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房”成为“双创周”主会场
走进长阳创谷,百年工业文明的刚硬之美犹存:1920年纺织机械厂留下的老厂房修旧如旧,高耸的烟囱是工业时代的象征,原厂铁轨、大齿轮、仪表、控制箱等元素还留着昨日的记忆。但如今,在这片老厂房中进进出出的,都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从他们的脑海中、键盘上,一个个创新创业的成果蹦跳出来,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先锋。
长阳创谷创建至今不过两年,一年一度的全国“双创周”为何将今年主会场选在这样一处老厂房?记者探访发现,百年工业底蕴与前沿科技产业的完美融合,打破围墙的开放精神,让这里成为城市更新、转型升级的一个标志。
城市更新,是老旧空间的转换升级
一面是百年工业文明的代表,一面是前沿的现代创业园,这两者怎么就搭上界了?
“转换升级”是关键词。“长阳创谷是城市更新与科技创新的结合。”长阳创谷总经理奚荣庆告诉记者,过去人们建科技园区习惯在郊区规划新园区,而忽略了城市中老旧空间改造升级的价值,“长阳创谷身处杨浦区老城区,在百年老厂房的空间里做功能转换,很有意义。”
工业遗存用另外一种形式激活了能量。在长阳创谷,“双创周”主会场是百年前的备件车间,科技园区和长阳会堂由中国纺织机械厂旧址厂房改造而成,中纺机的足球场则改造成了青春草坪,还有些厂房变成了果园空间,种上了樱桃、枇杷、杨梅、红心蜜柚等八种果树,创业者可以在这里一边品尝美味,一边进行创新项目路演和发布。
在林林总总的上海创业园区中,长阳创谷并不是名气最响的。它诞生于2015年,正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当年的 《政府工作报告》。从那时起,长阳创谷便有意识地引进一批优秀科技企业,为城市发展科技创新探索一条新路。
“城市转型升级本身就意味着新旧动能的转换和升级,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百年人文积淀如今正以新的方式娓娓表述。”上海杨浦科技创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捷认为,在古老厂房里举办最前沿的“双创周”活动,正契合了今年“双创周”的主题———“双创促升级,壮大新动能”。
“蚂蚁雄兵”和“大象起舞”都能找到发光舞台
再过几天,“AI+教育”领军企业“流利说”就将整体搬入长阳创谷。“流利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企业,刚刚完成近亿美元的C轮融资,正进入“大象起舞”的快速发展阶段,公司员工快速增加,需要新的舞台一展拳脚。创始人王翌说:“长阳创谷以科创为发展核心,无论是政策还是设施,都为‘流利说’这样的科创企业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流利说”的搬迁之地,是长阳创谷新建的三期园区。与公司相隔的一栋楼,则是摩拜单车的华东总部———都是当代科创领军型企业。本次“双创周”主会场就设在崭新的三期园区,该园区以一家一栋方式出租给科创领军企业,成为“大象起舞”的天堂。
长阳创谷二期园区则专职将创业“蚂蚁雄兵”引入众创空间,启迪之星就是其中一家。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启迪之星已累计孵化服务超过5000家企业,其中有32家企业成功上市。为扶持“蚂蚁雄兵”,园区引入10家众创空间,他们处于产业链的上下游,能够更加精准地服务创业企业,园区则全力负责服务企业和平台。政府与市场携手合作,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双创”生态体系内,互相预留了“出口”和“进口”,能够无缝对接。10家众创空间内的优秀项目“毕业”了,可以进入到长阳创谷的平台式发展空间中“深造”,个性“生态”与整体“生态”相辅相成。
同船划桨,创新在流动与开放中碰撞
长阳创谷示范效应的背后,离不开杨浦区对于“双创”环境的引导和支持。去年5月,杨浦区成为全国首批、上海唯一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区域示范基地,已是最好的注脚。
“‘双创’就像一艘航船,在这艘船上,没有看客,只有同船划桨的人。”杨浦区委书记李跃旗认为,“双创”需要区域内各单位、各主体之间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联动,达到共同发展。
“同船划桨”的联动文化,是杨浦区的一大特色。杨浦区高校资源丰富,多年来坚持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把基地建设作为区域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发展的共同机遇。以同济大学科技园为核心,“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被命名为国家级环同济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全市首批示范创意产业集聚区,去年实现总产出337亿元,同时推动了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和自由流动。
在“三区联动、三城融合”基础上,杨浦区还试图从创业园区走向“双创”街区。去年9月,位于国定东路的中国 (上海) 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打破围墙,变成更开放的创业空间,形成了60万平方米的国定东路创业街区。而长阳创谷从一开始就不设围墙,将创新创业植入社区,为双创要素在社区内自由流动提供了活力和动力。
杨浦区区长谢坚钢告诉记者,到2018年,杨浦区的目标是全面建成高水平区域“双创”示范基地,营造更有效的创业创新生态环境;到2020年,要力争走在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前列,引领辐射长三角区域的创新创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