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医师赵炯:她的急救车救治过三万多人

2017-05-15信息快讯网

 

急救医师赵炯:她的急救车救治过三万多人-信息快讯网

本报首席记者唐闻佳

今年5月的一个下午,有人落水了。赵炯风驰电掣般赶到现场,二话不说,跪在打捞船的甲板上就开始抢救。赵炯是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的一名急救医师,她需要跟时间抢生命。

城市里,突发事件难以避免:交通意外、打架、跌伤……赵炯的工作就是奔赴这一场场突发和意外现场,去救命!

赵炯的个头娇小,但成绩却不小:整整21年,她把她的急救车当成了“车轮上的医院”,在这不足三平方米的“医院”里,她救治了三万多人,相当于一座小城镇的人口数。她用自己的技术与爱,守护着城市里最后一道生命防线。

快些再快些到达呼救者身边

5月4日上午八时许,大雨浇灌着申城。赵炯要出车了。司机侯建国按下急救车警报,“嘀嘟滴嘟———”,第一车目的地:工地,有人高空跌落。

迅速处理完第一车任务,回到普陀区人民医院内的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江宁站点坐定不到10分钟,第二车任务来了。目的地:和田路某居民区,有人拨打“120”电话说“透不过气,胸闷”。赶到居民家,快速检查、处理,就近送第十人民医院。第三车,东新路某小区。有人突发心梗,送华东医院急诊。

一上午,赵炯就重复着上车、下车、抬抱病人、急救等动作。大雨让申城气温骤降,很多人把脖子缩到外套里,赵炯只穿了件衬衫,一刻不停地奔忙让她对降温没有感觉了。“干我们这行,就是要跑起来,快些! 再快些地赶到呼救者身边!”赵炯说。

“上海人管急救车叫‘救命车’,我们的工作真是救人命的,责任感让你不敢有丝毫怠慢。”在赵炯眼里,当一根电话线被赋予“120”这三个数字后,它搭建起的是延续与保障生命的桥梁,这里饱含着百姓的期待与信任。

赵炯的抢救团队是一辆车、三个人,她和司机、急救员———也就是担架员,只要一上车,就是拼尽全力。

无数个“第一现场”,都是她第一个到达司机老侯说,赵炯做事“很拼”。有一次,他们去接一个摔伤骨折的老人,急救车开到弄堂口,他们傻眼了:那是旧里弄,老人住在三楼阁楼,从二楼到三楼的通道是只能容一人通行的铁质简易扶梯,担架床根本上不去。

这还是一个目测约有90公斤的老人! 赵炯决定拨打“119”电话支援。最终,她在消防战士的协助下,搭乘云梯,将老人用绳索从三楼悬降到一楼。

21年里,无数个“第一现场”,都是她第一个到达。有些现场可能涉嫌犯罪,她既要第一时间去救人,又要考虑尽可能不破坏现场原貌。

“与医院里的医生最大的不同是,院前急救人员完全暴露在陌生的环境里,随时面临危险。”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主任朱勤忠说,这考验一个“120”急救人的医疗技术、应变能力和胆识。

有100个理由“离开”,但“留下”就一条理由

院前急救人的世界,有甜也有苦。用赵炯的话说,这份工作虽然苦、累,但大伙基本还都能承受,真正的挑战或者说委屈,是来自病人和家属的不理解。

2013年,当赵炯和同事将一个病人送到某三甲医院时,医院连走廊都排满了病床。这车患者的病情不允许站立,必须躺着。这意味着担架床拿不回来了,这辆急救车也只得泊在医院急诊楼前“放空”,这就是“压床”现象。

等到这个病人被收治入院,赵炯车组赶到下一位摔倒在路边的老太身边时,耳边充斥着家属和围观群众的指责。“你们来得也太慢了!”“我妈在这里坐了快半个小时了,这么烫的马路,你坐下试试!”说到激动时,家属推搡起急救人员。顾不得这一切,赵炯赶紧蹲下,迅速将老人的下肢固定好,将人抬上急救车送往医院。“家属情绪过激是常情,但我们不能有情绪,不然就不够‘职业’了。”赵炯说。

这些年,赵炯内心也有委屈,那就是对家人的愧疚。因为工作的特殊性,逢年过节不能与家人团聚对她来说是常态。最让她揪心的是有一次女儿发高烧,赵炯的母亲抱着孩子到赵炯所在的分站医院挂急诊。结果,就在赵炯出车的那一刻,她与自己的女儿、母亲擦肩而过。那一回,这个坚强的女急救医生眼眶湿了,家人的支持让她感动。

这些年,与赵炯同期进入市医疗急救中心的女急救医生要么转岗,要么转行,她是留下来的“独苗”。很多人问她为什么坚守,她说:“也没觉得是坚守,一眨眼就21年了。”对赵炯来说,有100个理由可以选择离开:工作太苦、难以兼顾家庭、一身职业病,但是选择留下来,只有一个理由:喜欢这份工作。

这些年,上海不断加大对院前急救的人力、物力上的投入,一批有志人才加入了“120”。目前,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已有180名一线急救医生,其中女急救医生35人。

和赵炯一样,就是这么一个个普通人,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的生命线。如赵炯所说,这最后一道防线,总要有人去守着的。

人物小传

赵炯,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急救医师,从业21年,带领她的三人急救团队,日复一日与“死神”赛跑,抢救生命,为一个个家庭重燃希望。她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以全年急救车出车量第一的业务成绩,救治患者于生死一线。2016年,赵炯获得我国医师行业最高奖———“中 国医师奖”,与很多医学专家并肩而立。

左图:在疾驰的救护车上,赵炯为患者打点滴。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