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别公厕令人尴尬 女性如厕完男性在解皮带

2017-06-22信息快讯网

 

无性别公厕令人尴尬 女性如厕完男性在解皮带-信息快讯网

 

去年11月对外试开放的上海首座无性别公厕曾引发热议,记者6月20日从上海市绿化市容部门获悉,浦东新区张家浜滨河绿地的无性别公厕开放至今,累计接待了3万余人次,如果以24小时全天开放计,大约每小时接待6人次。

绿化市容部门表示,对于无性别公厕,仍将保持试点的方式,由各区根据实际需求,决定是否将个别环卫公厕改建成无性别公厕。

无性别公厕有优点也有争议

所谓无性别公厕,即没有性别限制的厕所。设置无性别厕所的目的,是让厕所能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厕间的使用,减少女性如厕排队等问题,同时充分照顾母婴、儿童、残疾人等弱势人群对厕所的需求,做到一座厕所可以覆盖所有有需求的人群。

 

无性别公厕令人尴尬 女性如厕完男性在解皮带-信息快讯网

上海首座无性别公厕

目前,上海有2座无性别公厕,除了上述的张家浜滨河绿地有1座,近期,黄浦区大林路93号的公厕也改造成了无性别公厕。

无性别公厕不“挑选”使用对象,可以绕过“男女厕位比”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负责人坦言,由于女性如厕排队问题突出,过去上海公厕的设计和建造反复纠结于男女厕位的比例,女性厕位是应该酌情增加,但增加多少,这个度很难把握。

数据显示,去年上海公厕平均的男女厕位比大约在1:1.1,而根据新建公厕的相关要求,男女厕位比要保持在1:1.2到1:2.5,在此范围内,根据公厕所处地区的不同情况对比例进行调整,但没人能精准地把握男女厕位的“黄金比例”到底是多少。

有优点,也有争议。

张家浜滨河绿地和大林路的无性别公厕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排队如厕现象,但仍有许多市民对卫生、隐私等问题抱有担心。

“原来女的常常在外面排队,现在里面不分男女,速度是快了,可男女混用,总有点接受不了。”市民曹女士认为,不少男士不会考虑后面如厕的人,如厕时不讲卫生,她就碰到过好几次,不得不换一间。市民朱小姐则抱怨,有时如厕完推开门,发现外面等着的是男性,甚至还有人直接开始解皮带,她感到很不文明,也觉得不太安全。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