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靠,一座城》记录地球村一代年轻人的城市故事

2017-07-11信息快讯网

《停靠,一座城》记录地球村一代年轻人的城市故事-信息快讯网

 

《停靠,一座城》

 

李婧、村上春花 编著

 

新星出版社出版

讯 再平凡的人也有自己的足迹,再小的选择也有背后的意义。31个故事,传递一代年轻人的城市故事和心声,由李婧、村上春花编著的《停靠,一座城》最近由新星出版社出版。该书缘起于一个备受关注的网络写作计划“100个城市生活的人”,汇聚了地球村五大洲一百座城市七万多粉丝,新书精选了三十多位年轻人的故事,在首都一线、在家乡县城、在海外异国,这些70后、80后、90后上演着一幕一幕人生大戏,或立身奋斗、或避风留恋、或冷眼旁观,体验着种种心情:成长的喜悦、挫败的苦涩、爱的温暖……一个个故事,是属于他们的微小历史,一个个故事汇集起来,又构筑起我们这个时代的宏伟图景。他们的故事不传奇,却朴实而真诚,他们的声音不大,却发自内心,无论你正停靠在哪一座城,总有故事会引起你的共鸣。

 

《停靠,一座城》记录地球村一代年轻人的城市故事-信息快讯网

作者简介

李婧,自由撰稿人,目前运营公众号“零点de故事”“鹿之角”。二〇一五年六月,与村上春花共同发起“100个城市写作计划”,邀请世界上不同城市的年轻人,写出他们与所在城市的故事。本书由李婧主导,多位作者撰稿。撰稿者中有大城市打拼的职场人、有国外求学的留学生、有县城小镇中努力的年轻人、也有漂泊异乡寻找自我的旅行达人,他们都生活在城市,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城市故事”。

 

《停靠,一座城》记录地球村一代年轻人的城市故事-信息快讯网

链接

《停靠,一座城》缘起

文丨李婧

两年前的初夏,我在上海发起了一个线上活动——“100 个城市生活的人”集体写作计划。很荣幸,有许多陌生人参与其中,让我认识了一些人,也读到了许多特别的文字,有了今天集合成集的成果。一切回想起来如梦。

作为一个三十岁出头的自由写作者,两年前辞职时,我不过想证明一个可能性:我在这一座城市生活的经历,是否可以由他人突破?我在有限人生里获得的认知,是否可以由他人来帮我变得更深邃、更广阔?出于“认知世界”的私心,我发起了这个“浩浩荡荡”的线上写作活动。

在这两年时间里, 我和几个伙伴们通过经营一个公众号(city_100)来发布收集到的稿件。类似于“命题作文”,让陌生人描述他们与城市的关系,是一种不可预期的体验。在你打开邮箱前,你不会猜到,你即将打开的这封邮件是关于日本还是新加坡,是关于中国的“北上广”还是某个边陲小城——有许多地方连名字都没听过,但只要你打开这篇文章,你就通向了一个陌生空间,和那里一个与它有关的人。

在几百篇的城市文章里,有的人以老练的文字讲述了一种波澜不惊的生活,有的人以青涩的观察提供了一种新鲜的视角,有的人幽默,有的人哀伤。他们呈现出不同的情感,也不局限于描写一座城市,而更多关注城市里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人与生活。在风格迥异的文本和图片中,我读到了许许多多的可能性,也验证了那句古老的话:“生活在别处”。

令人诧异的是,在“百城写作计划”进行的这两年里,许多作者和读者成为了朋友。很奇怪吧,他们因一篇文章飞向一座陌生城市,寻找写这座城市的人,和那里的人成为朋友。他们共同感受一座城的气息——那里的食物、那里的空气、那里的温度、那里的颜色……不再像游客一样走马观花地浏览景点,而是真实地走近那里生活的人,把地图上的名字变成更加立体的故事。

当我以一篇《上海,一个我永远无法亲近的城市》发起这个活动后,我受到了各种质疑,也得到了许多理解。我想我记录的是个人与城市的情感,有的人并不能感受到,因为我们毕竟经历不同。但我也不经意间唤起了许多和我一样“停靠”在这里的人,也不难想象,其他在北京、在深圳、在大阪、在巴黎……世界各地的人们,一样用文字唤醒了散落各处的年轻人心中的共鸣。

一座城市,能给你温暖的记忆,也能给你冷酷的记忆。其实并不在于我们与那些建筑隔了多少距离,而是我们与其间的人,是远的,还是近的,是冷的,还是暖的。我们在那里,是不是获得了一种理想生活的可能?

显然,上海于我并不是唯一的可能。这些年来,我在五个城市长居过,生于南京,大学就读于广东,出国留学,又回到上海工作。而如今,我在杭州,尝试一种新的生活。即便在过去一年我回到家乡,南京溧水,我也发现了我与它新的联系——我重新看待它,重新审视它,关于它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也在我“重新生活”后又获得了新的感受。是的,连城市也会成长。我们同样也在成长。很高兴的是,发起这个写作计划后,我不经意间经历了一些作者和读者的成长。他们用心记录了自己过去或现在生活的城市,他们也在更新着现在新的变化,不断获得新的感受。这些一点一滴汇聚起来,就是一个个年轻个体的微小历史;许多个真实故事汇集起来,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宏伟的时代面貌。

如果你想在这本书里读到一个名家对某座城市的文化解读、理性分析或历史回顾,很抱歉,这本书并没有这些“干货”。但如果你也是一个在各个城市辗转生活的人,如果你也曾离开家乡,奔赴新的地方,尝试过各种可能,你一定能在下面的这些故事中获得一点共鸣。

最后,附上我在二○一五年六月二十六日发起“百城写作计划”时的小文。

我希望它能如我发起时所说:永不截稿。

二○一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来源:新浪读书、亚马逊网、搜狐网等

乐团应代表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
那些在全球治理一线贡献智慧的中国年轻人
中国最适合年轻人定居创业的6大城市
白先勇:年轻时也崇拜西方文学,现觉《红楼梦》是天下第一书
2017别克10公里城市路跑赛上海站鸣枪开跑
医院里的温情故事⑨:六年抗癌,难忘那句最动人的话
世界租房最贵的城市TOP10,北上深没上榜!
女孩6岁走失 23年后凭记忆中一座小桥找到父亲
“上海好邻居”王海滨重回医院成志愿者 “希望我的故事可以激励病友”
电影节让城市更有文化温度
上海去年票房位列全国城市之首
本土故事VS全球化语境 如何实现跨文化共鸣?
韩正赴徐汇调研:对待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现工作理念和工作水平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 上博专家揭秘中国文物故事
写进人民心中的幸福故事
上海市长应勇会见台北市长柯文哲,两座城市还要做这些
男孩点蚊香睡觉未通风 父母发现时已手脚冰凉
泰国再次发生载中国游客大巴侧翻事故 10岁儿童死亡25人受伤
聆听明信片背后的故事
构建社会治理新生态 ———上海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纪实
国内十大适合带父母旅行的城市尤其第5个
人均GDP远甩北上广的6大城市有你的家乡吗?
繁华城市中的悠闲之地 沪上郊野公园盘点
党建有韧度,城市始终有温度
40岁大叔买下杭州一座岛做的事情让所有人意外
优秀的纯文学也要讲好故事
【中国人的故事】“豪宅别墅”当“田间地头”,87岁老人的第三个梦想
摘取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16岁高中生成最年轻得主
上海"老少融合"尝试养老新模式 鼓励年轻人"兑换"房租
组图:中国最适合年轻人定居创业的6大城市
年轻人的“小确丧”:一种独特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
他们曾这样走过这座城市
这群人感动了一座城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