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一策”为好戏为人才搭建优质平台

2017-10-21信息快讯网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2015年下半年起,上海启动18家市属国有文艺院团“一团一策”改革,激发文艺院团创新创造活力,一批优秀人才带着满满的文化自信投入火热的创作;一批精品力作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力量,收获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十九大代表谷好好说:“在不断向好的大环境中,上海推出的‘一团一策’改革,帮我们找准了内在发力点。”

散发着“正能量”、艺术精湛的作品为上海创作点睛

“一团一策”改革以来,一批散发着“正能量”、艺术精湛的文艺作品,由上海院团的排练厅走向国内外舞台,为上海文艺创作点睛———

从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首演到登上国家大剧院再到深入社区、高校、部队,上海沪剧院创作的 《邓世昌》,不到三年时间即将演满百场,每每引发热烈反响。上海越剧院推出的新编历史剧 《双飞翼》,既学习话剧的现代剧场意识,也向古老昆曲学习,还原了传统文化的精妙。上海昆剧团“昆三班”演员担纲领衔的《景阳钟》,经几年打磨,为该团收获了戏曲界国家级奖项的第三个“大满贯”。上海京剧院作为出品方之一的3D京剧电影 《萧何月下追韩信》 获第12届中美电影节“最佳戏曲电影”金天使奖。上海杂技团的 《秦俑情———抖杠》 获第15届莫斯科国际马戏艺术节比赛“金象奖”以及第三届中国国际马戏节比赛“金虎奖”。上海木偶剧团的皮影戏 《花木兰》获塞尔维亚第十八届“金火花”国际木偶节特别奖、优秀剧目奖、集体表演奖。中篇评弹组曲 《芦苇青青》 获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精神·中国梦”优秀曲艺作品奖……

社会效益先行,市场活力、经济效益便水到渠成。十九大代表、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分享了一组数据:上海昆剧团全本 《长生殿》 在上海一站的商业演出就吸引了6500人次观众、150万元票房。自2015年下半年全面启动改革至今,上海18家市级文艺院团在剧目创作、演出场次、演出收入和观众人数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和提升。2016年,这18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新创 (含改编) 大型剧目71部,较两年前增长31%;演出收入2.43亿元,较两年前增长20%。

各院团的成功密码几乎是一致的: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以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赢得奖牌和掌声,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顶层设计,为18家院团找准发力点

一个“忙”字能概括上海各戏曲院团的日常。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沪剧院在2016年的演出场次都超过了250场。谷好好说:“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以后,一系列文件出台,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尤其是戏曲工作者。而上海在2015年推出的‘一团一策’改革,又帮我们找准了发力点。”

明确定位,指的是“一团一策”改革遵循艺术规律,“点对点”推进,在着力解决各类院团共性问题的同时,分类破解个性化难题。

全面铺开“一团一策”以来,各个院团都推出了符合自身特色的方案。沪剧是本土语言,上海沪剧院就从脚下、从基层开始,锻炼演出人才,打磨精品剧目。沪剧《邓世昌》收获的一连串好评里,沪剧院“老人”余雍和的话很有代表性:“10年前若要演这台戏,我们可能要向京剧院、昆剧团借演员。但现在有一批优秀的年轻人站上舞台,这让人看到沪剧传承与创新的基石。”

京剧和昆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上海戏曲人着力在继承基础上创新。就在国庆期间,上海京剧院历经三年打磨、手把手传授的“尚长荣三部曲”《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已从老一辈艺术家手中完整传承至青年一代。上海昆剧团挖掘汤显祖“临川四梦”,在2016年将其首次完整搬上舞台,并开启世界巡演。而国际艺坛通行的“委约制”“双轨制”,则让上海交响乐团、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剧院等具有“世界语”特点的院团在融入世界艺术的交流同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抓牢“人”这个核心,释放前所未有的创作活力

10月10日,上海芭蕾舞团结束欧洲九城、54天40场演出回到上海。团长辛丽丽说,这个演出过程真实反映了“一团一策”改革牢牢抓住了“人才”这个核心,让团队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创作活力。

据悉,上海芭蕾舞团的豪华版 《天鹅湖》 在荷兰安特卫普刷新了当地剧院的驻场演出纪录,还在当地观众的强烈要求下临时加演一场。而背后更大的意义是:48只“群鹅”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密集演出,离不开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从范晓枫、吴虎生、季萍萍等主演往下数,几乎每隔三岁就有一批好演员、好苗子。

“一团一策”改革有个重要特点———管理好“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台柱子”。上海昆剧团推行“学馆制”,由名家带徒弟,言传身教“开小灶”,通过三年时间系统教学,实现青年昆曲演员传承100出优秀折子戏、六台经典大戏的目标。上海歌舞团率先推行“艺衔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让演员们“活”起来。通过一年一聘任的艺衔竞争,朱洁静、王佳俊、侯腾飞等青年舞蹈家逐渐成长为领军演员,人才梯队进一步完善。《朱鹮》一剧拥有三组领衔主演,使得该剧能够在两年内巡演150余场,并在2016年摘得“荷花奖”。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