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为规范预付卡消费提供法治保障

2017-04-26信息快讯网

本报讯 (记者祝越)本市发放单用途预付卡的发卡主体近10万家,然而,实际备案发卡企业比例不足1%。市人大常委会昨天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执法检查透露出的数据并不令人乐观。目前,“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已作为市人大2017年立法预备项目,相关部门表示要为规范预付卡消费提供法治保障,改变消费者手握“糟心预付卡”的现状。

从“米到财来”的迟到大米,再到近期引发高度关注的“易到用车”提现不易,这些事件背后所折射出的,依然是消费预付卡领域的种种问题。市商务委表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已在部分行业演变为融资手段,从办卡时的“花好稻好”,到办卡后的服务缩水,甚至商家卷款“跑路”。一些预付卡成了消费者手中烫手的“糟心卡”。

根据12315热线统计,2015年以来,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共处理预付卡消费投诉14632件,投诉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发卡主体关门停业、预付卡服务缩水、经营者未及时履约、诱导消费、口头承诺难以兑现等纠纷上。投诉涉及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体育健身、美容美发、教育培训、餐饮零售等。

令人遗憾的还有目前行政执法威慑力不足的问题。市商务委一直未建立专业执法队伍,在专项治理行动中,也曾排摸出109家涉嫌违规的重点发卡主体,但市工商和各区市场监管部门由于种种原因也未能按照预期开展行政执法。

根据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 第37条规定,经营者发行预付卡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鉴于预付卡消费纠纷现状,市消保委建议尽快启动立法程序,对预付卡发行的准入门槛、运营管理、后期退出以及监管范围、监管手段、监管主体等作出明确规范。

目前,市人大已批准“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作为2017年立法预备项目。根据“预转正”总体要求,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和防范金融风险为目标,积极推进单用途预付卡地方立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发卡行为,推动单用途预付卡成为市场主体提前锁定客户、方便消费者支付的营销工具,回归商业本源。

市商务委表示,将会同市政府法制办加强与市人大财经委、法工委的沟通协调,对立法草案进行广泛论证,争取年内完成单用途预付卡的立法任务。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