷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阿里巴巴揭发的“恶意商标”乱象。

 

超8成商家曾遭“恶意商标”侵权,因维权成本过高店主无奈私了-信息快讯网

所谓“恶意商标”,就是将各个行业的通用词、描述词注册为商标,滥用“通知-删除”原则展开侵权投诉,以此来要挟商家出钱私了。“这帮人专门盯着行业中排名靠前的‘爆款’商品进行投诉。被投诉的商家为避免商品下架,只能掏钱了事,这跟勒索没区别。”已支付了两万多元“授权费”的淘宝店主辛先生既气愤对方恶意投诉,又担心今后推出的“爆款”词语再被对方抢注为商标。

据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统计,截至今年3月,淘宝天猫平台上累计已有83个使用各行业通用、描述等属性词注册的“恶意商标”,对超1.5万商家的11万件商品进行了恶意投诉,商家因此损失估算数百万元。而这些“恶意商标”实际可投诉的商品总量近6000万件,涉及900万商家。

 

超8成商家曾遭“恶意商标”侵权,因维权成本过高店主无奈私了-信息快讯网

虽然是非黑白一目了然,但对商家而言,这些“恶意商标”毕竟都披着合法外衣,如果想要从法律层面予以回击,就需要通过商标委发起商标无效流程,而走完该流程耗时要半年以上,且很多商家根本没有能力发起该程序,因此只能交钱私了。

对此,众多商家也纷纷献言献策。一家专营店建议,商家使用“恶意商标”相关词,目的不是侵犯对方权益,但“恶意商标”投诉却造成了勒索问题,商家应该有所警觉并向平台反馈这方面的信息。也有店主表示,行业属性词没法不用,淘宝平台从出现开始行业内就有描述商品的属性词,消费者要经常搜索这些。虽然后面有人注册为商标,但大家使用在先,平台不应接受这些商标的投诉,这些投诉已影响市场健康发展。

事实上,此类问题已经引起作为主管部门的国家工商总局的高度关注。在今年“两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工商总局局长张茅曾明确指出,有一些抢注商标本身没有产品,却注册一系列商标,对市场秩序是一个扰乱,工商局将加大力度,让商标保护更加有力。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