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进人民心中的幸福故事

2017-06-27信息快讯网

 

写进人民心中的幸福故事-信息快讯网

近年来,河北省巨鹿县以重点贫困村为主战场,不断增强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的内生动力。2016年,全县有近1.3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4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左图:游客在河北省巨鹿县堤村乡纪家寨村的杏林内采摘红杏。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在举世瞩目的“中国答卷”上,这样的问题格外醒目:

一个怎样的词汇,既牵系国家大计,又连接百姓生活?

一份怎样的情怀,承载不渝的使命,寄托着美好梦想?

一种怎样的力量,开启了幸福之门,聚合起亿万颗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人民生活改善、命运转折、家庭变迁的万千故事中,有这个时代值得书写的民生进步,也有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时代足迹。

这是雪中送炭的民生速度:“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马营镇赤砂村村民张志勤连日来忙得不可开交。除了家里的地,他还要侍候他的3头牛和5只羊。

通过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的担保,张志勤第一次从银行贷款5万元,实现了“养殖梦”。虽然还没摘掉贫困的“帽子”,张志勤家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好起来。走进他的新家,“锁子厅”亮亮堂堂,自来水通到了灶台旁。

“以前土坯房四周裂缝,下大雨时那个心慌啊,担心房子会塌掉。那时出门几乎没有路,吃水要到山沟里挑。现在出门就是硬化路,还吃上了自来水,日子真是有奔头了。”

2013年2月,陇原大地天寒地冻,履新不久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他入户同乡亲们唠家常,询问粮食够不够吃,低保有没有保证,看病有没有保障,孩子有没有学上,年货有没有备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黄土高坡到茫茫林海,从雪域高原到草原牧区,从地震灾区到边陲小镇,中央领导同志风雨兼程、访贫问苦的足迹,几乎覆盖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踏遍千山万水,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

全面小康路上,人民群众奋力追赶,力争“一个都不掉队”。

设定时间表、留出缓冲期、实行严格评估、实行逐户销号……对标党中央提出的具体要求,全国各地正在用“绣花”的功夫把扶贫工作做实做细。

历史,会记住这个奇迹:2013年至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每年都减少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量。未来3年,还将有4335万人陆续脱贫。

这是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百姓的小事就是国家的大事,人民的期盼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

“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推动经济发展,根本还是要不断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2016年岁末,隆冬已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专题研究6个民生问题。

北方地区怎样实现冬季清洁取暖,在群众温暖过冬的同时让雾霾天少一些? 垃圾分类制度如何才能有效推行,让垃圾围城的现象少一点?农村禽畜养殖废弃物如何实现资源化处理,推动一场能源革命?养老院的服务质量如何提高,让2亿多老年人颐养天年,让他们的子女后顾无忧?住房租赁和房地产市场怎样规范发展,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食品安全如何监管,让“舌尖上的安全”更有保障?

百姓的柴米油盐,摆上了中南海的议事案头。

刚刚过去的这个取暖季,河北省保定市大祝泽村雷会清用政府补贴购买了壁挂炉,用上了天然气。“临睡前再不用下床封火,做饭前也不用‘伺候’锅炉了。算算费用也没贵多少,生活可是舒服多了。”

在北京,30岁的张健向燕保·马泉营家园项目处提交了个人及家庭资料,签下《配租申请表》和《承诺书》。“如果能住在这里,就是‘新北京人’了。”现在他每天从顺义的家赶到朝阳的上班地点,先坐公交再挤地铁,单程就要一个半小时。

随着非京籍无房人士开展的公租房自住房专项分配试点启动,这个“北漂9年”的秦皇岛人有望告别“居无定所”的状态,“真正安个家”。

……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老百姓点滴获得,积聚起民生丰碑。

这是持续刷新的民生刻度:在人民诉求全面升级的时代,民生的痛点就是改革的着力点、发展的落脚点

4年多来,医改直面医疗资源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的“中梗阻”,专攻公立医院、药价虚高等最难啃的“硬骨头”,力争让所有人看得起病也看得好病,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最直观、最生动的观测窗口。

截至2016年底,全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9亿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基本实现全民覆盖。

到2017年底,分级诊疗试点扩大至85%以上的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将全面推开,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

在利益格局复杂多样、民生诉求全面升级的新时期,群众合理的期待不能忽视,现实条件的制约也不能轻视,民生事业要在寻求“最大公约数”的前提下“切好每一块蛋糕”。

“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破解每一个民生问题都是世界性难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王军说,全面建成小康的过程也是不断破解民生难题的过程。

民生的关切就是改革的方向,发展的渴望就是改革的动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户籍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环保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环环相扣,与民便利、为民让利,改革红利不断转化为民生利好。

中央深改组2016年审议通过96份改革文件,涉及社会民生的有25份。

改革保障民生缓解后顾之忧,民生催动改革扫清前行之碍。

从“零门槛”注册公司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攻坚,平均每天涌现万户新企业;“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和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助力创新创业创造更多就业;“政府购买服务”、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热词不断涌现,市场“补台”弥补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缺口,为社会治理带来新模式、新格局。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出发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符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创造新的增长点、提高长期增长潜力,而新的增长点就蕴含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当中。”

这是不懈追求的民生高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年前,热爱骑行的“90后”北大毕业生张巳丁曾写下 《我们有一个梦想:让北大同学随时随地有车骑》,而今,他与同伴联合创立的OFO“小黄车”已遍布各大城市街头,“共享单车”也成了高考作文命题中的热词。

作为最活跃的创新业态,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正驶入发展快车道,驱动着生产、就业、消费的变革;众创平台、众创空间大量涌现,搭载千千万万多姿多彩的个体梦想。

共建是民生,共享也是民生。从成为全球第一个全面承认网约车合法化的国家,到制定《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从放宽国际邮轮入境旅游团限制,到清理取消申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不合理前置审批,全面小康的建设与民生需求的旺盛相辅相成、深度契合。

追求国家和民族的进步是民生,超越种族与国界、与人类的文明进步、长远福祉同频共振也是民生。

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实施100个“幸福家园”、100个“爱心助困”、100个“康复助医”等项目……从人口到市场,从创新到共享,“一带一路”传输的中国动力,正是民生改善的世界红利。

有人说,一个国家的前途并不取决于其国库之殷实和公共设施之华丽,而是取决于这个国度的公民能否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国计民生”———这个在绵延千年的汉语中始终固定在一起的词汇,早已把国家的前途与亿万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结在一起。

4年多前,这些挑战与考验摆在了新一届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面前:如何调整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缓解“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会焦虑? 如何发展更加公平的教育,让每个孩子上得起学又上好学? 如何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使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对生态改善的急盼,对物价低一点的渴望,对看病少折腾的期盼,又该如何解决?

现在,在五大发展理念的牵引下,民生的“升级版”工程与百姓的“幸福感”程度相得益彰、积极呼应。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从人民中走来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从人民中汲取伟力。

4年多前,刚刚履新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向世界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塞内加尔中国问题专家、《中国与非洲》一书作者阿达玛·盖伊认为,为了人民,正是良政的初衷。“中国的惠民工作不但发展迅速,而且注重均衡与公平,这非常令人钦佩。”

小至一厘一毫,大到千家万户,近在一朝一夕,远到千秋万代……民生连起中华民族世代渴求的复兴伟业,印证赶考路上的赤子初心。

那些幸福花开的故事,已经写进亿万人民的心间。

(据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