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兴的是人民群众有很强幸福感很高满意度
昨天,上海市代表团向中外媒体开放全团会议,韩正应勇参加并回答记者提问。
80余家媒体的100多名记者来到上海厅,“长枪短炮”架设器械,占据有利位置,争取提问机会。均陈正宝摄
排头兵先行者又有新要求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是关系全局、历史性的变化。面对变化,我们应当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基础上,集中精力着力解决那些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当好排头兵、先行者,就应该在这方面走在前列
一届任期干部抽查全覆盖
规范领导干部家属经商办企业工作,目前已进入常态化阶段。现在每年在这方面对干部的抽查比例超过20%,可以实现一届任期干部抽查全覆盖。同时,我们对计划提拔或正在接受考察的干部、后备干部进行全过程甄别考核
推动沪台友好交流往来
上海一直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推动上海与台湾各地之间的友好交流往来。我认为,任何因素和力量都不能把我们隔开,我们确确实实是同根同族的一家人,我们要携起手来为两岸和平发展,为祖国和平统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努力
城市管理
最期待综合实力软实力提升上海市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这座城市的就业是充分的,每年新增就业岗位60万个左右,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左右。居民收入是稳步增长的,去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4万元,并还在稳步增长
新华社:请问韩书记,作为一座超大城市的管理者,您对上海的许多数字烂熟于心。我们很想知道,过去五年上海让您最高兴的数字是什么?最担心的数字又是什么?我们最可期待的关于上海的数字又是什么?
韩正:作为城市管理者,特别是一座国际化超大城市的管理者,最高兴的一定是人民群众有很强的幸福感、有很高的满意度。
对于过去五年上海各方面的发展,人民群众是满意的。这座城市的就业是充分的,每年新增就业岗位60万个左右,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左右。居民收入是稳步增长的,去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4万元,并还在稳步增长,过去五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已高于GDP增幅。生态环境是持续改善的,我们说人努力、天帮忙,蓝天白云在上海已经成为常态。大家对空气关注度极高,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窗看看空气质量好不好,现在没有人会问GDP多少,但空气质量人人关心。去年上海PM2.5年平均浓度降到45微克/立方米,今年预计可以进一步降到40微克/立方米左右,又将有较大幅度改善。社会保障是完善的,广大居民身体健康状况也在持续改善,现在上海人均期望寿命超过83岁,当然女性还要更高一点,这些都令我们高兴。
我们最担心的是安全。安全面前不能有丝毫懈怠,安全永无止境。在一座拥有2400万常住人口、流动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安全是我们最关心的也最担心的问题。现在我们把消除安全隐患作为日常工作中天天要想的重点,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最为期待的,是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综合实力、软实力进一步提升,上海市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深化改革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基础上着力解决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
改革有了新要求,就是通过改革着力解决那些不协调、不充分的主要问题,争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使经济始终保持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
中央电视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您认为未来五年上海继续当好排头兵、先行者的关键是什么?
韩正:2013年3月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上海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这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上海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上海始终把这个要求作为贯穿全市各项工作的主线,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建设两项国家战略,初步体现了当好排头兵、先行者的要求。经过这几年努力,各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入新时代,当好排头兵、先行者又有新要求,这对于上海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是全新课题。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是关系全局、历史性的变化。面对变化,我们应当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基础上,集中精力着力解决那些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当好排头兵、先行者,就应该在这方面走在前列。
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改革有了新要求,就是通过改革着力解决那些不协调、不充分的主要问题,争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使经济始终保持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要坚定创新发展,真正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我们还要实施好人才战略,对上海而言,人才是第一资源。此外,面对不协调、不充分的新矛盾,我们要着力补好短板。
从严治党
从严治党要有制度安排关键是抓住“关键少数”
规范领导干部家属经商办企业工作,到目前为止开展得非常顺利。我们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
人民日报:上海各项改革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规范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行为。这是上海主动作为的,为什么会这样做? 上海并非腐败高发地带,带这个头是否有压力?
韩正:这个问题,去年全国两会在类似场合也有记者问过我。这项工作开展两年来,又有了新进展。
从严治党要有制度安排,关键是要抓住“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就是“关键少数”。在上海,“关键少数”就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为了把上海的队伍建设得更好,2015年,按照中央要求结合上海实际,我们从制度上对局级以上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进行规范,涉及2133名领导干部,实现了全覆盖。
这项制度得到了上海广大干部的积极支持。试点开始后,我们发现,有229名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存在经商办企业行为,需要清理规范。上海的领导干部按照中央要求,以高度自觉认真执行这项制度,在半年多时间内就完成了全部清理和规范。
规范领导干部家属经商办企业工作,目前已进入常态化阶段。现在每年在这方面对干部的抽查比例超过20%,可以实现一届任期干部抽查全覆盖。同时,我们对计划提拔或正在接受考察的干部、后备干部进行全过程甄别考核。目前,这项制度从申报、核实、甄别到退出机制、常态监管、问责机制等六个方面形成了工作闭环,实现了常态化全过程管理。
规范领导干部家属经商办企业工作,到目前为止开展得非常顺利。我们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断深化这项工作。
金融改革
上海金融改革和创新遵循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
自贸区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经过这几年改革,上海自贸区已有100多项创新制度在全国推广
凤凰卫视:上海自贸区建设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已有100多项改革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您认为下一步自贸区金融改革应如何继续推进?另外,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下一步要探索自由贸易港,请问上海自由贸易港的方案具体有什么内容?
韩正:自贸区建设,我们走了三步。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我们称之为1.0版;2015年中央批准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这是2.0版;今年3月中央深改组正式批准全面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这是3.0版。
自贸区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经过这几年改革,上海自贸区已有100多项创新制度在全国推广。关于自由贸易港,我们正在按照中央部署,做好这方面方案。现在只是筹划阶段,最终方案必须经过中央批准后实施。
关于自贸区和金融中心建设的关系,上海自贸区应当能够进一步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关举措还要进一步深化完善。重要一条,上海金融改革和创新,一定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是一条基本遵循。
科创中心
发挥外资在沪研发中心作用是建设科创中心的一大优势
这两年我们出台了人才新政“20条”、“30条”。我们还要适时推出有针对性地、更好的人才政策,建设人才高地,服务科创中心建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近日上海出台新规,进一步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参与创建全球科创中心。今年毕马威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上海有可能成为继硅谷之后的下一个全球主要技术创新中心。请问上海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汇聚全球资源建设科创中心,近期还将出台哪些新政策?
应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对上海提出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要求,这既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也是事关上海未来、对上海发展至关重要的工作。上海市委、市政府经过近一年的调查研究,并专门召开市委全会,推出了加强科创中心建设“22条”,明确到2020年前形成科创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到2030年形成科创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
科创中心建设的重心是集中力量建设好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力争迅速作出影响、提升集中度和显示度。我们要在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中,布局建设包括光子科技装置在内的一大批世界水平的大科学设施,集聚一批世界顶尖水平的科研机构、创新团队,包括张江实验室。目前我们正在规划建设94平方公里的张江科学城,目标是成为科研要素更集聚、创新创业更活跃、生活服务更完善、交通出行更便捷、生态环境更优美、文化氛围更浓厚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同时我们还在建设一批共性技术的转移转化平台和重要承载区。
科创中心建设的主体是企业和科研机构。我们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33条意见,以及支持外资在沪研发中心参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建设的16条意见。目前,跨国企业在上海的全球总部和地区总部已经有610多家,外资在沪研发中心也已超过418家。我们出台相关政策,旨在进一步提升能级,更好配置全球创新资源,发挥更大作用。这既是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科创中心的重要举措。发挥外资在沪研发中心的作用,是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一大优势。
科创中心建设的基础,是营造更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氛围,核心是人才。上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渴求人才。这两年我们出台了人才新政“20条”、“30条”,但人才政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还要适时推出有针对性地、更好的人才政策,建设人才高地,服务科创中心建设。
实体经济
实现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可持续发展
今年1至9月,上海GDP增长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提升9.4%,比去年同期提高10.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比去年同期增加15.7个百分点,都是近七年来增幅最大的,另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产值当中的比重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
中国日报:今年以来,上海在提振实体经济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上海如何定位实体经济的定位是什么,未来还会出台哪些提振实体经济的措施?
应勇: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相继出台了包括发展实体经济、提升实体经济能级“50条”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并注重狠抓落实,目前已收到初步成效。今年1至9月,上海GDP增长7%,这个数字是首次公布,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提升9.4%,比去年同期提高10.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比去年同期增加15.7个百分点,都是近七年来增幅最大的,另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产值当中的比重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十九大的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贯彻好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上海要加快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实现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可持续发展。
两岸和平
上海和台湾有密切联系合作与交流是全方位的
上海和台湾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合作与交流是全方位的。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中天电视台: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要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在台湾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和讨论,总书记也强调两岸一家亲。想为台湾年轻人问一个问题,现在很多台湾年轻人到上海来就学、就业、创业,未来上海还有哪些更多的办法和优惠措施来协助他们? 您在台湾有很多老朋友、好朋友,有机会的话还想来台湾看一看吗? 您最想看哪些东西,最想去哪些地方呢?
韩正: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对两岸和平发展进行了非常精辟的论述。上海和台湾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合作与交流是全方位的。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上海一直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推动上海与台湾各地之间的友好交流往来。今天有许多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年轻人在上海就业、学习、居住,记得有一次接待台湾代表团时,他们告诉我在上海和苏州有70万左右台胞,大部分居住在上海,我们都非常希望台胞们在上海得到更好发展。
2010年4月,我曾经率领上海代表团到台湾参访,去了企业、坐了捷运、逛了夜市、到了垃圾焚烧场,还去了学校,所到之处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台湾小吃也非常好吃。自那以后,我们建立了机制,上海和台北之间互办的双城论坛,今年已是第八届,使上海和台北之间有了正常的机制性安排交流,涉及科技、文化、教育、体育,上海男篮五人首发主力之一来自台湾,希望上海两支中超足球队也能有来自台湾的球员。我认为,任何因素和力量都不能把我们隔开,我们确确实实是同根同族的一家人,我们要携起手来为两岸和平发展,为祖国和平统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