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成“上海之春”最强音

2017-05-19信息快讯网

 

“一带一路”成“上海之春”最强音-信息快讯网

昨晚的闭幕演出音乐会上,随着跌宕起伏的旋律,舞台上方的大屏幕上变幻出丝绸之路沿线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与音乐交织出气象万千的时代交响。祖忠人摄

 

“一带一路”成“上海之春”最强音-信息快讯网

本报讯 (记者徐璐明) 昨晚,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多媒体交响剧场《丝路追梦》气势恢弘的音画中落下帷幕。挖掘“一带一路”丰富的音乐资源,用艺术缔结新的文明纽带,是本届“上海之春”重点推进的主题创作。从开幕演出《中国故事—敦煌》到闭幕音乐会,“一带一路”主题首尾呼应,成为本届“上海之春”的最强声音。

闭幕音乐会《丝路追梦》获得热烈的掌声。它是上海音乐学院5位作曲家的集体原创作品:从周湘林的 《序曲》开始,到叶国辉的《随想曲》、张旭儒的《狂想曲》、赵光的《幻想曲》和尹明五的《畅想曲》,以丝绸之路沿途民族民间音乐为索引,拼接成一幅丝路画卷。青年指挥家林大叶执棒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向观众献演了这五个恢弘壮阔、激情洋溢的乐章。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舞台上方的三块大屏幕上变幻出丝绸之路沿线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与音乐一起交织出气象万千的时代交响。

经过几年的积累,一批聚焦“一带一路”的高品质音乐作品在“上海之春”的各个板块中缤纷呈现。《水上天上心上灵魂丝路———谭盾与上海爱乐乐团音乐会》用从敦煌壁画中“复活”的古乐器敦煌反弹琵琶、唐代压脚鼓、敦煌五弦琵琶,奏响了古老的敦煌遗音;“音乐无国界”,艺术与文化彼此相连,搭建起一条音乐艺术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些优秀音乐作品共同谱写了一曲曲“一带一路”文化交融的友谊乐章。

据悉,在为期三周的音乐节里,来自各国的艺术家轮番献演了39台精彩纷呈的音舞演出;九万多人次观众走进上海的艺术场馆、剧院、广场;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本届音乐节更是将影响力辐射至近百万的市民、游客和海内外人士。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云虎,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以及艺术家陆在易等出席闭幕式。

一曲丝路华章 再寻时代新梦

——评闭幕演出交响剧场《丝路追梦》音乐会

王雅婕

昨晚,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上音作曲家 《丝路追梦》 的多媒体交响剧场音乐会中,落下了帷幕。

本场音乐会由上音钱仁平教授策划,青年指挥林大叶执棒,以“追梦”为名重赴丝路,是音乐家们对文明的回溯、对传统的继承,以及彼此间默契的前行。从周湘林的《序曲》 开始,到叶国辉的 《随想曲》、张旭儒的 《狂想曲》、赵光的《幻想曲》 和尹明五的 《畅想曲》,作品的五个乐章都精致、精彩,其以乐曲体裁直接为名,简约且直奔主题,既突出了几分梦色又巧妙勾勒出前后连贯、呼应的统一整体。

乐思和曲调上极有特色,《序曲》里亚欧国度旋律层次的铺陈;《随想曲》 中水墨笔触的推展;《狂想曲》中亚等邻、友国古典素材的再现;《幻想曲》细腻柔婉的滑行,以及《畅想曲》对故乡的回归与眷恋等,巧妙的乐汇得益于作曲家们为挖掘丝路文化的深刻内涵、写出真情动人之作品的实地考察。他们曾赴丝路沿线的敦煌、新疆等地深入挖掘丝路古老的音乐宝藏,感受大漠、沾染暮色,令月牙泉上翱飞的孤雁和迎光浮笑的佛靥都化为作品里醇厚的音符和古朴曲调,以色彩绚丽的音响将观众们的情绪不断感染。

从配器而言,乐器的组合有大胆突破,各乐器之间的声音相得益彰且突出主题。比如《序曲》是厚重的,铜管乐色彩,长号的使用几乎贯穿乐曲的始末,仿佛铺陈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积淀。《随想曲》细腻、柔软、多变,双簧管旋律催人泪下。而最后的《畅想曲》配器华丽、辉煌,畅想了中国梦的实现和丝路通途未来的繁荣。

本场音乐会的一大亮点毫无疑问是上海音乐学院代晓蓉老师及其团队制作的多媒体影像效果,其采用多角度投影、光影变幻等先进的多媒体手法,将音乐会剧场化,从技术和舞美方面配合作曲家及演奏家们做跨界融合,寻找丝路音响视听的多元审美路径,拓展交响音乐在多媒体语境中的发展新方向。点睛的多媒体设计既具象了音乐,又为音乐增添了无穷的想象,光影间,悠远的丝路之音穿过炙烫的沙漠,走近水草丰美的山谷和一望无际的棉田,古老的长安城外升起了渺渺炊烟……这一丝路的梦境都荡漾在都市的空气里,给人以无限的空间去回味与徜徉。

第34届“上海之春”虽然落下了帷幕,但是丝路的故事却永远也讲不完、诉不尽。上海音乐学院的丝路研究与创作也必将继续坚守着一份对历史和古迹追溯的热忱,以及对祖辈师长传统的致敬和延承,踏着当下、带着理想,继续启程、一路追梦。

(作者系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