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复活圆明园,一部手机穿越康乾畅游盛景

2017-04-26信息快讯网

圆明园,万园之园。可惜,1860年,英法联军一场大火,使盛景毁于一旦。今年是圆明园建园310周年,清华大学日前宣布,历时15年,该校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带领80余位专业人员,利用数字技术使圆明园“重生”,大家通过一部手机,即可穿越康乾,畅游盛景。

清华教授精准数字化复原60%圆明园景区

 

数字化复活圆明园,一部手机穿越康乾畅游盛景-信息快讯网

△乾隆年间,宫廷画师沈源、唐岱等绘制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之正大光明。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的正殿。(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数字化复活圆明园,一部手机穿越康乾畅游盛景-信息快讯网

 

数字化复活圆明园,一部手机穿越康乾畅游盛景-信息快讯网

 

数字化复活圆明园,一部手机穿越康乾畅游盛景-信息快讯网

△1860年,德国人恩斯特·奥尔末拍摄的圆明园西洋废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和80余位专业人员,历时15年,遍览万余历史档案,拿出4000幅复原设计图纸,借助数字技术,造出2000座数字建筑模型,重现6段历史分期中的120组时空单元。此前,一些影视剧中,也曾出现过圆明园的景致,但在郭黛姮看来,真实度并不高。影视作品中的场景有的是根据乾陵四十景图而来,并非完整原貌;有的则是想象虚构。今年已年过八旬的郭黛姮,是梁思成的弟子,她谨遵恩师的教诲,遵循“尊重历史,力求真实”的原则复原圆明园。目前,复原景区已达全景的60%,一柱一梁,均忠于史料。

 

数字化复活圆明园,一部手机穿越康乾畅游盛景-信息快讯网

自1999年起,郭黛姮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的研究,他们注重实际调查,包括勘查、测绘和已有的考古发掘新成果,同时深入挖掘史料,结合《圆明园内工则例》、《内务府奏销档》、帝王《穿戴档》、《起居注》以及《御制诗》的记载,研究圆明园中各类人物及其活动特点,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圆明园中的场所空间进行分析,揭示其空间的特质。

在此基础上,团队结合1933年、1965年、2002年地形图,查找了圆明园山形、水系在全园的变化状况;利用圆明园的样式房遗图、当时的书画作品、圆明园的文献档案,对园中每栋建筑的造型特点、景区空间构成进行分析;发掘出一些特殊造型建筑的结构特点,山石、花木的配置手段。这些研究深化了对清代皇家园林造园艺术的认识,类型之丰富前所未有,规格之高超乎想象,空间丰富,尺度宜人。这些研究成果以多篇博士、硕士论文及书籍的形式呈现。

复原结合史料严格论证精度达到毫米级

在数字化复原圆明园的过程中,每复原一个景区就有10多道程序,包括遗址信息精确采集与记录,文献资料精细研读,样式房建造技术分析,残损构件的虚拟拼接等。每处建筑都要从内部结构做起,柱、梁、斗拱、椽子、门窗、瓦件、吻兽等都要求三维建模,彩画则要按照不同的时代风格绘制。

一座山的高低、一池水的广窄,一棵树的品种、种植位置,乃至一块匾的名称、字体、颜色都要进行一一推敲,结合史料严格论证。

例如圆明园后湖西北岸“上下天光”景区,研究人员复原了乾隆初期、乾隆中期、道光中期、咸丰时期等不同时期的多幅图景。“上下天光”是赏月宴饮之所。从四十景图上看,乾隆初年其主体建筑是上下两层四面通透的敞厅,二层带有宽大的平台,楼前月台入水,曲桥卧波,蜿蜒百尺。咸丰年间一道圣旨中记载:“上下天光天棚加进深,换柁板拉。”由此推断,那时主楼前已经加建了一个用于遮挡阳光、雨雪的天棚。经过对比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样式房图档中一张没有任何标注的设计图,正是“上下天光”主楼前搭建天棚的设计图。

 

数字化复活圆明园,一部手机穿越康乾畅游盛景-信息快讯网

△方壶胜境

 

数字化复活圆明园,一部手机穿越康乾畅游盛景-信息快讯网

△上下天光

数字化复原的过程中,也常常伴随着新的发现。在西洋楼景区的研究中,团队从圆明园库房所存的残损琉璃花饰,发现了西洋楼景区“中西合璧”的新特点,即不仅使用琉璃瓦的屋顶,而且还有许多琉璃窗套、壁饰等。此外,对西洋楼喷泉的了解,国内学者此前知之甚少,团队成员曾利用探地雷达测出了喷泉供水管线的存在,但仍然不了解其供水所用机械。

现在,只要打开手机,关注“数字圆明园”微信公众号,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就能“穿越”至康乾,游览圆明园。在公众号中回复正大光明、海晏堂等关键词,可身临其境,360度游览景区;周边的建筑,也可推门而入,遥想皇帝当年理政、游园之景。

5月18日,中国园林博物馆将展出“数字圆明园”相关成果。未来该团队数字复原技术还将用于复原开封古城等景点。

 

数字化复活圆明园,一部手机穿越康乾畅游盛景-信息快讯网

 

数字化复活圆明园,一部手机穿越康乾畅游盛景-信息快讯网

“圆明新园”按1∶1比例在横店镇复建

北京圆明园被焚已有150多年,然而这座既是中华骄傲又令国人感伤的皇家园林,却已然“复活”在浙江的一个小镇里。

这个据称按1∶1比例建造的“圆明新园”,位于浙江中部、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东阳市横店镇。“复活”的圆明新园占地7000余亩,总投资300亿元,复建了包括新圆明园、新长春园、新绮春园、新畅春园四大园区(又分别称为春苑、夏苑、秋苑、冬苑),以及欢乐夜福海、新长春园夜景、皇家动物乐园、皇家冰雪乐园、皇家娱乐园、皇家国际风情小镇等。据介绍,其复建比例相当于被焚的北京圆明园95%的建筑群。

作为浙江省省级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圆明新园于2015年5月开园。去年10月1日新长春园试营业,今年元旦新绮春园和新畅春园开始营业。“圆明园是中国园林建筑史上的瑰宝。”圆明新园建设发起者、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说,建造横店圆明新园是自己一生最大的文化梦想,也是这一生最大的文化工程。

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座圆明园

与郭黛姮80人团队15年复原的科研活动引众人点赞相比,横店集团原董事长300亿1:1复建圆明园则引发诸多争议,一度因土地审批和筹资方式等搁浅。其实数字复原也好,筹资复建也罢;点赞也好,质疑也罢,都证明圆明园在国人心中的重要性,昔日的辉煌和民族的耻辱杂糅,一切关于圆明园的认知和情感都因角度不同而复杂,圆明园的复原,只应该单纯的象征我们对历史正视的态度。

如今无论用何种方式复原圆明园,意义在于我们正视这段历史,重现当时的事实,无论是警醒如今的国人,还是向世界宣示实力和决心,都源于民族的自尊,因为只有自尊,才能赢得尊重。

复原圆明园,实现中国梦。数字化复原圆明园,是郭黛姮教授团队的科研梦想;1:1复建圆明园,是横店集团原董事长徐文荣的文化梦想;让圆明园事件不再重演,让中国重回建造圆明园时的繁荣辉煌,是中华民族的梦想。

圆明园,是民族精神的图腾,也是令人心痛的警钟;是美好的期望,更是催人奋进的力量。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座圆明园,踏踏实实的建造它,就是在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