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一带一路”单元片单发布

2017-05-18信息快讯网

本报讯 (首席记者王彦) 从前年首办“丝绸之路”影展单元,到去年将“一带一路”定为国际展映板块的常设单元,上海国际电影节愈发注重推广和鼓励沿线国家的电影创作。这也促使更多国家的电影人参与到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申报中。目前,本届电影节已收到来自106个国家的2528部影片,其中4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片达1016部,数量超过往年。

经遴选后,首批“一带一路”单元的片单日前发布。这些影片将以多样的摄制风格和丰富的镜头语言,在大银幕上呈现电影视角中的“一带一路”人文风情。

来自不丹的《嘿玛 嘿玛》被列在片单首位。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森林深处,有一个每12年才举行一次的秘密仪式。被选中的人们戴上面具,抛下世俗身份,开始为期两周与世隔绝的奇异生活。这段日子里,有人静心修炼,也有人放不下尘俗的欲念,故事就在虚实之间引人入境。据悉,周迅、梁朝伟等中国演员在片中客串演出,为一大亮点。

片单中,不少影片以各自国家和地区的独有风貌为底色,都着力描绘了那片土地上的人与人性。影迷能从阿富汗电影《依依惜别》中看到一对穿越国境线投奔安稳生活的年轻人,以他们的视角展现欧洲难民潮中不为人知的一面;也能在《克罗地亚宪法》里看到,四个生活习惯大相径庭的人是如何在漫长岁月里逐渐打开心扉。马其顿电影《斯科普里的解放》回溯1941年被德军占领的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通过十岁小男孩的视角,控诉了战争的残酷。马来西亚的《墓地情歌》与菲律宾的《拯救萨利》则分别通过站在68岁老者与追爱年轻人的立场,讲述个人梦想如何从生活中突围。

这些影片中,塞尔维亚的《火车司机日记》与伊朗的《模拟》都颇有几分“人性探测”的意味。《火车司机日记》聚焦的是,在每个火车司机的职业生涯中,平均会撞死20至30人。这些“受害者”里,有些是轻生者,有些是不遵守交通规则而丢了性命,还有不少人是醉鬼。这样一再重复的悲剧中,主观上无辜的火车司机被迫成为了“凶手”,他们的生活也因此渐渐改变,让人唏嘘。《模拟》更像一场实验:一天晚上,三个无聊的年轻人突发奇想拜访一位与他们相交不深的老人。老人从一开始开心迎客,后慢慢意识到这三个家伙是来上门抢劫……闹剧背后有着虚虚实实的隐秘。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