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漫长的告别,终究还是一场告别

2017-08-07信息快讯网

 

最漫长的告别,终究还是一场告别-信息快讯网

“胜利者”加特林跪拜“失败者”博尔特,或许将是这届世锦赛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视觉中国

■本报特派记者 谢笑添

昨夜9时45分,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内的所有人屏息凝神,等待着尤塞恩?博尔特的世锦赛百米绝唱。

牙买加人脚下的战靴上刻着“ForeverFastest(永远最快)”,但在时间的流逝下无人得以幸免。最后这百米,9.95秒,博尔特第三个冲过终点。过程短促却又漫长,余震持续了整整一夜。午夜11时,体育场内的器械都已陆续被搬运撤场,博尔特却依旧在喧嚣的看台上做着最后的道别。过去一小时有余,“闪电”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的鞠躬、拥抱与合影,而就在他缓缓走出观众视线的那一刻,看台上“尤塞恩”的呐喊依然嘹亮,牙买加旗帜仍在飘扬。

这可能是田径史上最漫长的一次道别,画下句点时却异常坚决。一步一停的混合采访区内,每一次还未等待记者发问,博尔特就会抢先开口,重复着同样一句开场白,“是的,我不会再回来了。”语气之坚定,让人不得不试着去相信,在这个情绪化的夜晚,以一种似乎并不完美的方式,传奇正式落幕。

加特林的跪拜与博尔特的不甘

十年前,博尔特首度提出想涉足百米赛场,却遭到了恩师盖伦?米尔斯的反对,一来因其滞涩的起跑,二来则是因为“闪电”始终改不掉冲刺时回头看对手的坏习惯。即便是在屡破世界纪录的那些年,博尔特依然未能克服这些缺陷,只不过,步幅惊人的牙买加传奇似乎永远能在后半程力挽狂澜,还顺便将那些回头眺望的争议画面定格成了其运动生涯最具代表性的瞬间。

然而,残酷的世界里从来没有“永远”。

昨夜的百米决赛,当博尔特又一次以倒数第二的起跑反应出发,罕见地探出头部冲线后,却发现曾与自己有过不少言论冲突的老对手加特林已在身前,快了百分之三秒,而另一位美国人科尔曼只领先了博尔特0.01秒。

两度涉药遭禁赛,前四次顶级大赛交锋尽数败北,在博尔特的传奇生涯里,年长四岁的加特林一直尽职地扮演着“极端反派”的角色。谁也未曾料到,美国人会在最后一夜将故事反转。只不过,也并没有太多人在意这一点。

从预赛、半决赛直至决赛,加特林的出场总是伴随着漫天的嘘声。赛后的混合采访区,当完成了漫长告别的博尔特缓缓现身,原本簇拥在加特林身边的镜头与话筒则纷纷调转了方向,就连美国名将自己也不禁感叹,“这是只属于博尔特的夜晚。”经历了诸多风雨与争议的加特林对此并不怨恨,谈及宿敌时甚至多次表达感激,“虽然我比他年长,但博尔特却一直是激励我前进的那个人。”昨晚赛后,“闪电”深情拥抱加特林,并告诉老对手今夜他才是更出色的那一个,嘘声对他并不公平。而单膝跪拜则是加特林给予的回应。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不寻常的动作更像是加特林最本能的反应。毕竟就在这一幕发生前,情绪失控的美国人还在面向全场摆出“噤声”的手势,直至望见博尔特主动朝自己走来,才略有些手足无措地屈下膝盖。

从始至终,博尔特几乎不曾流露出沮丧的情绪,赛后采访时仍坦然地将自己视作“史上最伟大”。但好胜如他,很难让人相信会对这样的结局感到甘心。博尔特的失利并非没有先兆,早先的预赛和半决赛,向来对其青睐有加的美国名宿迈克尔?约翰逊称“闪电”低迷得简直不可思议,而博尔特则以“对自己感到愤怒”作为总结。半决赛时曾发生过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在“闪电”以小组第二勉强晋级后,现场的英国主持曾开玩笑称一定是大屏幕出错了,而误以为排名发生变动的博尔特则一脸错愕地停下退场的脚步,直至确认了晋级决赛后,才在与吉祥物的互动中挤出了一丝勉强的笑容。

不完美的结局无妨传奇的时代

严格意义上而言,下周的4×100米接力才是博尔特与世锦赛的真正道别。但在丢失了最具含金量的男子百米桂冠后,属于“闪电”的时代已到了宣布落幕的时刻。

传奇的故事未必总得有完美的结局,正如英国广播公司(BBC)在节目中略带调侃的总结,“昨夜的比赛至少证明了三件事情:竞技体育不是拍电影,一辈子也等不到多少快乐的结局;或许真有人能暂时躲过时间的侵蚀,但没人能躲过一辈子;就算是史上最盛大的派对,一旦有错误的角色出现,一样会被搅黄。”

英国人的怨念并不难理解。BBC在百米飞人大战上演前两个小时就不断以插播倒计时宣传片的方式为比赛提前热场———从屡破世界纪录到庆祝姿势集锦,博尔特始终是唯一主角,而这是英国本土田径传奇莫?法拉赫都不曾享受过的待遇。

然而对于追求完美的田径迷们而言,目睹博尔特在一场失利中离席或许才是最特别的结局。至少人们已足以确信,博尔特将自己的巅峰岁月全都献给了这片被他在告别时亲吻过的赛道,而不必像在2009年柏林世锦赛博尔特以9.58秒打破男子百米世界纪录后那样,不断陷入诸如“如果当时他没在最后时刻减速,人类究竟能达到怎样的极限”这样的猜测。

过去这两年,博尔特的运动生涯其实多少有些不顺。受队友内斯塔?卡特的禁药丑闻波及,他在北京奥运会上的男子4×100米接力金牌被剥夺,田径史上最伟大的奥运“三三传奇”(连续三届奥运会包揽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三金)就此缺了一个角,但这丝毫无碍牙买加人的传奇。时至如今,“闪电”依然牢牢把持着100米与200米的世界纪录,从柏林到北京四届世锦赛,他整整统治了一个时代。

博尔特的伟大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当田径运动一次又一次地在禁药丑闻中沉沦时,他却始终独善其身。田径史上仅有的六位跑入过9.80秒的传奇选手中,仅有“闪电”未曾因禁药丑闻而遭禁赛。博尔特赋予田径世界的不只是那些看似不可逾越的标杆成绩,他所不断演绎的正是这项运动最纯粹的初衷与内涵。

(本报伦敦8月6日专电)

记者手记

最后的福祉

■本报特派记者 谢笑添

世锦赛的大幕才刚刚开启,好戏却已上演了一半,这就是英国与田径世界不得不共同面对的尴尬。

东道主总得享有些赛场之外的优待,首日的唯一金牌出现在男子万米决赛。作为压轴大戏的主角,英国中长跑传奇莫·法拉赫有着足够的号召力,令满场冲着看博尔特百米预赛的观众一直坐到最后。险些被绊倒后迅速调整,最后一个弯道处强势发力,法拉赫用最壮烈的方式实现了世锦赛三连冠,状态之好,足以确保了下周男子5000米决赛的票房号召力。在这里,法拉赫与博尔特的出席意义胜过一切。

从斯特拉福德车站到赛场的必经之路上遍布着售卖国旗的小贩,一面缝制米字旗、另一面印着牙买加国旗的款式颇受欢迎,它的热销折射出的是观赛者们并不矛盾的两种立场。遗憾的是,无论是作为英国田径夺金仅存希望的法拉赫,还是当今田径世界唯一的旗帜人物博尔特,都将在本届赛事落幕后迎来正式的告别。未来之事往往不可预测,但外界关于两年后多哈世锦赛满场空座尴尬景象的想象,却越来越有成真的趋势。至少在英国本土还有着深厚的田径群众基础,而对于习惯了归化非洲运动员的卡塔尔人而言,能对代表本国出战的“雇佣军”投以多少热诚,却值得怀疑。

英国人享受着博尔特时代最后的福祉,但田径世锦赛的危机正在以时代偶像代际更迭之外的另一种方式蔓延——对于多数项目而言,世锦赛与奥运会的意义无可比拟,但在马拉松等少数项目,世锦赛看似已成明 日黄花。今天下午的男子马拉松决赛,肯尼亚选手基鲁伊以2小时8分27秒的表现强势夺冠,然而在他的身旁却少了一大批马拉松迷们熟悉的选手身影。商业活动的影响力急剧渗透马拉松运动,耐克沸沸扬扬的“破二计划”在世界第一集团选手间突如其来地掀起风潮——为破世界纪录,另两位肯尼亚明星里约奥运会冠军基普乔格、前世界纪录保持者基普桑都拒绝了本国田径队征召,将用全部精力备战下月的柏林马拉松,柏林正以赛道平直、易诞生世界纪录而闻名于世。而包括与法拉赫师从同门的美国男子马拉松第一人盖伦·鲁普在内的多位名将也未参加本届世锦赛,尽管未公布原因,其实你们都懂的。由于恢复周期长,马拉松名将们每年的参赛计划仅有两到三场,放弃伦敦备战柏林,其实算不上太过令人意外的决定。

在马拉松运动的世界中,六大满贯这样成熟运营的商业赛事影响力远胜传统的洲际或世界锦标赛,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钻石联赛等国际田联旗下商业赛事发展缓慢。动辄吸引数万人参与的城市马拉松赛无疑有着更好的商业基因,而随着博尔特的退出,本就有些曲高和寡的后者很可能将就此陷入低迷。世锦赛组委会对此并非没有察觉,本届赛事的马拉松比赛起终点均设在伦敦塔桥,沿途的市中心地带还专为当地市民设置了观赛看台与转播屏幕,但少了全程参与的喧嚣、跨界明星参与的噱头以及马拉松赛事特有的Cosplay文化,世锦赛马拉松项目注定难逃落寞与尴尬。

(本报伦敦8月6日专电)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