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纪录片丨王安忆:十年计划 一朝回首

2017-09-05信息快讯网

导语:

上海写作计划于每年九月到十月,邀请外国作家来上海生活,了解上海的历史,体验上海的日常生活,感受上海发展的脉搏。从2008年到现在,已经走到了第十个年头,已有69位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作家,陆续来到上海,漫游、创作、寻梦……

这部影片,记录了上海写作计划的十年风雨历程,记录了他们默默坚守的初心。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能看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海纳百川和开放情怀,上海人的友善好客,上海文学的细腻与精巧。

独家纪录片丨王安忆:十年计划 一朝回首-信息快讯网

转眼间,上海写作计划到第十个年头,身在其中不觉得,蓦然间回头,多少情景浮现眼前,仿佛从高速列车窗户外飞速掠去。

独家纪录片丨王安忆:十年计划 一朝回首-信息快讯网

独家纪录片丨王安忆:十年计划 一朝回首-信息快讯网

今天下午,上海写作计划十周年欢迎会隆重举行

2008年第一届,来了三位女作家,非常感谢她们,能够注意到这个初生的“计划”,连我们自己都没有信心呢,双方都带着怯意,还有相濡以沫的心情,在炎热的七月和八月的季节里,拘谨地度过驻市时间。

独家纪录片丨王安忆:十年计划 一朝回首-信息快讯网
参加第一届的三位作家

第二届,来了五位作家,时间推迟到九月和十月,天气凉爽,大学也开学,就有了和学生们的见面,给“计划”增添一项节目。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其中一位作家因不可抗力缘故半途离开,人数减去一名,只比上年多一位,作为主办方的我们,未免有受挫之感。

独家纪录片丨王安忆:十年计划 一朝回首-信息快讯网
王安忆在今天的欢迎会上

就像补偿遗憾,这一届中,我们交到了忠实的朋友,充当起信使、外交、宣传的志愿者,从而建立起两地长久的互往。就像水冲出闸门,事情变得顺利起来,申请者比较踊跃了,这也助长了我们的野心,我们尝试着邀请著名的作家,寄期望提高“计划”的知名度,可是事与愿违,回答我们的或者是礼貌的沉默,或者是委婉的拒绝,抑或也有,提出入住五星级酒店——对于这个要求,说实话,我们陷入两难境地。能够有成功的作家加盟,无疑能增添“计划”的光荣,可是,却违背我们的初衷,那就是生活在市民中间,认识一个日常的上海,而不是旅游地。

独家纪录片丨王安忆:十年计划 一朝回首-信息快讯网
写作计划赠送外国作家书籍

我们的城市上海,在全球化的潮流中,已经被符号化了,月份牌上的美人,留声机里的时代金曲,走秀场上的旗袍,孤岛时期的夜欢场,黑帮的夜店,这是一个旧上海,同时呢,还有一个簇新的。这个新上海,在美国好莱坞大片中登场了。比如《碟中谍3》,比如《HER》,都有在上海采景的镜头,而这些电影又都是传奇的和未来的世界,看起来,上海变成一座想象之城。

独家纪录片丨王安忆:十年计划 一朝回首-信息快讯网
上海作协全景

两个上海是上海,又不是上海,说它是,是因为它确实是从上海辐射出去的幻象,说不是,也因为这。它是幻象,幻象中的核子,那个结实的坚硬的毛毛糙糙被遮蔽的存在,里面藏着一颗真心呢!这就是我们要让人们看和了解的。

独家纪录片丨王安忆:十年计划 一朝回首-信息快讯网
外国作家在王安忆家做客

也所以,我们为“计划”安排的住处是民居的公寓,从窗口可以听见市声,油锅的热和香飘进来,探出头去,底下是店铺、车站、地铁口、资金链断裂后的烂尾楼空地。早上是晨练的人群,走着匆匆的上班族;晚上,大妈的广场舞开始了;再晚一些的午夜,本来是清寂的,清洁工的扫帚划在路面上,落叶也划过路面,骤然间,拆除消音器的跑车呼啸而过,携带着二代的财富和颓废,喧嚣平息,路灯的光晕里,流浪猫出没,还有孤独的夜行人,也许因为失恋而无眠。

里面有许多故事呢,在等待着发现,将它们从水泥和钢铁的壳子里释放出来。我们要让“计划”中作家看见的,就是它!

独家纪录片丨王安忆:十年计划 一朝回首-信息快讯网
外国作家在陈丹燕家做客

而五星级酒店,却是同质化的产物,还是商业的产物,走进去,你可以想像在任何的资本所到之处,它和在地的生活隔离着,也和在地的人隔离着。当然,我们非常理解这位作家的要求,生活在陌生的国度里总是让人不安,尤其是亚洲后发展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的疏远,人们不知道社会主义中国正发生着什么,五星级酒店是个防火墙,给人安全感,代价是遮蔽真相。为了保持驻市的出发点,我们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了这个可能使“计划”名声大振的良机。

在放弃的同时,我们也经历着被放弃的遭际。不算多但也绝对不少,一些作家在最后的时刻,决定选择去另一个“计划”项目,要知道,全世界的“计划”不计其数,我们大概是最年轻最无名的一个,缺乏竞争力。

独家纪录片丨王安忆:十年计划 一朝回首-信息快讯网
孙甘露

比如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假定同时有我们和他们两个机会,我相信、实际也是,胜出的总是他们,我们呢,也认了,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放弃争取。

独家纪录片丨王安忆:十年计划 一朝回首-信息快讯网
孙颙

每一年的“计划”刚刚结束,我们就开始下一年的准备,在网上发布信息,征询驻沪领事馆的推荐,与各种文化交流机构联络,审核申请人名单和履历,有可能的话,阅读他们的作品,在亚洲的暑热中等待秋凉,九月来到,一位一位作家从扁平的纸面上走出来,变得活生生的,简直就像小说人物。许多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形态,遥远的想象变成现实,模糊变成清晰,也有的是反过来,固定的成见颠覆了。

独家纪录片丨王安忆:十年计划 一朝回首-信息快讯网
赵丽宏

我曾经和一位印度学者聊天,各自描绘对彼此国家的印象,那位朋友说:你对印度的知识全来自西方人著作的书本!这让人惭愧,现在,印度的作家来了;在美国买瓷器,问到产地在哪里,回答说“Portugal”,一时想不出是哪里,又问是国家还是地区,回答是“一个国家,一个美丽的国家”,现在,美丽的Portugal的作家来了;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州札波里亚尔内市的年轻的诗人来了,从北极光里走出来;身患罕见病的作家来了,说是罕见病,更像是阿尔卑斯山的冰雪塑成的,我们叫做“玻璃娃娃”——接受不接受他的申请,我们也考虑很久,瑞士是个高福利的国家,而处于经济飞跃时期的我们城市,发展是不均衡的,有的地方超前,有的地方还在蛮荒,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经过反复讨论,我们的决定是两个字,“欢迎”!非洲丛林里的作家带着她的鼓来了;保加利亚作家则带着她的歌舞;以色列的作家来了,巴勒斯坦的作家说来还没来,终有一天会来到;说着加泰罗尼亚语的西班牙诗人们来了;说着盖尔语的爱尔兰诗人来了;安徒生的乡人也来了,带来的是另一种童话传奇……

他们带来他们的乡音,加上我们的乡音,互相讲述故事,故事分两类,一类是他们真实经历的,一类是他们虚构假设的,这两类故事如何会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这就是事情的神秘所在,也是我们所以聚在一起的原因,它将互不相识的我们归为同一族群,名字叫“写作者”。

神秘性是如何发生的,是我们经常讨论的话题,有人说是酒,酒有致幻的作用,但此“致幻”不是彼“致幻”,后者是无中生有,前者却是从实有出发,抵达虚有。有人说来自喜悦,也有人说来自悲伤,有的来自云游,有的则来自足不出户。

我喜欢其中一位韩国作家的说法,她的名字叫做“兰”,是一种花的名字,在我们中国人的文化里,总是象征的美好的事物。她讲了一个段子,说的是一位强迫症患者,去向精神科医生求诊,他顽固地以为他的眼睛是一颗煎鸡蛋,而蛋黄随时就要流淌出来,医生对他说,那么你就想象你是一片烤面包,将鸡蛋包裹起来。兰说,我的写作就是那片面包,将溃散的心托住。这个段子很有趣,深想起来,很有道理,写作其实就是寻求安全感,写作者大多是居安思危的病态人格。我还喜欢另一位印度作家的经验,她住在印度腹地的乡村,开一家诊所,为贫穷的村人治病,她的诊所挤满着病人,她说,这就是她写作的源泉。在这里,写作者又成了医生。事情似乎有些矛盾,写作者既是病人又是医生,但是也对,所以我们会有两个故事,从一个故事里分离出另一个故事,再从分离出的故事里回归前一个故事。你们看,我们在一起,就是这样有意思。

独家纪录片丨王安忆:十年计划 一朝回首-信息快讯网

陈村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