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口述历史国际周”在京举办
2017年11月6-12日,中国口述历史界的年度盛会——第三届“口述历史国际周”在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举办。本届国际周活动年度主题为非虚构创作,设“非虚构创作研习营”“年度海报特展”“年度影像作品展映”“国际研讨会”等版块。
非虚构创作研习营:宝贵实践经验分享
非虚构创作研习营邀请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中心写作教授Gerry Albarelli、纪实文学作家钱钢、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梁鸿,作家余戈、影视制片人张谦和编剧张冀六位非虚构创作领域资深专家,为来自高校、影视、公益、新闻等各类机构,从事科学研究、影视创作、口述历史采访等不同工作的30名营员详细讲解了非虚构创作的取材、访谈和书写等内容。
同时,研习营板块专门安排了一场“口述历史国际周2017·青年说分享会”,邀请传记作家范海涛、摄影师及纪录片导演王久良、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高级副研究员李宇宏、凤凰网文化中心资深策划经理宋观、我的历史计划执行总监渠馨一、北京中医学院附属中学高中历史教师魏祺等多位从事口述历史与非虚构创作的青年精英,分享各自视角下受访者的真实故事和实践经验。
年度海报、影像展:图文影像展示项目成果
年度海报特展为展示口述历史研究和实践成果的新尝试,致力以直观的图文方式让更多的口述历史项目、机构、书籍和影视作品为大众所知。特展共收集到海报作品五十余件,其中更是有以真实故事为原型改编的影片主创签名版海报——《血战钢锯岭》和《摔跤吧!爸爸》。
年度影像作品展映安排了三部非虚构题材的影片放映和主创交流,出品人包晓更携获得第二届意大利中国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的《冈仁波齐》;导演金行征及制片人段炼携入围第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罗长姐》;导演及编剧郭柯携刷新中国纪录电影票房纪录的《二十二》分别在11月7—9日晚间与数百名观众分享了作品背后的故事。
专家讲座、国际研讨会:中外交流带来学科碰撞
在国内外口述历史专家讲座版块,加拿大口述历史协会前主席Alexander Freund和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朱浤源两位知名专家,分别结合加拿大和台湾地区的口述历史访谈、研究发展脉络,分享口述历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第三届“口述历史在中国”国际研讨于11月10-12日举办,会议主题为“记忆·回响——口述历史的力量”,共收到论文七十余篇,经过两轮专家匿名评审后,最终有三十一位论文提交者进入大会研讨环节,与国内外口述历史领域知名学者Gerry Albarelli、Alexander Freund、朱浤源及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口述史中心高级研究员赖素春、台湾世新大学副教授郑月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陈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定宜庄、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所长杨祥银等,就口述历史诸多理论和方法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特别发布:小崔朋友们的故事会
此外,今年国际周还安排了一项特别发布:“第三届‘口述历史在中国’国际研讨会开幕式暨崔永元和他的朋友们·中国故事会”。口述历史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故事资源,口述历史工作者常常被这些故事所打动和震撼,却少有机会将故事讲给更多人听。Gerry Albarelli教授也认为,“口述历史就是引导受访者用一个个故事像组合电影画面一样将人生经历讲述成一部电影”。口述历史中的好故事值得被好好讲述。
本次发布会由知名主持人王雪纯主持,特设青年代表分享、研习营回顾、国卿传记馆揭牌、教授合唱团合唱《歌唱祖国》等环节,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任丁俊杰,本次国际研讨会评议专家代表陈墨、Gerry Albarelli先后致辞,崔永元的朋友王斌、芦苇、梁鸿、敬一丹和团队成员讲述了他们自己或者采访到的生命故事,借此传达给普通人发声机会、让好故事温暖人心的理念。
最后,“口述历史国际周”总策划、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卉代表组委会致谢,为这场被故事照亮的发布会画上圆满句号。
影视+出版,讲好中国的故事
除了口述史料采集、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多种类型的研讨活动,崔永元口述中心还积极探索口述史料的多元应用与开发,在影视开发、图书出版等薄弱的环节迈出了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步伐,为口述历史的推广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实践路径。
此前,团队联合资本力量孵化新项目——“崔永元故事库”,正式介入影视资源开发行列。故事库依托口述中心现有的海量优质口述资源和平台优势,在充分尊重和保护受访者的隐私权、知识产权等各项合法权利的前提下,汇集作家、编剧和影业机构资源,将素材整合转化为优质的故事、剧本,并打造扶持青年群体的内容创作基地。
崔永元故事库旨在整合优质故事资源,以真实故事打造真实电影,讲述中国人自己的原创故事。真实事件往往有着更为感人的内容和更加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把真实故事改编为真实电影,将为中国电影产业输送更多的好故事,贡献更“真实”的力量,对影视行业动辄架空现实、原创不足、胡编乱造等方面的“软肋”,尤其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此外,口述中心也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图书出版领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推出了国内首个口述历史类MOOK《述林》以及年度《口述历史在中国》学术论文集。
不忘初心,打造口述历史国际交流平台
口述历史作为一种跨学科研究,其天然“融合”的特质决定了它同时具备学术意义与公共价值。近年来,口述历史不仅被众多学科关注和应用,也因为“接地气”的工具属性,让更多原本默默无闻的普通人都得到了发声的机会。中国的口述历史领域,更因为著名媒体人崔永元的号召,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自2002年起,崔永元带领团队,历时15年,收集了数百万分钟口述历史资料,并结合纪录片、展览、线上线下活动等各种方式,不断扩大和增强口述历史的影响力及生命力,使得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逐步成为国际一流的口述历史机构。
口述历史国际周是中心在持续进行口述历史访谈和资料收集的同时,为推动这一领域学术交流与国际传播活动而进行的一项公益尝试。自2015年起,国际周已连续举办三届,吸引了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蒙古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数千位口述历史同仁的参与,线上线下百万人次的互动,已成为中国口述历史界的年度盛事。