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数学的秘密不在课堂”

2017-08-23信息快讯网

■本报记者 张鹏

“初中是数学学习的关键过渡期,这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昨天,美国芝加哥大学数学系教授扎尔曼·尤西斯金在华东师范大学分享了他多年的教学研究成果,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在他看来,学好数学,除了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之外,还要从实际生活中提炼数学的思维方式。

作为英文版《一课一练》的编审,尤西斯金教授以及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提姆·罗兰都感受到,不同国家的数学教学文化各有千秋,但教学内容却惊人地一致。这种数学文化的多样性,恰恰为相互学习提供了条件。

初中是数学学习关键过渡期

作为数学教育专家,扎尔曼·尤西斯金教授长期从事数学教学研究,在他看来,6至9年级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性过渡时期,自然而然地,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尤西斯金说,初中学段的数学几乎涉及学校数学教育的所有重要概念。如数、变量、图形的性质、统计量、定义、归纳等等。

他举了个例子:“简在4次测试中的平均得分为87分。她在第5次测试中需要得到几分才能使她在这5次测试中的平均得分为90分?”尤西斯金的问题刚一抛出,不少精于“计算”的中国老师立刻按照算术方法得出了正确答案。

尤西斯金摇摇头说:“没错,这道题看上去似乎利用算术方法可以最快得到答案。而实际上,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代数方程来解题。”因为,在实际数学应用过程中,学生从算术过渡到代数问题时常会遇到“障碍”———这看似是学生思维的缺陷,但却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来解决。在这样的题目中,如果通过列举代数式来解题,简的第5次考试从0分到满分所有的考试结果都能从一组数据中得以呈现,甚至可以画出曲线图,从而让初中生通过逻辑演绎与推理,准确理解“从两个数的运算到多组数的统计”。事实上,这往往是很容易在数学教学中缺失的部分,甚至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逻辑思维发展。

学好数学的“密码”在家庭教育中

尤西斯金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做出预期:“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自己对所教学科有深入的学习。在教师能够开发出强大的教学工具前,必须熟悉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以及交流的用语,还要理解那些学科的信息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尤西斯金的两个孩子分别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他与妻子均从事数学教学和研究相关工作,数学几乎成了他们家庭的第一语言。他的家庭教育经验是,从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比如在用微波炉的过程中,看着倒数的计时器,两个孩子学会了如何倒着数数。“其实,所有孩子都能学好数学,学好数学的秘密不在于课堂,而在家庭教育中。”

作为英文版《一课一练》的编审,尤西斯金甚至将书中所有试题都做了一遍。他说,相比做题目的数量,他更在意学生解题的时间。凭借以往的经验他认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每天花费在练习题上的时间应为30至40分钟。到了高中,练习时间可以增加至一小时。

数学是全宇宙的通用语言

“尽管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不同,总体而言,世界各地教授的数学内容却惊人地相似。”1991年,尤西斯金首次来华考察。他发现,上海的中学里,每个班级有45名学生,几乎是美国中学班级学生数量的两倍。在这里,每堂课授课时间是45分钟,学生可以利用15分钟课间时间如厕、休息或稍作运动;而在美国,课间只有5分钟,不少美国教师都担心学生因得不到充分休息而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在听课过程中,并不懂中文的尤西斯金却能看懂中国教师的授课内容。“这名数学教师讲述了一道几何证明题。同样的知识点,在美国八年级的课堂中也有体现。”他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有言:“宇宙是用数学语言编写的。”对此尤西斯金感叹道:“我们的体制可能不同,但从数学、科学、体育、音乐和许多其他活动都可以看到,差异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可以让我们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