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现金”已成上海职工生活常态
昨日,支付宝和微信的“无现金城市周”活动启动,活动将持续到8月8日。劳动报记者体验了一天“无现金生活”。记者发现,日常生活中最常光顾的早餐摊、菜市场也早就有了移动支付的身影。可以说,在上海,“吃喝拉撒”一部手机已经都能解决。
早晨8点早餐摊“找零麻烦,你微信付吧”
上海,这个常住人口超过2400万的城市,正被移动支付悄悄改变着。来自支付宝方面的统计,截至目前,上海六成电费都由线上支付完成。在上海,超过98%的出租车支持移动支付,还可以用支付宝充值交通卡,街头小店和流动摊位也大部分都能用支付宝。
昨日,记者体验了一回不带现金在上海生活出行的经历。早餐摊买油条、菜场买菜、理发店洗头、停车场付费等,都能顺利地使用手机支付。
早上8点,记者出门买早餐,小区门口每天早上总是有许多推着小车的“阳光早餐”。在一家小摊前,记者买了一根油条和豆浆一共3.5元,“找零麻烦,你用微信支付吧。”摊主说着便顺手指着餐车旁边贴好的二维码。
如今,即便是一个人经营的早餐摊,摊主都会将付款的二维码贴在早餐车上。早前,摊主习惯在摊位上放上两个盒子,一个盒子放客人的钱,另一个盒子放上零钱,客人要找钱就自己从里面拿。“有时候边做要边盯着客人拿零钱,一般买早餐的金额不大,顾客零钱不够的情况时有发生,用手机支付就很方便。”一名早餐摊主说。
上午9点莘松菜场八成商贩支持手机支付
上午9点,记者驱车来到家附近最大的菜市场莘松菜市场,菜市里近八成的商贩都支持手机支付。无论你是在菜市的铺面购买肉类、蔬菜,还是从瓜农的货车上买水果,不带现金一样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更喜欢顾客使用手机支付,这样我们不用找钱,能省很多时间。”菜市场门口一名瓜农将堆满西瓜的三轮车停在路旁,一边吆喝着,一边给顾客装袋。在他的车子上,挂着两张手机支付的二维码,手掌一般大小。他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付款码刚开通不久就派上了很大用场。“我弄两张显眼的二维码贴在车子旁边,顾客买完可以直接自己扫。”买牛肉、蔬菜和水果,记者用手机支付了48.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