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人拥有专业急救技能
■本报记者 徐晶卉
今年在苏州金鸡湖畔举办的一场马拉松比赛中,一位年轻的选手在即将抵达终点时忽然倒地,心跳骤停!紧急关头,上海市嘉定合恩公益救援中心的一位志愿者挺身而出,先是通过CPR(心肺复苏)进行抢救,等到专业设备到达后,又通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施救,终于挽回了年轻人的生命。
根据现场目击者的描述,这位志愿者并非专业医疗人员,但一系列动作手法专业而干练。这一手“技惊四座”的急救实践让人惊叹之余,也折射出急救知识普及的急迫性:要想在事发第一现场把握住最有效的“黄金4分钟”,就要让更多人拥有专业急救技能,保证随时可以自救和互救。
实战演练重于“纸上谈兵”
4月14日下午,上海力进铝质工程有限公司会议室内,两个人偶倒在地上,急需抢救。怎么救? 在场的40余名职工面面相觑,许多人想到了通过心肺复苏施救,但是究竟怎么操作,几乎没有人有实战经验。“我想上去,但万一救治方法不对,反误了卿卿性命。”一位员工说出了大家内心的想法。
“我们在培训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都曾受过急救知识的培训,遇到危机也都有急救意识,但大多因为缺乏实训经验,临阵不知所措。”上海市嘉定合恩公益救援中心理事长朱惠玲认为,急救知识的科普课程急需改变“重培训,轻实践”的现状。
在打浦桥街道总工会与合恩公益救援中心共同开展的这堂急救知识培训课上,课程设计就打破了原有“纸上谈兵”的方式,用“讲解+示范+急救视频+互动”的设计代替了传统的课程,每一学员都亲身体验了一次实施CPR(心肺复苏) 和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的实际操作全过程。“今天学到新技能了。胸外按压的正确位置、频率和力度,人工呼吸的正确频率,AED的使用方法,这些原来都听说过,但今天第一次真正掌握了诀窍。”一位学员在完成一次施救后这样表示。
作为一支年轻的公益力量,成立于2015年6月的上海市嘉定合恩公益救援中心重构了一套全新的急救培训课程。朱惠玲透露,相关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会及时升级到最新的国际课程,并致力于拓展到更多的企事业单位,以此来推动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
急救技能普及从娃娃抓起
合恩公益救援中心从成立之初开始就有一个项目一直坚持在做———爱心暑托班。
“我们发现,学生群体急救技能普及率较低且缺乏有效的知识获取渠道。但在学生群体中,意外伤害的概率往往比普通年轻人更高,”朱惠玲说,“我在好几次培训课上就碰到过学生玩闹导致摔跤受伤的情况。”
2015年,合恩公益救援中心的培训覆盖全上海大部分的区县,累计为4800名小学生培训了“外伤急救处理技能”,成为2015年上海市十大最具潜力的公益项目;2016年,合恩公益救援中心再次深化了爱心暑托班项目,为6000名小学生普及必备的急救知识,课程全部采用国际标准教材和设置。
对于学生的培训,并非拿一本国际教材“一教了之”。朱惠玲告诉记者,根据最新的国际教程,中心根据不同的人群做了重新调整。比如给小学生的课程,会通过卡通化的形式来体现;给初中生的讲课,则做了另一个版本,图文并茂。除了学生必备的“外伤急救处理技能”之外,关于CPR(心肺复苏) 和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的技能,也同时被融合在课程体系内,“急救意识和正确的抢救知识,应该从小就根植在孩子的心中。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他们就会开启内心的急救‘开关’,成为合格的施救者。”
服务近百万人次
有数据显示,我国部分城市的急救知识普及率不足1%。在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自救和互救,讲究“黄金4分钟”,只有争取到宝贵时间,才能有效延续生命。
在国际上,一套较为完整的普通人急救体系,除了众人皆知的CPR(心肺复苏),还包括后续的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对于心脏骤停,及时正确使用AED可使抢救成功率大幅增加。朱惠玲告诉记者,目前上海的公共场所已经配备了1000多套AED设备,许多企业也专门配备了AED设备,可惜的是,这套价值几万元的设备,许多人看不懂,用不来。
为此,合恩公益救援中心在培训课程中添加了相关的培训知识。朱惠玲介绍,与医院内专业的手动除颤仪不同,公众使用的AED设备是全自动化的,只要经过一定培训就能掌握操作要领。据悉,在过去的两年中,合恩公益救援中心培养出来的急救人员服务了近150场各类赛事、近百万人次的运动爱好者,处理过近万例各种伤情。
本版图片均本报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