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人感慨思考的段落之一,就是这位75岁的拾荒艺术家波尼的生活方式。
在世俗眼中的潦倒生活,波尼却不以为然,心怀感恩,感谢了造物主赐予他的一切。“在星星的庇护下,宇宙给我居所,太阳给我温暖。”
看似享受孤独的播种者
一个人农忙时节要耕种 800 公顷的土地,享受科技改变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却又不得不感叹独自工作渐渐与社会脱节。
农夫独自工作也有一点好处,就是让他更加珍惜晚上回家之后与家人相处的时间。
然而 JR 却是不以为然,因为他一直都是和团队一起工作,他还是很想享受和家人一起的时光。
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瓦尔达开始意识到对于 JR 这个人,这个自己的旅途中的唯一的搭档,她一无所知:不知婚否,不知爱憎,甚至都没有见过他摘下墨镜的脸庞。
JR 一直拒绝摘下自己的墨镜,而阿涅斯对于看到 JR 的脸庞有着谜一样的执著。
因为眼疾,阿涅斯需要定期向眼部注射药物,用她自己的话说:“只要不是像《一条安达鲁狗》里那样用刀片划眼睛,打针都是小事情。”
就这样,他和她,穿过村庄,拍下脸庞。一路纪录,当镜头深深地介入到普通人身边时,这部纪录片也成型了。
法语片名“Visages, Villages”,中文译名“脸庞,村庄”,英文翻译是“Faces, Places”。文字游戏都有在押韵,英文译名翻的不够妥帖差点意思,因为阿涅斯和JR想要探寻的地方是村庄以及居住在村庄的人们。
影片的动人之处在于,整部作品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阿涅斯·瓦尔达与JR的对话充满乐趣,两人的形象,一老一少,相互映衬,也显得妙趣横生。
略带心酸的过往,残酷而无奈的现实,充满希望的生活,不确定的未来穿插其中,让人时而心酸,时而又不自觉的露出欣慰的笑容。
纪录片接近尾声,也开始从外部的世界渐渐转入内心世界,经过几次争执之后,阿涅斯和 JR 制定了一条规则,JR 可以不用摘掉自己的帽子和墨镜,不谈论私生活;阿涅斯并不忌讳谈这些,她可以谈论她的孩子,她去世的丈夫(著名导演雅克·德米),她的朋友。
他们还讨论起了死亡的意义:
谁都不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你一直寻找,直到你找到它。
一个又一个行动,他们遇见了很多不一样的人和事。最后的结局却让人心酸又温暖,最后不愿现身的阿涅斯的朋友却以奇妙的方式介入了影片的剪辑和结局。真是让人惊喜又感慨。
看着片中出现的人物,你不再是观众,你就是他们,他们就是你。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让人不断截屏的纪录片。当身体去不了远方,我们的心早已到达那里。
编辑制作:李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