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自动化码头年底投产

2017-06-24信息快讯网

茫茫天海间,数十台漆成红色的岸桥、轨道吊依次排开,在东海的波涛间巍然矗立。这里,是正在建设中的全球最大集装箱全自动化码头———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近日,记者走进洋山,一睹这个“超级工程”背后的秘密。

挑战港口科技巅峰

巨大的集装箱被轻轻抓起又放下,无人驾驶的电动车辆来回运送。远程控制室里工作人员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实现对码头装卸作业的操控———未来的洋山四期工程,呈现的将是这样一幅画面。

“目前,洋山四期工程已进入最后的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计划年底开港试运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四期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张斌告诉记者。

全自动化码头,是港口业发展的新趋势。国内的厦门和青岛、国外的鹿特丹等港口,都在探索这一方向。洋山四期则将以全球最大的规模和体量,成为全自动化码头的“集大成者”。

张斌介绍,洋山四期拥有2350米的岸线,一次性建成7个泊位。今年年底开港后,将形成400万标箱/年的吞吐能力。

后期继续扩大规模,最终有26台岸桥、约120台轨道吊和超过130辆AGⅴ (自动导引运输车)投入使用,吞吐量将达到630万标箱/年。

130辆AGⅴ是什么概念?目前已建成的自动化码头中,AGⅴ数量没有超过50辆的。“随着数量增长,其系统复杂程度和对算法的要求将成倍增加。”张斌说。

大范围的自动化技术应用,推动港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也将极大释放港口工人的劳动生产力。以往,桥吊司机坐在近50米高的控制室里,凭肉眼和手动操作将几十吨的集装箱精准平稳地摆放到船上。而今,操作人员坐在中控室里,轻点鼠标就能完成这一过程,看上去和“玩游戏”一样。

包括洋山港在内,2016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713万标箱。洋山四期的建成,将把上海港的吞吐能力提升到4000万标箱以上,继续稳居世界第一大港。不过,数量不是关键。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董事长陈戌源说,从大港到强港,洋山四期将挑战世界集装箱装卸技术的巅峰。

从设备到“大脑”均为中国智造

从2014年底开工到2017年底开港,只用短短三年时间,一个世界一流水平的码头将出现在世人眼前。洋山的崛起,离不开中国智造的强大支撑。

洋山四期建在茫茫东海之中,依托颗珠山岛及大、小乌龟岛围海填筑形成,总用地面积达到2.23平方公里。项目前期的基建工程由中交上海航道局、中交三航局和中建港务联手完成。

全自动化码头所用的岸桥、轨道吊和AGⅴ,由“港机巨头”振华重工自主研发制造。与此同时,振华还开发了设备控制系统。振华重工总裁黄庆丰说,以洋山四期为标志,振华逐步从卖硬件转向卖软件、从卖设备转向卖系统。

整个项目的生产调度,由上港集团自主开发的码头操作系统来承担。如此一来,码头运行的“神经”和“大脑”,均实现了国产化,这是洋山四期特别令人自豪的地方。

张斌说,得益于中国智造的进步,上海港的运营水平已经稳居世界前列。比如,洋山港每100米岸线的年均吞吐量超过28万标箱,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左右。洋山四期建成后,相比一二三期,岸线更短,占地更少,效率会进一步提升。

串起长江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

翻开地图,位于长江和东海交汇处的洋山港,一手牵着长江经济带,一手挽起海上丝绸之路。

“上海港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长江经济腹地。”上港集团副总裁方怀瑾说。去年一年,长江支线给上海港贡献的集装箱货源在1000万标箱以上,且数量还在不断增长中。

溯江而上,从下游的太仓、南京,中游的九江、武汉到上游的重庆、宜宾,上海港在长江沿线12个地区共投资了22个项目,织起一张完整的综合物流网络。洋山四期的建成,将进一步提高上海港服务长江经济带的能力。

眼光向外,来自长江流域的货物在洋山港集结后,将换上大船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被送往东南亚、南亚和欧洲等广大区域。

目前,上海港正积极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布局,已中标以色列海法新港25年的码头经营权。方怀瑾说,洋山四期所代表的安全高效,是上海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一张王牌。“假以时日,中国港口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也有望复制到海上丝路沿线中去。”

新华社记者 何欣荣(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