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田汉充满热血的浪漫戏剧魂
16年前,刚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不久的辛柏青、袁泉、陶虹、朱媛媛遇上了与他们同样年轻的导演田沁鑫,这样一个团队成就了话剧《狂飙》的激情昂扬。今年,中国国家话剧院与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合作,和田沁鑫一起将这部描写戏剧家田汉浪漫青春的剧目重新搬上舞台。
很多人提到田汉,首先联想到他是国歌的词作者。这个身份太耀眼,以至于掩盖了他在戏剧上的成就。事实上,除了是位出色的词作家,田汉更是一位为中国戏剧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剧作家。他翻译、创作了 《莎乐美》《乡愁》 《一致》 《关汉卿》 等作品,存世的话剧剧本和戏曲剧本有近百部之多。
不过,无论是戏剧上,还是词作上的丰功伟绩,那些只是“历史上的田汉”。真正吸引田沁鑫的,却是那个“真实的田汉”。“我看了田汉的16卷文集,发现他很少说自己。而我恰恰对他不为人知的一面感兴趣。”田沁鑫说,这一面是他最具光芒、最有特性的东西。“田汉是一个天才,同时又是个十分浪漫的人,他超越世俗,超越常规。我要把他浪漫而热血的戏剧魂形象展现在舞台上。”
《狂飙》 的故事从弥留之际的田汉追忆过往开始。他回忆起他的母亲和人生中重要的四位女性:青梅竹马的“渝”,为纪念渝而与自己结婚的“林”,与他热恋的“维中”,以及让他归于平淡的“安”。在这四段凄婉爱情故事中,穿插田汉参与创作的 《莎乐美》 《乡愁》 等作品的“戏中戏”,多重时空平行叙事,展现出一部恢弘的中国戏剧发展史。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现在还有许多大学剧社里在演 《狂飙》? 可能是因为它有热血、有激情,那是属于人的青春悸动。到了今天,这种悸动有增不减。因此,在上戏这个舞台上,由95后的演员们重新表演这出关于青春的话剧,我认为很合适。”
16年前写完这个剧本,田沁鑫发现,因为太爱这个剧本反而束缚了她在导演上的作为。“在我现在看来,这个剧本和当时的舞台呈现,挺幼稚的。”她自嘲,当年的 《狂飙》 顶多能算个“半成品”。到了16年后的今天,她意识到,作为导演,在这部剧的处理上存在着更多可能性。这一版,她不仅修改了一部分剧本,表现方式也更加丰富多元———舞台上将是一个全新的、“半电影”化的 《狂飙》。
所谓“半电影”化,指的是在舞台上摆放8台机位。台上的演员不但承担表演的任务,还将时不时地从剧情中抽离出来,担任拍摄人员。他们拍摄的内容通过剪辑,将实时投影在舞台的7个屏幕上。“这样的拍摄不是贯穿到底的,我们会选择几个重要的场景进行播放。”田沁鑫向记者透露,比如剧中“戏中戏”《莎乐美》 的片段,技术人员会将舞台上的内容实时剪辑出一部默片播放。“田汉是我国第一个翻译欧洲剧本 《莎乐美》 的人。这部话剧以默片的形式在舞台上重现,能更强烈地表达那个年代的气质。”
作为本届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演出季的开幕大戏,“青春版”《狂飙》 将于5月5日亮相上戏实验剧院。 “以往我们校园里的演出很少向公众开放,这次用纯商业化的手法做这样一台大戏,是上戏的全新尝试。”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表示,时间紧任务重,剧组感觉很有压力。不过,新模式还将继续下去。“学校里的排演不应该是自娱自乐,更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压力会促进成长,这也会成为学院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