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逃难,谁将是下一位气候难民?

2017-06-09信息快讯网

我们会成为难民吗?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战争、饥荒与瘟疫的威胁似乎正在远离。但随着时代前进,已不再只有这三者会让你成为难民了。沿海的居民,在某一天,可能会发现海水已经涌进了街道,曾经生活的城市无法继续居住,而被迫迁徙到高海拔的地区。注意,这并不是科幻小说或者是距离人类仍然很远的事情,这已经成为活生生的事实,因气候而被迫迁徙的人类,已经出现了,并且,科学家告诉我们,由于气候系统反馈所必须经历的时间,无论现在作出什么样的努力,全球变暖的趋势在未来数十年不会有改变。2050年,可能最多达10亿人将成为气候难民。

美国电影《后天》让全世界的观众体会到在面临气候危机时,人类显得如何渺小。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暧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的灾难。在影片中,曼哈顿摩天大楼遭到强烈旋风的袭击,大部分被摧毁;地铁隧道里涌出的洪水吞噬了纽约,淹没了美国,冰雪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侥幸生还的美国人都逃往墨西哥,请求进入那里的难民营.....

索马里兰:孕妇因干旱流产

在被称为“非洲之角”的小国索马里兰,一场旱灾迫使人们离开村庄涌向城市。

“我家过去有120头牲口,旱灾一来,它们全死了,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断了。”生养了3个孩子的阿米娜·阿卜杜尔·侯赛因告诉美国《VICE》杂志。

畜牧业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支柱,约65%的人口从事放牧养殖工作。如今没有了牲畜,外部救援又不足,成千上万人被迫放弃祖辈的生活方式,到城市谋生。

现在,侯赛因带着孩子住在首都哈尔格萨的城郊,那里聚集了几十个非官方的难民营地。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调查,仅在过去3个月中就有近4万索马里兰人因为旱灾逃离村庄。美国气象学会的研究显示,这场旱灾由厄尔尼诺现象触发,因为气候变化而愈演愈烈。

地处非洲东北部的索马里兰与邻国索马里一样,有春秋两个雨季。2016年春季,这里的降雨量很少,秋季甚至滴雨未下,极度干旱对这两个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冲击。

此前,人道主义组织和气候学家已经联合发出警告,倘若再无雨水落下,非洲东北部必将遭遇新一轮饥荒。《国家地理》杂志记者尼娜·斯特罗奇里克写道,干旱自2015年起一直困扰着这片地区,气象专家频频发出警告,灾难却已成定局。在索马里,基础设施匮乏意味着农民只能靠雨水耕种。

包括侯赛因在内,数以万计的难民聚拢到首都。因为喝不到足够的水,侯赛因身体衰弱,在逃难途中流产。丈夫发现后,将侯赛因遗弃在血泊中。

没有水和食物,侯赛因向首都的亲戚求援,但现实比她想象的更残酷。“他们不欢迎我们。”她说,“我带着3个孩子住进了难民营。”

美国医疗资讯网站“Medicalxpress”指出,干旱天气极易导致新生儿体重偏低,某些情况下甚至会造成早产,但这并非女性难民在迁移过程中面临的唯一风险。

由于不像男性那样好找工作,她们中的大多数只能在城郊惶惶度日。有国际组织称,女性难民在迁移的每个阶段都面临暴力、袭击、剥削和性骚扰,在欧洲的土地上也不例外。

侯赛因所住的难民营现有225个家庭,大部分居民是妇孺。这里不是由人道主义机构运营的,难民们必须向这片土地的主人付房租。“看到脚下这些石头了吗?我们捡石头,搬到市场里卖钱。”她说,捡1吨石头能换6万索马里先令(约合人民币541元)。

流产、并发症和体力劳动让侯赛因痛不欲生,但不付房租的人,帐篷会被烧掉。“这个营地没有安全保障,帐篷都是破布做的,任何人都能闯进来或者烧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活在恐惧里,晚上我睡得很少。”她说。

数日前的晚上,侯赛因23岁的邻居阿赫梅丹出去上厕所时被一群男人性侵。难民营的土地太硬,女人们无法挖洞当厕所用,只能等到晚上去营地外围找地方方便,这令女性被袭击、性侵的案例司空见惯。

“在‘非洲之角’,应对旱灾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迁徙,甚至跨境迁徙。”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能源环境及资源研究主任罗布·贝利表示,气候变化将加剧人类的迁徙和流动。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