嗲!最接地气的沪上老味道都藏在这条市井美食街
新一代上海小囡都快忘了那些承载海派回忆的上海米道,没有华丽的店面,拍不出逼格照片,快失传的地道沪上小吃,只想留存记忆深处的味道。
73岁的“小绍兴”、95岁的“鲜得来”、84岁的“大壶春”,云南路浓郁市井气息下包裹的是对海派文化的匠心传承。
对于老上海来说,“小绍兴”几乎等同于白斩鸡的代名词,此行探味云南路的第一站便定于此。
想要抢到位置,全靠眼明手快。一人排队点单,一人负责占位,分工明确默契十足。
点单时务必清晰准确的表达需求,不然很可能就会错过最后一碗粥、吃到最后一只爪的机会。
切鸡老师傅见多识广,看单、确认、装盘或打包、动作一气呵成。从小银壶里倒出一碗蘸酱,三下五除二切出一盘形貌工整的鸡,刷上麻油。“师傅!酱油多加点葱花!”“哪能事体噶多额啦”,一句冷话、两记白眼,尽管如此,他还是会尽量满足你的需求。
皮黄肉嫩骨子里还带有血丝的白斩鸡,经历“三起三落”冰火两重天的考验,鸡肉柔嫩鲜甜,皮脆且韧,每一块都肥瘦适宜。点睛之笔的麻油浸透在鸡肉里,在口齿间迸发出独有的鲜香,绵密富足,引人回味!
特制酱油也大有来头,带有本帮特色的咸香味包裹着一丝鲜甜,古法处理的葱姜末相得益彰,并不会抢了主角的风头。
白斩鸡配白粥,是本地人的懂经吃法。这可是店内的人气明星,过了午时,便一粥难求!用鸡汤原汁和粳米熬成的粥,加入一点葱末和鸡油,再淋上一点秘制酱油,轻轻一拌,粘韧滑溜,鲜香入味。
嘴里还在回味三黄鸡的余鲜,便又迫不及待地赶往下一站。
老店翻新的“鲜得来”宽敞明亮,国营餐厅特色的菜单尤为显眼,二楼还开辟了自助扫码点单服务,配上老字号的招牌,有种新旧革新的交错感。
排骨年糕配上单档是最受本地人欢迎的标配。再来一碗三鲜小馄饨、一客虾仁荠菜春卷,可谓豪华。
由面粉、菱粉、五香粉混合而成的蛋液裹于排骨表面,放入油中汆熟,色泽金黄,外皮酥脆,肉质鲜嫩,浓香可口;缩水版的年糕软糯劲道,一口蘸酱一口年糕,甜糯可口,传递出直达心底的温暖。遗憾的是,店家曾最引以为傲的蘸酱没了惊艳多了寡淡,由松江大米与红酱油熬制而成的甜面酱,少了一份提味的醇厚感。
再就一口特色单档,经长时间熬煮的骨头汤还原了汤头清鲜的本味,一个百叶包一个油面筋刚刚好,肉馅多一分太腻,少则乏味,把控得当才是佳品。
“啊!就是这个米道!”难觅其踪的辣酱油在不经意间登场,一股酸酸甜甜的本帮味儿,与炸猪排的经典搭配,才是不变的上海滋味。一口下去,肉汁四溢,鲜中带辣,真是“鲜得来眉毛落特勒”!
来云南路就是要一家家吃过来的,这也算是上海人长久以来的习惯吧。作为上海的名牌包,生煎又怎可错过?
“哪能噶洋气额啦!”一入店内,便忍不住被翻修过的环境惊艳,大红灯笼高高挂,带一点小资气息的怀旧时髦。
三十多年经验的老师傅功力深厚,就连面皮的配方都可视当天的天气而调整,浇油、翻锅、加水、揭盖,行云流水。圆润的生煎紧紧挨着在大铁锅里爆出吱吱滚油声,触动味蕾。
这里的生煎能让食客闻到面粉的香味,全发酵的蓬松外皮配上煎的焦香酥脆的硬底,靠肉馅自身烧出的汤汁更添口感丰腴,厚实的肉馅鲜甜无比,传说中的独门三道式酱油调配出上海人最爱的滋味!“没有汤汁四溢的生煎,才是本帮味道该有的样子”!
懂经的老吃客都晓得,来这里吃生煎,一碗咖喱牛肉汤必不可少。
餐至半晌,来了位衣着考究的长者拼桌,只见他认真的一个个掰开生煎,闻一口香气,再细细品味,就像对待一桌饕餮,“就算搬的再远,等我老的走不动了,还是忘不了则个米道,生煎馒头,只有大壶春!”看着爷爷一脸的满足与骄傲,令人动容。
回味这次的云南路体验,更多的是一种记忆中独属于老上海的情怀。历经岁月洗礼的老店,累积了太多市井故事,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兴衰。遗忘它们,就好比一段永远无法追回的遗憾。
- ENJOY TIPS -
上海 云南路美食街
周一到周日;10:00-21:30
小绍兴鸡粥尤为抢手 一般于午市后售罄 鸡爪和鸡胗也是热销货
小绍兴三黄鸡可堂食 可外卖 价格不一
鲜得来开创自助扫码点单 对于老字号来说 可谓创新
鲜得来排骨年糕 甜面酱偏少 较为寡淡 年糕尺寸大幅度缩水
大壶春生煎有双拼口味选择
大壶春牛肉汤不含粉丝 需另外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