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江大桥大修 | 桥动,“柏油”也要跟着动

2017-09-13信息快讯网

 

上海长江大桥大修 | 桥动,“柏油”也要跟着动-信息快讯网

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沥青配比试验,工作服上均配有一枚独特的“绿十字”,象征“安全第一”。(沥青研究院供图)

■本报记者 史博臻

上海人叫惯了的柏油马路,其实有个学名叫“沥青混凝土铺面”。在上海,“柏油”是有专门的研究院的,那里还常常“摊”上大事儿。隧道股份路桥集团旗下的城建日沥特种沥青有限公司便是如此——眼下,上海长江大桥首次大修保养正在进行中,摊铺的正是他们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改性沥青,大桥的钢桥面将彻底“换肤”,预计国庆之前可以还路于民。

用在长江大桥上的沥青,和铺在长江路隧道、嘉闵高架等其他路面上的沥青截然不同。这是因为,沥青的研发生产融合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复杂因素,体现了沥青分类的必要性,组建专业的研究院也就顺理成章。在位于徐汇区喜泰路的厂区里,绿树掩映下的两层实验楼终日忙忙碌碌,楼前的场地也不得停歇———只见热气腾腾的沥青从料车里倾泻下来,研发人员和工人们赶紧将其摊开,压路机随后跟上,摊铺试验就这样一波接着一波来。

全新“装甲”需要“超薄”沥青

受高湿、高盐的海洋性气候侵袭,承载日均3.7万辆车次的高流量交通负荷,建成8年的上海长江大桥逐渐暴露出桥面坑塘、裂缝等病症。研发人员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的实验室研究长达两年,室外模拟演练也持续数月。他们的目标十分明确:为长江大桥定制的沥青,不但要药到病除,还得耐久超薄。

像长江大桥这种1.4公里的大跨径钢桥面维修施工存在诸多技术难点。举个例子,不仅沥青所含成分的配合比要达到路面要求,还要以柔克“钢”———桥动,沥青要跟着动,体现随从性。

首先,研发人员为大桥设计了密实稳固的铺装结构———防水粘结层+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钢桥面混合料。相信有了这幅全新“装甲”,大桥不再轻易惧怕海洋性气候。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铺装厚了、保护到位了,大桥的钢结构能否承受桥面之重?研发人员表示,鉴于承载力有限,长江大桥的桥面铺装厚度不能超过6.5厘米,而一般此类铺装至少8-10厘米才能达到强度标准。这就对沥青材料的性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必须用60%的厚度实现100%的强度。为此,他们特制出性能稳定的沥青混合料,满足长江大桥对于“超薄”桥面铺装的苛刻需求。

钢桥面铺装并非长江大桥独有,虹梅路高架匝道、北横通道等城市要道都相继植入了“钢筋铁骨”,又因钢结构轻盈漂亮,易拗造型,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道路设施的方方面面。但钢桥面最怕生锈,一损俱损,研发人员专门调配的防水粘结层,有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助钢桥面延年益寿。

一分钟“豪饮”两大瓶可乐的水量

虹梅南路高架使用的是排水降噪沥青,长江西路隧道、G15高速摊铺的是重载沥青……听研发人员们细数家珍,才知沥青家族庞大、枝繁叶茂。

沥青的类型,和道路设施本身的交通载荷、结构、功能,以及当地的气候、行车舒适性密不可分。在展示厅,记者见识了不同沥青产品的生产工艺、环保处置、市场适用性等要素。具体来看,重载沥青劲儿大,多用在港口、码头和交通量大的区域;不粘轮乳化沥青誓当“绝缘体”,在50℃以下都不会粘缠着车子,很适合频发高温红色预警的南方地区;排水降噪沥青要通透,减少路面水雾、路面与车轮之间水膜的产生———这种沥青可以实现的路面透水率高于每分钟4000毫升,相当于碗口大小的沥青试块一分钟内渗透两大瓶可乐的水量,在雨天能有效将雨水渗入路面之下,尽可能使道路表面不积水或少积水。

城市交通川流不息,沥青路面难免出现磨损、创伤,因此修补它的材料十分关键,需要能迅速愈合,磨平疤痕。别急,研发人员自有应对之道,比如一种类似冲奶粉的修复工艺日渐成为新宠———将新型高差修正材料与溶剂冲泡、混合、浇筑、刮平,即可大功告成。目前,城建日沥40多人的技术团队共研发出八类沥青品种,正齐心协力实现高性能沥青的国产化,设计出高效的生产工艺。

研发沥青的过程如同足下的路,虽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

上海长江大桥桥面维修月底结束

国庆期间往来崇明交通将恢复正常

本报讯 (记者张晓鸣)记者昨天获悉,G40沪陕高速公路上海长江大桥钢桥面维修工程有望在国庆节前提前完工。届时,往来崇明的G40长江隧桥交通组织将恢复正常,为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市民出游高峰提供交通便利。

据悉,G40沪陕高速公路上海长江大桥起点位于长兴岛,跨越长江口北港水域至崇明岛陈家镇,全长16.63公里,是国家高速公路骨干路网的关键节点,也是上海市区往返崇明的重要通道。为保证大桥的行车舒适度及安全性,综合考虑上海市区至崇明交通的需要,决定对长江大桥钢结构桥面沥青铺装层进行养护维修,进一步提高道路服务水平。

G40上海长江大桥钢桥面维修工程施工范围长约1.43公里,于7月11日正式开工,计划9月25日完工,工期77天。其中,第一阶段是对大桥上行线(市区往崇明方向)钢桥面进行封闭维修,下行线(崇明往市区方向)实施半幅双向4车道通行,大桥上行线保留紧急停车道,作为应急车道备用。原计划第一阶段施工时间为7月11日至8月14日,为期34天。期间虽然遭遇了持续高温和多次暴雨天气,但施工单位合理安排各项工序的衔接,争分夺秒,确保第一阶段于8月10日提前完成。

第二阶段是对大桥下行线(崇明往市区方向)钢桥面进行封闭维修,计划9月25日完成。为了尽量降低施工对交通的影响,交通部门精心制订了交通组织方案。目前工程按计划进展顺利,建设者克服了技术、天气、交通等各方面难题,有望提前竣工,为国庆假日期间长江隧桥的通行保驾护航。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