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辩论,提升学术素养的“钥匙”
“第五届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联赛总决赛”现场,选手们准备充分,展开激烈辩论。(严心供图)
查阅学术论文、阅读机构报告,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与队友合作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论文,还得用流利的英语和对手辩论。昨天,“第五届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联赛总决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落下帷幕。400多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等全国近百所知名中学的学生,参加了这场考验脑力的唇枪舌战。
学术辩论作为一种独特的辩论形式,五年前还乏人问津,而眼下正逐渐受到中学生的青睐。业内人士表示,学术辩论或将成为开启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升学术素养的一把“钥匙”。
40分钟的辩论背后,是几个月的资料准备和社会调查
这个暑假,人大附中国际课程中心的张宇歌虽收到了美国知名文理学院瓦萨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却一点也不轻松。他以全美演讲与辩论联盟中国赛区荣誉积分第20名的成绩,闯入今年“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联赛”总决赛。他的搭档、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应届毕业生迟久远,已经收到美国三一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6月15日,赛事主办方公布了今年决赛的辩题———“总体而言,向亚撒哈拉非洲国家提供国际援助是利大于弊”。上周六开启的总决赛,要求400多名选手每两人分为一组,在40分钟内用英语完成辩论比赛。
“决赛场上40分钟,背后其实是两个月的准备。”从6月到8月,张宇歌和迟久远查阅了几十篇英文学术论文,关注了上百篇与辩题相关的新闻报道,还看了厚厚一大摞参考书。张宇歌说,在查阅学术论文的过程中,他和搭档搜集到了世界各国对非洲问题的不同看法。
赛前,他们专门抽出一两个星期,整理答辩思路、撰写辩论文章。而比赛场上,几乎每位辩手的电脑里都堆满了各自整理并标注的英文资料,包括自己写的辩论文章。“刚开始接触辩论时,我连用中文写小论文都觉得很困难,更不用说用英语辩论,很多句子都无法流利表达。而现在,不论中文还是英文论文,写起来已感觉不到太大障碍。”张宇歌说。
学术辩论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1993年,复旦大学辩论队在新加坡赢得国际大专辩论赛总冠军。那个年代,“舌战狮城”成为大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与辩论有关的社团也在大学里十分活跃。后来,辩论的氛围在高校校园逐渐淡去。
实际上,辩论一直风靡美国大学和中学校园。全美演讲与辩论联盟中国办公室负责人赵承勇介绍,美国70%至80%的中学有辩论社团,每个周末都有中学生的辩论比赛。全美演讲与辩论联盟在美国的会员数量超过100万人。
人大附中毕业生、目前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的李耀实,是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联赛总决赛冠军队成员,也是辩论圈子里的“大神”。此次,他以裁判员身份亮相赛场。李耀实告诉记者,牛津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生社团正是辩论社,在英国大学,辩论大都具有良好的学生基础。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内中学生喜欢上了辩论。在星河湾双语学校,辩论受到中学生的欢迎。去年,该校高二年级几乎一半的学生都参与了辩论比赛;在上海交大附属中学,辩论社得到全校40多名学生的青睐,该校辩论队还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孔济杯”全国中学生华语辩论邀请赛上夺得亚军;人大附中辩论社是学校年度明星社团,此外,学校还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辩论选修课,讲述辩论的基本技巧和辩论方式。
“不得不承认,国内学生大多以被动学习为主,主动寻求学习渠道和资源的学生还是少数。”赵承勇说,这就造成不少大学生在临近毕业写论文时才发现,不知如何查阅文献资料、总结观点,这些基本学术能力极大欠缺。
“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联赛”属于“公共辩论”,学术辩论的赛题与时事贴近,核能、转基因食品、难民政策等话题都会成为辩题,学生必须通过查阅论文文献等学术资料,来搜集、整理和支撑论点。
“学术辩论”的初衷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上海交大附中辩论队指导教师夏卫超说,如今的“综合素质评价”给高中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学会做课题、做研究,还要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面对专家评委的提问,可以思维灵敏地回答问题。这些能力,都能在参与辩论的过程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