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后,新生要退学,高校该怎么挽留?

2017-08-16信息快讯网

在费尽心机争夺生源、变着花样玩转迎新之后,声势浩大的招生工作看似已大功告成。然而,对于高校管理者而言,考验才刚刚开始。如果新生要退学,之前所做的努力岂不都前功尽弃了?

“主动出击”正当时

《2017年中国教育在线高招调查报告》显示: 2016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共940万人,比2015年减少2万人。根据近年中小学生的存量基础来看,未来高考报名人数将继续保持稳中略降的发展态势。2009-2015年的数据显示,录取率逐年稳定。(见图1)

但结合相对应年份的人口出生数据来看(见图2),自进入90年代起,我国的出生人口数就逐年下降,由1991年的2008万人降至1999年的1150万人。

显然,对于高校来说,2009年起连续5年高考报名人数暴跌的危机并未解除,出生人口数的减少很可能使此类“暴跌”再次重现。高校既要为延揽生源与其他国内院校及国外大学(1)展开“腥风血雨”的争夺战,还要为招够生源所采取的一再降低录取标准从而引致的生源“质量”问题买单。

在“低分时代”和生源争夺现象严重的当下,高校难道就只能处于被动?

开学后,新生要退学,高校该怎么挽留?-信息快讯网

开学后,新生要退学,高校该怎么挽留?-信息快讯网

其实不然,危机之下,高校的应对措施不应仅仅止步于招生过程,如果不注重对生源入校后的持续管理工作,那么前面的费尽心机可谓功亏一篑。

事实上,即使是中国名校,目前的学生保有率也并非100%。在把学生领进大学后,能够获得其认可,并“看管好”他们是目前高校管理者在“生源保卫战”中面临的全新挑战。

新闻链接:

8月8日,四川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8月9日,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发生6.6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各个高校立刻开展灾情排查工作,确认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家庭受灾害影响情况,并启动各项灾害紧急救助措施。

北京大学连夜对在校生进行摸底排查,通过邮件、电话、短信和微信等多种途径向灾区籍学生了解家庭受灾害影响情况,以及确认前往灾区旅游学生的人身安全。北大招生办公室同时启动对2017级新生的排查,目前尚无两次地震涉及地区新生人身伤亡报告。学校已启动应急资助工作方案,确保受灾学生及时得到资助。针对2017级本科新生的北京大学燕园关爱助学金项目也已启动,该项助学金将优先面向受灾新生发放。

在美国,学生退学对于大学而言绝对是枚“重磅炸弹”,这直接影响学校的财政收入、升学率、毕业率、学生满意度,甚至学校排名等。因此,国外大学绝对不容许对入校新生采取放任的态度(2)。

很多大学清楚,他们有责任在新生进校之后,通过有效的管理工作或服务,助其更快适应校园生活并进入学习状态,减少生源流失。相比之下,国内高校虽然在已公开的退学和毕业率数据上并不难看,但生源争夺带来的新生 “质量”问题和逐年走高的学生退学意愿不容忽视。

这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满意度和接下来3-4年的学习质量,高校为此需要“主动出击”,做好生源入校后的管理工作。

注:

(1)根据中国教育在线最新发布的《2017年高招调查报告》,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到了54.45万人,同比增加2.08万人,留学人数创历史高。与之佐证的是美国门户开放的报告数据,2015-2016年赴美读本科的中国留学生达到了135629人,较前一年增长8.9%,且连续第二年超过同期赴美读研究生的中国留学生数量,继续占据第一位置,生源外流现象继续加剧。

(2)美国大学对学生退学问题的重视与其高等教育制度有关。相比国内高校,美国学生在转学上更容易,并且学分认可制度更为完善。

新生教育至关重要

新生教育是入校后生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高校在迎新项目上已不拘泥于传统军训、规制教育、爱校荣校教育等内容,各种形式的校园观光、心理辅导、 专业认知教育、职业前瞻教育活动变着花样推出。

此外,为了更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心理发展周期,个别高校甚至将以往不超过两周的新生入学教育时间延长至一个学期。然而,招数不在于多,更需要目的明确且有效;时间可以延长,但不能少了合理的规划。

美国大学对新生教育的提法为“新生体验计划”,由各种非固定课程和活动组成,是新生们整个本科一年级的经验总和。每所大学制定的新生体验计划并非千篇一律,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对各项课程和活动进行设计。国内高校除了可以从其新奇的招数中获取灵感以丰富自身新生教育活动外,还有以下两个方面值得借鉴:

第一,目的很重要,得有前瞻性。美国的“新生体验计划”最初是为了解决其高等教育日益下降的生源保有率问题,如今,大学还赋予了它更多的使命——确保学生在大学成功学习的重要手段。“本科第一年绝不仅是提高升学率那么简单和肤浅,”美国大学新生政策中心的研究人员马克卡特赖特表示,“如果只是为了留住学生,我们只要放低对学生的要求就可以了,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本科第一年是为学生投入高等教育学习打下基础的一年,当中有很多明确的目标是他们必须达到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奠基年。”

因此,有别于过去的新生教育,“新生体验计划”在每一个阶段或每一项活动里都融入了更多学术的部分,并尝试通过新的学习方式(即学习共同体)来获得新生们更多的参与和投入以提高学习和教育的质量。可以说这项计划更强调学生的有效参与,是学生本身在大学做了什么或经历了什么,关注点也集中于学生花在各种参与性活动的时间和投入,而不是大学为新生办了多少数量或多少种类的活动。

第二,各项活动和课程需要有序地贯穿与整合。“新生体验计划”并非一个从零基础开始搭建的全新概念,事实上,这项计划是学校在了解新生的适应阶段基础上,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对原有的新生活动进行的更有序的规划与整合。

规整后的各项活动不再独立存在,它们相互贯穿,并且皆可以根据时间和情况需要自由组合搭配并贯彻于整个新生学年,从而让新生们拥有一个更为完整的大学体验。美国高等教育研究者亨特和加哈甘在收集了有关大学职员们的经验后,就为新生在大学适应期间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个别阶段该做何种活动或课程给出了建议。

比如,在秋季开学的过渡阶段,新生们会特别关心自己如何才能应付大学的学习,这是新生学习态度和行为形成的雏形阶段,因此学生指导计划的安排在这一关键时刻最为合适;学期进行中,接踵而来的课业和测试会使新生们无所适从,因此大学应当在这时候贯入新生研讨会,就学习方面的事情进行分享与深入探讨;再比如,十月末至十一月初,是新生的“建立阶段”,一方面学生们在此阶段开始检讨自己在上半学期的学习情况,教授们也多半会在这个时候安排一些比较具有探究性的作业,因此在这个时候开展研究性教学或者举办图书馆使用之旅,其效果自然是更加明显的。

当然,对于阶段的划分不仅限于此,还有新生过渡阶段的后期、寒假即将来临的期末阶段、寒假结束以后的重返校园等等,不同阶段的安排都有针对性。

助“管”工具怎能缺?

评价工具是美国大学在施行“新生体验计划”时的“指南针”,它不仅仅是用来关注学生保有率提升结果,也是确保计划从设计到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以及对大学是否有能力提供计划的整体评估。

克里斯曼和厄普克拉夫在对本科新生体验计划评价指标的研究中提出了八个重要方面,即调查新生的背景和特性、调查新生的需求、调查新生对于大学体验的满意度、调查大学给新生提供的环境和氛围、评价结果、利用基准评价与其他同类型大学相比较、利用全国标准作为评价标准、衡量成效比。

这八个方面为美国“新生体验计划”构建了一个相当完整的评价模型,而目前“新生体验计划”常用的评价工具也几乎与上述八个方面相对应。

总之,争夺生源、玩转迎新,这些只是高校获取生源的前奏工作。高校管理者决不能因为学生接受offer、决定报到就认为大功告成了,因为未必所有学生都会买你的账。做好后续生源管理工作,“抓牢”“管好”自己的生源才是王道。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在线 .2015年高招调查报告 [EB/OL].

[2] 林倩仪 . 美国新生体验计划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学,2008.

[3]Hossler, D., Bean, J.P. ,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