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看水墨与戏剧纸上团圆

2017-06-26信息快讯网

【特稿】看水墨与戏剧纸上团圆-信息快讯网

 

插画:皮影笔记

 

【特稿】看水墨与戏剧纸上团圆-信息快讯网

 

插画:白尖三块瓦脸

 

【特稿】看水墨与戏剧纸上团圆-信息快讯网

 

插画:后羿红花三块瓦脸

 

【特稿】看水墨与戏剧纸上团圆-信息快讯网

 

插画:玉谷调簧

 

【特稿】看水墨与戏剧纸上团圆-信息快讯网

 

《水墨戏剧》手工特装本 洛地著 洛齐图 漓江出版社出版

 

【特稿】看水墨与戏剧纸上团圆-信息快讯网

 

学者、戏剧专家洛地

 

【特稿】看水墨与戏剧纸上团圆-信息快讯网

 

艺术家洛齐于德国海德堡

 

读书周报记者 金久超

 

《水墨戏剧》在各地的每次亮相,都不像是一场纯粹的读书分享会。就像近日在中华艺术宫的现场活动中,作者洛齐与艺术评论家徐明松一起妙语连珠、激烈探讨艺术和阅读的融合之时,读者更多地却将目光落在了场上上海京剧院梅派大青衣史依弘的身上。史依弘不仅就京剧演员的表演解说起了传统戏剧动作和唱句里的大学问,还禁不住原地比划起了一招一式,现场无论是戏曲爱好者还是读者们都全情投入其中,这无疑证明《水墨戏剧》这本书,用图与文和戏剧奥秘以及戏剧理论结合的尝试是成功的。

 

史依弘说:“戏剧跟美术,其实在表现手法、意韵、艺术的理念上面是贯通的。”是的,书依然是活动的绝对主角,但又不仅如此,无论是绘画中流淌出的写意,还是戏曲中的灵动,都为这本书添入了另一个层次的美,而这些美又是如此恰如其分地融合一起。

 

最美之书 大家小书

 

《水墨戏剧》由已故浙江学者及戏剧专家洛地先生撰文,洛地之子当代艺术家洛齐先生绘画,关于中国传统戏剧的一本入门导读书。洛地对我国传统戏剧、水墨画、书法的理解和研究颇具深广度,这本书是洛地早年著作中最有趣、最浅显的一本,颇有学者写通俗读物的味道。洛齐说自己很少看戏,对戏剧表演的了解几乎空白,阅读父亲的这本书让他更没有机会看戏,因为书比“戏”好看。这当然是一句笑谈,但也从侧面反映出这本书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目的是让普通读者也能步入戏曲艺术的殿堂,了解戏曲的奥秘、艺术的魅力。可以说,《水墨戏剧》是一本难得的有着大气象的“大家小书”。

 

这本书于去年夏天出版,当年11月即荣获2016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紧接着又获得桂版好书,2017年3月其手工特装本又在德国莱比锡参加“世界最美的书”展览,而在刚刚落幕的“2016中国好书”评选中,又一举夺得文艺类中国好书的殊荣。

 

这本“大家小书”何美之有?洛齐先生道出了自己设计装帧中的一片匠心。“我把书的四个章节设计成了四个部分——‘点戏’‘说破’‘虚假’‘团圆’。一般的书拿到手上简单翻阅就能通览全局,但是这本书中,四个部分被不同颜色的纸张包裹区分。这就模拟了四出戏,而这四出戏是需要一点一点打开的,恰似戏曲中的幕布。在这个过程中间,让读者感受到中国传统戏剧的可阅读性。”洛齐以独特的设计在书本中表现戏剧,他将书和戏在纸张上巧妙地呼应起来。值得一提的是,特装本的插图都是可撕的,读者在撕的过程中,就会认真感受用图像模拟出的戏剧过程。在洛齐看来,这非但不是一种破坏,而是铸造成就感的过程。“当你撕掉插图后,你会发现这本书的格局和视觉效果再一次产生了变化。”读者参与了书的变化,正如目睹了一出戏的全程。可以说,无论是触觉和视觉,书本的装帧设计都契合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内在气质。

 

以上所说的是书的设计,再来看看书中的插画。作者洛齐说,虽然这本书的出版契机是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洛地,但这些画也并非洛齐的临时所作。通常做书的时候,图都是文的附庸品。插图是在阅读文字以后,用图像对文字进行的再表达。但是洛齐希望这本《戏剧水墨》不止于此。“我对父亲说,你很伟大,我是你的崇拜者。但是我今天跟你合作这本书,我也要做主角。我要后浪推前浪,我们是并列的。”

 

事实上,《水墨戏剧》中的插画也绝非文字的绿叶,它们已然成为了书中有机鲜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评论家徐明松这样评价:“中国的艺术是同根同源的,书法、绘画和戏曲间的美感也都是暗通的,其实都是一种来自线条,虚实结合的美感。”如一把青龙偃月刀,洛齐在插画中将其夸张地加长,这种看似不合理的线条却能在平面中体现舞动之感,他把戏剧舞台上表演的某一个关键瞬间强化了出来,在虚实中表现出灵动之美,和中国传统戏曲要表现的美其实是一致的。

 

无怪乎史依弘在第一次翻阅这本书的时候就惊呼:“我一下子被吸引了。因为我觉得大众现在特别缺乏这样一种书,能够让百姓非常直接简单地用一种非常轻松的方式来接触到戏曲。”

 

家族之书 团圆之书

 

如果从私心出发,这本书被洛齐视为“团圆之书”。“我做这本书的时候,医生告诉家人,父亲已经时日无多了。我就想通过这么一种方式,让我和我的父亲永远在一起。”

 

岂止是和父亲的团聚,对这个艺术家族来说,这本书也是家族艺术血脉的延续和发扬。洛齐在书的前记中将书献给了自己亲爱的、充满智慧的、美丽的母亲——林颖宁,林则徐的后裔,同时写道:“要‘插图’到父亲的学术领域,把它编辑成《水墨戏剧》,完全是因为对父亲渊博学识的崇拜,整理出这些勉强与戏剧有关的画,找到机会与父亲同台亮相,为了快乐也为了纪念。数年前和兄长——音乐人类学者洛秦教授有过《水墨音乐》的合作,借此机缘,再来一出。”洛齐自小生活在区文化馆里,那时候他的父亲母亲被下放于此,对于儿时的洛齐来说,生活本就是一个大舞台,而自小浸淫在文艺圈中的他也对这个舞台抱有深厚的感情,如果说这本《水墨戏剧》的获奖有着必然性,那一定出自这份感情。这是一个艺术家族文脉的传承,也是一个民族趣味和精神的传承。

 

团圆的还不只是这个家族,水墨和戏剧在这本书里也是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画家与演员切磋技艺久已有之,画家是戏剧票友,演员时而动笔墨,这是中国传统艺人的生活。京剧大师梅兰芳就是一位能画善画的表演艺术家,当年曾拜齐白石为师,两位大师在相互学习中又进一步提高了各自的艺术造诣。可惜的是,纵使水墨跟戏剧是一种姐妹艺术样式,它们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但是戏剧跟绘画真正地结合在一种媒介、一个舞台上的机会,其实不多。“举步千里、殊途同归”,可以说是这本书对于水墨和戏剧的理解。正如徐明松对《水墨戏剧》的诠释:“‘举步千里’,在中国的戏曲表演当中,一个圆场,即可表现人物穿越了千山万水,反应出中国戏剧的巨大表现力和表现空间。同样的,中国的水墨画,特别是山水画也是如此。中国的艺术是虚拟的艺术,是写意的艺术,水墨和戏剧都在写意这样具有美学魅力的巨大表现空间当中呈现出来。”

 

活动现场,史依弘结合洛地先生对传统戏曲精髓的提炼,以及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方沐蓉表演的《贵妃醉酒》, 进一步演绎解说书中的内容:“说破”,是自透家底;“虚假”,其实是说戏曲中虚拟性的表演,“无中生有”;而“团圆”,则是欣赏戏曲的观众心中的美好愿望了。

 

但愿团圆不再是人们的痴念。也但愿,这份中国文化的团圆能长久。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