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技创新修炼强大“内功” 丁奎岭倡导研究“化学的优雅”

2017-08-14信息快讯网

 

 

为科技创新修炼强大“内功” 丁奎岭倡导研究“化学的优雅”-信息快讯网

丁奎岭(右)指导学生实验。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人物小传

丁奎岭,有机化学家。1966年出生,河南省永城市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1998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0年和2003年分别入选上海市“启明星”计划和“启明星跟踪”计划,获得200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9年7月起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2013年12月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本报首席记者 许琦敏

“秀肌肉重要,练内功更重要。”熟悉丁奎岭的人知道,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他所说的“内功”有两层含义。其一,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之一,做好化学研究,就是练好内功,才能引领产业升级。其二是培养人才,在科研创新里,造大楼、买设备、建装置是“秀肌肉”,而育人才则是“练内功”。

不少研究员说,有机所有一种魔力,让人来了之后就不想离开。这里吸引了化学界泰斗、诺贝尔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也集聚起一方有机化学研究的高地。自2009年出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培养人才,成了丁奎岭最重要的工作:他一直倾心于引进和培养优秀年轻人,“他们成长的根在这里,必然会真正对上海、对有机所有感情。”

一切为了让年轻人“跑”得更快

求贤若渴,大概是有机所历任所长的传统。1998年,经一位日本教授推荐,当时的所长林国强院士第一次见过决心回国的丁奎岭,就立刻通过越洋电话通知人事处长,准备接收丁奎岭。

“那时,有机所人才青黄不接,又受到出国潮的冲击,年轻人培养一个走一个。”林国强说。但是,已经是郑州大学教授的丁奎岭,并没有计较有机所提供的副研究员职位,高兴地加盟这个他心目中中国有机化学研究的最高殿堂。

第一天报到,在食堂,他就遇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戴立信。“戴院士的热情握手,我至今还记得。”丁奎岭说,那是一个年轻人所得到的最好的鼓励。

时过境迁,丁奎岭出任所长,爱才之心不变。他说,人才培养如同百米赛跑,一个优秀年轻人三年不用,“武功”就废掉了,他们的每一分钟都不能浪费。

34岁的李昂,如今已是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又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六年前,28岁的他才做了八个月博士后,就被研究所看中。当时,他无法申请任何科学院和国家级人才计划支持,有机所就动用所里的“百人计划”名额支持他回国工作。没有筹建实验室、带领团队的经验?没关系!李昂回国时,有机所已经为他准备好实验室,六名学生及工作人员已经在等着他了———这让他节省下将近一年的时间。

“成长发展路上的很多事情,即便我们考虑不到,丁所长也为我们考虑到了。”李昂说,“在有机所,似乎没有理由不‘跑’得更快。”在过去四年多时间里,他完成了50个生物活性复杂天然产物分子的全合成,成果多次登上英国 《自然》系列刊物,备受全球科学家瞩目,今年又荣获国际“四面体青年奖”———这是颁给全球顶尖青年化学家的奖项。

2008年入职的张新刚,开始的路走得并不顺:科研出不了结果,实验室还遭遇一把大火。就在人生最低谷时,丁奎岭和所领导班子鼓励他放下包袱,支持他重建实验室。从副研究员起步,三年前张新刚已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去年又获得英国皇家化学会氟化学奖。张新刚说,冲着这份知遇之恩,不管外面有多大诱惑,他都不会主动离开有机所。

引导年轻人静下心来,求长远发展

15岁考上大学,24岁获得博士学位,29岁成为当时河南省最年轻的教授,丁奎岭的优秀很早就显露锋芒。来到有机所之后,他聚焦手性催化领域研究,几年内就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组合不对称催化研究,并首先提出手性催化剂“自负载”概念。此后,他又积极推动绿色化学,致力于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原料。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游书力在读研究生时就经常找丁奎岭聊天,把他当作自己的榜样,“他一直提醒我们,要做有自己特色的、有用的、系统的工作。”

“要做优雅的化学”,不少年轻科学家都知道,这是丁奎岭一贯坚持的理念。何谓化学的优雅?简洁而有深度、用途广泛且具有深刻的影响力,可能是比较通俗而简单的理解。

与优雅相对的,是浮躁、急功近利,盲目追求表面的炫耀性指标。李昂说,即使外部学术环境竞争激烈,丁奎岭仍然要求年轻人坚持静下心来,“这是为了我们今后有更长远的发展。”在丁奎岭的鼓励下,李昂很早就尝试申报973计划青年项目———申请过程本就是一种历练,加深对本领域工作的理解和把握。

43岁成为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47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在学术上的敏锐在同行中有口皆碑。在国家科技奖的评选中,他是有机化学领域专家中的一张名片。一次,一位评委的提问涉及三个相似参评项目的学术评价,丁奎岭在不到一分钟时间里就精辟到位地点出了每一个项目的特色———他真的把所有项目都认真研读过了。

胸怀天下才能成就人才高地

如今的上海有机所,凝聚着一大批科技精英和青年才俊: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国家“顶尖千人计划”1人、国家“青年千人”获得者23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7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32人……

这几年,有机所最紧俏的就是实验室资源。然而,当一幢幢崭新的实验楼拔地而起,丁奎岭自己的实验室仍然是十几年前启用的、不到200平方米的那两间。更多楼层、资源都配给了青年学者,让他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老院士、所领导几乎全都不优先占用资源。”戴立信院士说,这样的胸怀真是十分难得。

没有“自扫门前雪”的狭隘观念,丁奎岭的人才培养之路开拓得气度恢宏。七年前,利用企业捐资的几百万元经费,研究所设立了优秀博士后留学资助基金,让有机所毕业的优秀博士可以自带“干粮”,去国际上最好的实验室进修深造,与领域内顶尖学者合作研究,更重要的是,学成之后去向自由。

不回有机所?所里不是亏了?丁奎岭却认为,这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值得! 他说:“只有我们培养的人才在国家层面能够发挥更大作用,研究所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去年中组部“青年千人”评选,有机化学专业28位入选者中,10位是上海有机所培养的。

作为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联盟的会长,丁奎岭积极推动提升启明星资助金额从20万元提升到40万元,并将资助人才范围扩大到企业的研发人员。

他说,一个人的科研能力、研究成果总是有限的,只有营造起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才能为国家、为上海的科技创新修炼出更强大的“内功”。

巴斯夫“小小化学家”实验项目日前举行
习近平向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授军旗致训词
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
引导提高科技研发“纸变钱”的能力
驱动儿童产业生态全面进化 葡萄科技2017战略产品发布
“科技范儿”让城市更安全
我被“龙虾学院”录取了!你读的是茅台学院还是热干面研究院?
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梧桐深处高安路漫步指南 感受历史积淀的优雅与闲趣
罗克韦尔联手上海交大打造中国高校智能制造创新高地
与时俱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培养中国新一代创新人才 艾利丹尼森颁发发明创新奖学金
英国妈妈记录富二代:他们的优秀令我很担忧
用科技梦助推实现中国梦
上港获得近五轮首胜
徐汇:文化涵养特质,丰实市民幸福
作曲家朱践耳去世,享年95岁,遗体捐赠医学研究
研究称女人腿粗屁股大生孩子聪明
华东师大出版社: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形成大教育出版特色
首部研究美国政治家族的专著:《美国政治王朝——从亚当斯到克林顿》
人民日报专访上海市市长应勇:走好超大城市创新转型之路
浦东机场暑运出入境客流创新高
单日接待2.6万人次旅客 暑期邮轮出入境人数再创新高
孟建柱:繁荣法学理论研究 服务法治实践 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新贡献
孟建柱:繁荣法学理论研究 服务法治实践
上海科技馆暑期客流创新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首届中国(浙江)科技金融创新高峰论坛在诸暨举行
教育部上海市签约共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感爆棚 smart全新概念车型正式亮相
这对化学反应爆棚的老少组合,拍了部极可爱的纪录片,听说小金人已经在快递的路上了?
上海市人大代表丁奎岭:谈科创,其实数字不那么重要
未来的优秀教师从哪里来:一文读懂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有梦想,脱了外套就变超人!外卖小哥送餐后优雅弹钢琴,保洁工大爷劲舞迈克·杰克逊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