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的人生,我都放在心上”

2017-09-09信息快讯网

■报记者 朱颖婕

从1982年接过教鞭的那一刻算起,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校长芦秀兰已经在“园丁”这个岗位上坚守了35年。其间,她经历过际遇的波折起伏,从管理层重回教学一线;她体验过角色的骤然转变,从普通教育转向职业教育。

“无论身在什么岗位,都要牢记育人的职责,让每个学生拥有出彩的机会。”这是芦秀兰教书育人的初心,纵时光荏苒,从未更改。

为进行市场调研,翻遍114黄页

对芦秀兰来说,1992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作为校级后备干部到上海师范大学完成专升本之后,迎接她的却是学校合并、岗位变动的消息。不久后,她以一名普通班主任的身份在上海市统计职业技术学校开始了新的教学生涯。

由于之前毫无统计学基础,当时已经30多岁的芦秀兰一边做着本职工作,一边利用空余时间到上海财经大学旁听统计学课程。那时,学生们还有计算机课,她便提前自学了五笔输入法、办公自动化系统,帮助大家训练专业技能。芦秀兰的想法很简单:“作为班主任,学生会的,我都要会,他们不会的,我也得会。”凭着这股韧劲,她将班级带得有声有色,不出三年,芦秀兰被评为“虹口区优秀青年班主任”。

1994年,学校设置了一个新部门“学生处”,负责市场开发、专业设置和学生就业,刚升入管理层的芦秀兰主动请缨接受挑战。为了进行市场调研,她翻遍了114黄页,挨个给企业、单位打电话,咨询招聘要求,如果翻不到电话,就直接找上门,“寒暑假都扑在了这上面”。她清楚地记得,有次去漕河泾,倒了五辆公交车,90路、55路、11路、43路、92路,白天出门,晚上到家。

“每个孩子的人生,我都放在心上。”中山西路人才市场也是芦秀兰经常光顾的地方。那时候,一瓶水、一张招聘会门票、一张印满招聘信息的报纸,就是她的一天。“人多的时候我就等着,等到招聘负责人吃中饭,我就过去找他们聊天。”很多就业机会就是这样“聊”出来的。芦秀兰回忆,一次,她看到东方航空公司计划招聘票务和地勤,但学历要求是大专,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争取机会,她跟招聘负责人“磨”了大半天,直到对方感慨“从没见过这样帮学生找工作的老师”,同意让十名学生前去实习,最终有六人通过了录用考核。此后,东航就成了统计职校的固定用人单位,每年毕业季都到学校招收新员工。

敢为人先,开设新兴专业

2002年,芦秀兰来到南湖职业学校,这是由虹口区原南湖银行职校、长白职校、虹临职校合并组建的职校。当时,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用人单位学历高移,原先让南湖职校引以为傲的那些专业,如传统商业、旅游、金融等,面临着巨大的现实冲击。

“关起门办教育是不行的,特别是职业教育。”时任学校党总支书记、副校长的芦秀兰当机立断,“市场不找我,我就找市场,现在的专业不行,就创办新的专业。”随后几年,国际商务、物流、航空服务、动漫、电子商务等新兴专业,在她手中逐一创办起来。

2004年,通过有关部门的引见,芦秀兰尝试与世界第三大邮轮公司“丽星邮轮”达成校企合作,创办了国内首个邮轮专业,不但成功引进企业入校,在师资、课程、教材上实现共享,还进一步打通了完整的人才培养链,为学生争取到上船见习、海外就业等机会。“现在回过头看,这个决定是有点冒险的,要知道,那时候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邮轮。”但芦秀兰说,职业教育就是面向市场、对接职业的教育,职校必须了解政府、市场、行业、企业的最新动向,这样才能走在别人前面,走得比别人好。

如今,南湖职校已经是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师生人数近3000人。直到现在,利用假期开展市场调研、定期走访用人单位,仍是芦秀兰的必修课。

深耕职教25年,芦秀兰推动和见证了职教的发展与变迁。作为虹口区首个学历教育国际化办学机构,南湖职校让不少学生实现了海外留学和就业的梦想。在不断拓宽专业口径的同时,学校打造了两个中本贯通专业、一个中高贯通专业,为学生架起升学“立交桥”。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