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发布行动计划重塑本科教育体系

2017-06-22信息快讯网

复旦大学昨天宣布实施 《复旦大学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以此对标“双一流”建设的国家战略,聚焦“双一流”建设中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问题。22条措施中,最核心的是要使大学回归人才培养这一根本目标,尤其是本科生培养,同时将本科生教育向基础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阶段延伸。

这一从2013年就开始酝酿的改革,将重塑复旦的本科教育体系。为此,学校将适度扩大本科生招生人数,改变原本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试点专业的动态调整,升级实施了十多年的通识教育体系;将本科生培养的“2+2”体系改为“2+X”体系,即学生经过两年的本科生核心课程教育后,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学校提供更多选择;同时丰富各类海外短期交流实践项目等优质资源,加大支持力度,每年提供的海外学习交流机会(人次数) 达到每个年级本科生人数的一倍左右,使更多本科生在读期间能获得一次以上的海外学习经历。

为配合新的本科培养体系,学校将调整绩效考核方案,本科教学质量在绩效分配中的权重将超过50%。同时加大投入,确保本科生培养目标的实现,未来邯郸路校区就将承担所有本科生教育的功能。

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许宁生说,育人是大学承担的最主要的社会功能,大学应该在目前的世界竞争格局中来思考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而复旦大学的目标是通过此次改革,培养能够掌握未来的人才。

对标“双一流”建设,直面“过时的教育”

这是复旦大学进入新世纪以来第二次大规模的本科生教育体系改革。

第一次改革是在2006年。那时,越来越多潜心于教学的老师感到,讲台下有许多“认真”听课、埋头记笔记的学生,可他们与老师的互动越来越少。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成了机械接受内容灌输的“机器”,这种现象亟待改观。

于是,复旦大学启动了通识教育改革,希望能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而非单一地教授那些离开学校就可能过时的知识。

时至今日,世界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欧美国家在过去几年,一直试图重归教学的本质,包括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在内的众多超一流大学都在重塑本科教育。

一份针对全国2014届和2015届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显示,68%的学生认为母校教学中“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近半学生认为现在的教学“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约四成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不实用或者陈旧”,近三成毕业生认为“课堂上让学生参与不够”。

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看来,目前高校的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培养机构等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实际和时代发展,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相对陈旧单一,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仍有待增强。

复旦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教务处负责人徐雷说:“虽然复旦大学经过上一轮通识教育的建设,情况已经大为改观,但这些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复旦大学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基于此,复旦大学启动了本轮本科教学改革,希望以此对标“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国家战略。

开启多维通道,为学生提供“旋转门”

按照此次改革方案,复旦大学将推进一系列基于“通识教育—拔尖培养—多元选择”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如果说此前的书院制、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改革是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某些尝试,那么此次改革则是对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塑,目标是要塑造“复旦本科”的品牌。

著名教育家杜威100多年前就曾说过:“如果我们用过时的方法教育今天的学生,那么我们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未来。”徐雷表示,这句话如今依然适用。长期以来,大学更关心学科建设,而本科教育则是按照惯性在进行,老师们并不关注如何教得更好。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基本上还停留在10年甚至20年前,“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早已把我们抛在了身后”。

根据计划,到2020年,复旦大学的本科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3500人左右。学校将新增或调整设置西班牙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气科学、能源化学、新工科等专业。

为了辐射基础教育,学校将推进AP(大学先修课程)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学有余力的中学生提供更多资源。对于大学内部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荣誉课程”,实现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和长学制培养系统,全面开放自主转专业和第二专业学习。

按照新方案,学校将结合“2+X”培养体系建设,制订更多模块化的专业培养方案。压缩专业必修课门数,构建少而精的专业核心课体系,减少必修学分,给学生更多的选课自由。鼓励本科生和研究生互选课程———既可以在本专业继续纵向地深入学习,修读荣誉项目课程或各类卓越培养计划,强化学术训练,实现本研贯通培养;也可以在培养方案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更多跨学科横向学习,或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实践等,接受交叉融合培养。

新设的本科生荣誉项目,将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上的最大潜能。到2020年,争取所有院系均开展荣誉项目教学,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示范辐射效应。

在比较了国内外知名大学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基础上,学校还将改革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到2020年,将建立“7大模块—50个基本课程单元—150门课程”的三级课程结构,组建50个高质量、跨学科的基本课程单元教学团队;完善课程准入及退出流程,打造50门“复旦通识”系列在线课程;继续推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课程,强化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思维能力。

■本报记者 姜澎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上海商学院本科教师激励计划事迹选编
外交家顾维钧遗孀去世 复旦女神走完112岁传奇人生
崇明岛客流或现高峰 申崇线计划增加备车39辆
马雅舒教育方式又惹争议!你心中的最佳明星辣妈是?
光明网刊文:儿童生日聚会变名利场,挑战教育智慧
上海纽约大学首届本科生毕业
教育公平,有时是给孩子不同机会
《欢乐颂》中隐藏的家庭教育问题,你肯定不知道
班主任评家庭教育 过度呵护把伢教成玻璃心
【特稿】鲍立克与影响至今的“大上海都市计划”
“研培计划”为非遗保护提供中国经验
申城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完善 环保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
上戏越剧本科班开启毕业巡演
人大本科生带娃毕业走红
上海本科招生咨询会举行 志愿如何填现场最热问
无性别公厕令人尴尬 女性如厕完男性在解皮带
叶叔华院士:“将SKA开个头,是我现在的心愿”
上海:2017年普通高校(本科)招生网上咨询将于6月24日-25日举行
沪济阳路即将“变身”高架路 计划2019年建成通车
上海市本科院校招生暨志愿填报咨询会周六举行
济阳路即将“变身”高架路 计划2019年建成通车
艺术专业教育的路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实验班首届本科生毕业展观感
习近平: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 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
隔代教育观点碰撞:有偿带孙你能接受吗?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校秋招本科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确定
教育专家:中国最大的“骗局”就是快乐教育、释放天性和学历无用
有多少“起跑线上的恐慌”是教育谎言
填鸭式家庭教育 就是努力打造平庸的孩子
7月1日起上海考生填报本科志愿 这些精准信息需掌握
复旦附中原校长谢应平为何出山?探索中西教育的最佳结合之路
上海交通大学启动博士生教育“致远荣誉计划”
复旦大学今年开设三大国际暑期项目
大英博物馆公布十年改建计划
金山五年内计划投入3个亿“引凤”
本科教育阶段设立淘汰制,中国高校有需求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