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 | 以大格局,对标著名全球城市

2017-10-10信息快讯网

本报首席记者王彦

破浪

文化是体现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资源。硬件设施则是盛放文化的容器,是盛放人文之城梦想的重要载体。

五年来,当城市创新发展迈入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当文化兴市成为新时期上海发展的战略选择,重大文化体育设施在顶层设计的图纸上越发清晰、显著。

五年来,市民百姓发现:中华艺术宫、电影博物馆、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刘海粟美术馆新馆、世博会博物馆……一处处文化地标建筑细密地织就城市文化氛围。而从现在到未来,还有一批重内涵、重功能、重品质、重社会效益的文化体育设施会陆续出现在人们身边。

单独看这些设施,未必解其深意。但连点成面,上海迈向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征程蹄疾步稳;上海观照市民百姓生活,把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当作民生工程的定位情深意暖。

闪亮地标,加深城市的源流底色

 

喜迎十九大 | 以大格局,对标著名全球城市-信息快讯网

每天清晨,当晨曦洒在黄浦江上的时候,有两栋建筑也会在阳光里隔江望见彼此。中华艺术宫,红色的“东方之冠”下,人们与美相伴,到现在恰好五年。世博会博物馆,“历史河谷”与“欢庆之云”交叠出的空间里,人们畅想城市生活,已预约了无限的未来。这两栋建筑,它们在此时此地相逢,这,不是巧合。

有人说,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色,她在漫长时间大河里经过的源流,是其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最为显著的标识,也是人文之城的魅力之源。上海6000多年的先民史、700多年的建城史、170多年的开埠史里,她的文化发展经历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与累积,形成了自身鲜明的个性。其深沉的历史底蕴与五彩斑斓的形态,共同决定了今天这座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文化基因。

要让城市的文化底色加深,让发展的源流清晰可鉴,以文化地标来提亮,是最直接也最有历史余温的方法。循着如是逻辑,我们确实能找到五年来上海在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方面,落下每一子的构想。

6000多年前,生活在上海的先民就已创造和积累了灿烂的古文化,2014年正式向公众开放的崧泽遗址博物馆里便能寻到江南文化的源起之一。

作为“五四”新文化的一个重要发源地,上海在现代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滋养了许多现代文化传统的诞生。如今的电影博物馆、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里都留存着百年之前文人大师、仁人志士在此生活的痕迹。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资源是这座城市光荣的基因。这里有贯穿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纪念馆的红色之旅推广,也有经过改造即将正式开放的龙华烈士纪念馆。

刘海粟曾十上黄山写生,又曾在上海创办美专;程十发为中国画在上海确立了“海派无派”的型格,又以博大的艺术胸怀为上海聚拢了一批优秀艺术家。所以,这座城市为刘海粟建设美术馆新馆,也为继承程十发的艺术、学术理想而兴建一座程十发美术馆。

虹桥路舞蹈学校的旧址,一座对接世界一流舞台的国际舞蹈中心拔地而起,半个多世纪前的记忆又鲜活了。上海体育馆原建筑基础上,一场功能升级的改造正在进行中,老风貌里注入了时代的气息。

无需再一一细说,古老文化传统、红色文化基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创新文化的交织,是一处处文化坐标星罗棋布的由来。随着这些坐标建筑陆续由图纸走向现实之境,这座城市的文化之气,正甘醇。

瑰丽绽放,人文之城的期盼

 

喜迎十九大 | 以大格局,对标著名全球城市-信息快讯网

从2013年起,上海几乎每年都有一到两个文化新地标问世。而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重大文化体育设施工程的建设发条似乎又拧紧了不少。近一年时间里,至少有五个项目已向市民打开了大门。

有心人发现,上海之所以快马加鞭地推进这些工程,是把城市的定位放在了全球的话语体系中。我们在对标纽约、伦敦、巴黎等著名的全球城市,厘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我们的文化硬件设施在近年来投入增幅很大,硬实力提升明显,已具备相当的竞争力。比如上海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有238家,总量超过了纽约。但一些艺术场馆的人均面积尚有差距,一些场馆内的馆藏、展陈或演艺项目的国际影响力仍有不足。因而,在许多项目的论证会上,屡屡会听到这样的话———“伟大的城市需要一座伟大的博物馆”。相同的句式,还适用于美术馆、图书馆、音乐厅、剧场,关键词都是“伟大”。要做“国际文化大都市”,要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需要做些伟大的事情。

 

喜迎十九大 | 以大格局,对标著名全球城市-信息快讯网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算起,如果说过去的上海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是在填补空白、拾遗补阙,那么这五年来以及整个“十三五”时期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重内涵、重功能、重品质、重社会效益,是发力在硬实力,着眼在软实力的大格局建设。

比如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它填补了中国没有专属于舞蹈的、国际一流舞台的空白;比如宛平剧场的改扩建,它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搭建起顶尖的舞台;又比如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投入使用后,梧桐引来金凤栖,国际顶尖的艾萨克·斯特恩小提琴大赛在2016年以及未来的2018年两次落户上海,且两次都把中国作品列为比赛规定曲目。这些硬实力与软实力相得益彰、良性互动的局面已然形成。上海成为国际一流的演艺之都、赛事之都、艺术之都,在世界的舞台上传播中国声音、树立中国标杆,都真实可期。

决定如此良好态势的,是带着前瞻性的发展理念。人们注意到,许多新建的文化体育设施都被标注“属于未来”,能为上海在全球城市的竞争中谋得优先身位。比如上海博物馆,它的定位始终是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而新建的上海博物馆东馆在此基础上强调了它的开放性、互动性。东馆建成后,上海博物馆所藏文物的展出比例,将大幅提升。而且,它更强调“展、教”结合,更注重观众的体验。能在兼顾文物收藏保护安全的前提下,设置开放式库区,让观众近距离观看、甚至触摸神秘的馆藏。上海图书馆东馆也是如此,在全媒体时代建设一座大型的实体图书馆,着实具有长远的眼光。互联网时代的大众,比任何时候都渴望心灵的碰撞。而一座新型的图书馆,即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愉悦的场所,成为激扬智慧、交流创新、共享包容的“知识共同体”。更不消说,这座图书馆还在拓展外延,将是集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科技创新研发资源、社科智库研究资源、地方志研究资源为一体的全媒体复合型图书馆。

当顺应时代潮流甚至引领潮流的办馆理念一一揭晓,上海建设一批重大文化体育设施,不仅必要,而且迫切需要。它们将是吸引世界目光的亮丽名片,更是这座城市“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独特魅力。

艺术馈赠,共享“民生大礼包”

 

喜迎十九大 | 以大格局,对标著名全球城市-信息快讯网

五年来,上海的市民对于这样的“生活圈”越来越熟悉———“15分钟体育生活圈”“15分钟文化生活圈”,身边的文化体育设施,正使得百姓的获得感深入城市肌理。

生活在有温度的上海,人们随时能感知城市与人的文化互动、会心交融。

9月初,市民文化节舞蹈大赛闭幕式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举行。那天,登上这方国际顶级舞台的,是你我生活里再亲切熟悉不过的“阿姨妈妈”。再往前推,今年2月上海芭蕾舞团的新春首堂公开课上,也有50位普通市民受邀走进舞蹈中心的排练厅,体验这片国际一流、国内第一的专业场地。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就在舞蹈中心不远处,刘海粟美术馆新馆除了集艺术展示、珍品收藏和大师纪念的功能外,还有教育研究、公众导赏等平台,所求即为民;2014年10月,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建成使用,广邀世界名家名团前来的同时,也常常向社区开放,“音乐好邻居”的品牌引得市民近悦远来;也是2014年秋天,保利大剧院在嘉定区开门迎客,从此,市郊居民在家门口也可欣赏歌剧听听交响乐;再回溯到2013年6月,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全新启幕,黄浦江畔有了孩子们的艺术天空……

在上海,如雨后春笋般拔起的文化功能性设施,不仅满足全市全覆盖的地理均衡,它们还是一流场馆与普通市民互动的生动案例。

 

喜迎十九大 | 以大格局,对标著名全球城市-信息快讯网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上海共有剧场135个,图书馆238个(馆舍302个),博物馆125家,美术馆76家;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全市共有电影院275家,各类书店8000余家。其中,按全市常住人口算,每10万人拥有1.2家图书馆 (按馆舍数),每2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全市所有图书馆实现异地借还书“一卡通”服务———这些数字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到2020年,上海的博物馆将达150座,剧场有望超230个。

专家指出,如是布局,无不是以大情怀、从百姓的文化需求出发。不妨来看看另一组数据。截至去年底,上海市民人均藏书3.27册,图书馆有效读者证总量已达300多万张,达到了每百人中有12人为持证读者,图书外借服务7000余万册次,流通服务人次超过3400万;2016年,上海市的博物馆藏品年观众接待总量超过2100万人次;2016年,上海共有超过1000万人次的观众走进1.6万场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超过15亿元;上海的市民文化节与市民体育节年均参与人次,分别达到了3000万和1000万左右……由此,上海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初衷显而易见———把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当成“民生工程”,以满足市民群众对文化体育日益增长的旺盛需求。

这个全体市民共享的“民生大礼包”里,既有指标性的数字:到“十三五”末,上海常住人口的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将从“十二五”期末的0.15平方米增加到0.18平方米以上;也有相当感性的切身体验:不久后的将来,市民会发现,自己身处“两轴一廊”的环绕之中,无论是爱舞蹈、爱音乐还是爱戏曲的心,都能找到安放之处。

城市的存在和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看似一个哲学层面的命题,但在上海,已经成为建设“令人向往的人文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的重要依据。

相关链接

“两轴一廊,双核多点”文化空间发展新格局

2016年,上海发布了 《上海市“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其中首次提出,要构建“两轴一廊”文化集聚带和发展“双核多点”文化功能区,从而形成文化空间发展的新格局。

基于此,“十三五”期间,上海将不断优化本市文化体育设施布局,既要建设国际一流文化演艺和高端体育赛事设施,更要建设面向广大市民群众的文化体育设施,不断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两轴一廊”文化集聚带

一轴是东西向城市文化发展轴:沿朱家角-虹桥商务区-静安寺-人民广场-外滩-陆家嘴-花木地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浦东空港地区,打造体现国际标志性和文化核心功能的城市文化发展主轴。

另一轴则是南北向的:沿宝山滨江地区-杨浦滨江地区-北外滩-外滩-陆家嘴-世博地区-徐汇滨江地区-闵行滨江地区,以世博地区文博区建设为重点,发挥徐汇滨江西岸文化走廊带动效应,推动上海轻音乐团、上海越剧院等黄浦江沿岸功能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打造体现城市历史文脉和世界级文博区的黄浦江文化发展轴。

“一廊”是指苏州河沿岸都市文化景观长廊:规划、保护、利用沿岸文化遗存和景观资源,推动苏州河整体开发和多元提升,打造体现历史人文积淀和中西文化交融的母亲河文化景观廊带。

“双核多点”

“双核”:人民广场文化核心功能区和浦东花木地区文化核心功能区。在前者充分发挥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及周边演艺剧场群等现有文化设施的集聚融合作用基础上,建成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大世界传艺中心,提升综合服务能级;在后者上海科技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等现有文化设施基础上,建成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等地标性重大文化设施,逐步形成上海文化新枢纽。

“多点”:结合城市副中心、新城和新市镇建设,推进多个点状文化功能区布局。其中包括建设程十发美术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上海市少儿图书馆、上海文学博物馆,改建宛平剧场、上海沪剧院、上海马戏城中剧场;推动上海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馆、桃浦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

(本期特刊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其余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均资料图片。)

全国4个房价最便宜的城市
“富”起来的网络大电影更要有大格局
旅游节是金秋上海最亮丽的城市风景
赞!旅游控必看 全球旅行最便宜的18个国家
发挥金砖作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上海创意产业博览会全球征集吉祥物
你知道中国居住富豪最多的六座城市吗?
北上广白领城市归属感较低 房子户口等影响大
越来越多沪版图书亮相“全球书架”
这座城市投资900亿建中国第一神盘可容纳35万人居住
看到历史的保留,也看到未来的惊喜 国际企业家热议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
上海加快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
喜迎十九大 | 带着梦想,我们再出发
公司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社保合法吗
全球约1/5在职人群有心理健康问题,上海倡议企业干预
IMF为何上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具备哪些财经素养
全球10大无现金国家中国排第6,网友表示不服
世界上最贵的床,售价超过4000万,全球仅限量两张
一线城市兴起“职业整理师” 日薪从千元至数万
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国外交新格局
高中生比拼太空城市设计:一天内完成,用英文作PPT和答辩
全国最适合旅居养老的城市,你会选择去哪
上海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力争百年一遇降雨不内涝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上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
WTTC报告显示:全球十大发展最快旅游城市中国城市占六个
党代表在基层 | 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贡献更大力量
黄浦江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全线贯通 搭建“全球城市生活核心”美好舞台
2035:上海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